内需份额、地区间贸易成本与产业集聚
[Abstract]:At present, China's economy is in an important period of transition,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is the main driving force and major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economic growth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demand-driven produc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ffect of domestic demand share on regional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n this paper, the local market effect (HME) model based on excluding unreasonable pricing hypothesis is studied. The conclusion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model.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concave inflection point convex" is the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 of the (HME) model. That is, in the larger or smaller market share of the region HME is more obvious. Based on the data sets of 16 sectors in 8 regions in the input-output table of China in 2002 and 2007, this paper measures the potential domestic demand in different regions by calculating the degree of freedom of inter-regional trade, and demonstrates whether there is a nonlinear HME. in the influence of domestic demand on regional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controlling for external demand, HME caused by domestic demand exists significantly, but only presents a linear feature of slope approximately 1.04, which indicates that domestic demand in China is not effective although it can promot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Moreover,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egional influence of different domestic demand scal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贸易开放与中国区域发展差异研究”(2009JJD790033) 武汉大学研究生自主科研项目“市场规模、企业选址和区域协调发展”(2013632010202)
【分类号】:F752;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江小涓;;大国双引擎增长模式——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内需和外需[J];管理世界;2010年06期
2 钱学锋;梁琦;;本地市场效应:理论和经验研究的新近进展[J];经济学(季刊);2007年03期
3 范剑勇;谢强强;;地区间产业分布的本地市场效应及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启示[J];经济研究;2010年04期
4 阚大学;;中日服务贸易的本地市场效应估计[J];南方经济;2013年03期
5 李惠娟;;中日服务业集聚程度的比较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Construction of Two-Region Input-output Model——A Case Study of Henan Province[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2年01期
2 商勇;;两地区投入产出模型的构造——以河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3 徐涛;;外商投资对江苏省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影响[J];北方经济;2011年20期
4 冯伟;;基于本地市场效应的产业集聚机制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2011年03期
5 陈健生;李文宇;;市场规模、本地市场效应与空间经济结构演进——兼论中国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区域协调发展[J];当代财经;2012年04期
6 盛斌;王岚;;新经济地理、产业布局与国际分工:一个文献综述[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王坤;;中国西部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因素分析——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3期
8 梁琦;李晓萍;吕大国;;市场一体化、企业异质性与地区补贴——一个解释中国地区差距的新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2期
9 陈立敏;侯再平;;融入技术附加值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基于电子通讯设备产业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3期
10 谢里;谌莹;刘文娟;;中国矿产资源产业集聚水平测算[J];地理科学;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刘焕;任燕燕;;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2卷)[C];2011年
2 魏守华;周斌;张来军;;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绩效:创新能力、本国市场效应、抑或兼而有之?[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3 张帆;潘佐红;;本土市场效应及其对中国省间生产和贸易的影响[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2期(总第20期)[C];2006年
4 陈良文;杨开忠;;集聚与分散: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的整合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1期[C];2007年
5 梁琦;黄卓;;空间经济学在中国[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3期[C];2012年
6 钱学锋;梁琦;;本地市场效应:理论和经验研究的新近进展[A];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3期(总第25期)[C];2007年
7 CHEN Jian-sheng;LI Wen-yu;;Market Scale,Home Market Effect and Evolution of Spatial Economic Structure:China's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n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A];Journal of Contemporary Finance and Economics(English Version 2013)[C];2013年
8 刘景东;党兴华;;集群资源、网络资源与企业技术创新——基于西安高新区多案例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王伟;中国的东亚市场提供者地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晗斌;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旭亮;从本地市场到新国际劳动分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许涛;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劳动收入改进[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邵挺;二元土地市场、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结构体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祁飞;扩大内需与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优化[D];复旦大学;2011年
8 牛似虎;收入分配、市场规模与工业化[D];辽宁大学;2011年
9 方丽玲;城乡统筹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孙丽江;中国对外贸易的本土市场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荔;贸易自由化与中国的制造业分布[D];南京大学;2011年
2 谢强强;中国地区间产业分布的本地市场效应检验[D];复旦大学;2011年
3 焦丽荣;云南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效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吴翮;产业结构、地区性行政垄断与经济增长[D];山东大学;2011年
5 崔娜;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中的本土市场效应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6 田珍;我国劳动力流动对贸易模式转变的影响分析[D];兰州商学院;2011年
7 李文宇;本地市场效应下的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黄,
本文编号:22391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239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