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四国”分工地位的测度研究——基于行业上游度的视角
[Abstract]:Based on the input-output table and the upstream measurement method,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measurement of the division of labor status of BRICS countr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na's division of labor is ahead of the other three countries at both the industrial level and the national level, but in the tertiary industry such as education, computer, publishing, logistics, community services, etc. In view of this, China's future economic development urgently needs to speed up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high-end personnel, highlight the cultivation of industry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promote the rapid upgrading of the overall national and regional division of labor status.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暨南大学;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D12CGL05) 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粤教高函[2013]113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2年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广外教[2013]2号)
【分类号】:F223;F11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爱军;常丽丽;;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检验——基于贸易增长途径的视角[J];财贸研究;2012年02期
2 郑云;;中国与欧盟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及国际分工地位[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郭晶;赵越;;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因素:基于完全国内增加值率视角的跨国实证[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4 高越 ,高峰;垂直专业化分工及我国的分工地位[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03期
5 唐海燕;张会清;;中国在新型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基于价值链视角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02期
6 朱志伟;周茂荣;;低碳经济与我国国际分工地位:思路与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06期
7 逯宇铎;李丹;;贸易结构、分工经济与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福利效应[J];国际经贸探索;2012年05期
8 林玲;余娟娟;;全球要素分工与中国出口贸易利益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2年06期
9 陈健;;价值链国际分工与我国制造业部门研发知识外溢[J];国际经贸探索;2013年02期
10 杨志琴;祖强;;承接服务外包:新开放观下中国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有效途径[J];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焕金;;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中国制造”升级考察[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文东伟;冼国明;;China's comparative advantage still in low-tech manufacturing sector[J];China Economist;2009年06期
3 钱学锋;陈勇兵;;国际分散化生产导致了集聚吗:基于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GMM方法[J];中国经济学;2009年00期
4 梁运文;张帅;;垂直专业化下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层次传导效应[J];财经研究;2011年12期
5 张云;李湘黔;廖进中;;基于产品内分工的中国出口贸易扩张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6期
6 燕春蓉;张秋菊;;中国与欧盟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10年02期
7 曾蓓;崔焕金;;中国产业结构演进缘何偏离国际经验——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解释[J];财贸研究;2011年05期
8 蒲华林;张捷;;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中国获取的价值——基于零部件进出口的分析[J];财贸研究;2012年01期
9 王鹏;王灿华;;珠三角港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及其发展策略研究[J];城市观察;2011年04期
10 徐盈之;邹芳;;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的我国各产业部门碳减排责任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林娟;;垂直专业化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A];2009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危机与变局中的国有经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金芳;;变化中的世界生产体系及其对中国的挑战[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3 雷鹏;;垂直专业化视角下的产品内贸易与中国产业发展[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4 文东伟;冼国明;;中国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与出口增长[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2期[C];2010年
5 汤碧;沈秋君;孙婕;;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中国贸易竞争力与转型升级路径研究[A];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三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振华;垂直专业化所有权选择探析[D];南开大学;2010年
2 于明言;企业组织模式选择与出口和外包[D];南开大学;2010年
3 顾磊;国际产品内贸易的模式、效应与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宸t];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高举;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及其升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叶宏伟;国际市场势力与出口商品结构升级[D];浙江大学;2011年
7 唐铁球;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动因与收益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李世兰;中国出口扩张路径模式[D];浙江大学;2011年
9 孙佳;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蔡强;美国对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负效应[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杨;产品内分工视角下中国加工贸易与FDI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曹玉书;中国制造业承接外包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彭兴奎;垂直专业化对中国加工贸易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毛一卿;中国对欧盟出口商品结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刘莉佳;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福建省服务外包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旭东;离岸服务外包接包地选择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韩朋生;中印双边贸易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8 樊朝杰;我国服装产业出口贸易的市场势力分析[D];东华大学;2011年
9 马倩;产品内分工条件下山东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10 殷博乔;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下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珏;;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之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11期
2 刘亚利;高技术产业对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影响[J];财贸经济;2000年02期
3 蔡宏波;;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研究: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比较[J];财贸经济;2007年07期
4 武阳;;印度服务外包发展的思考与借鉴[J];对外经贸实务;2007年01期
5 刘德学;苏桂富;;中国加工贸易升级状况分析:基于全球生产网络视角[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史明珠;王建华;;对我国垂直专业化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7 刘小铁;产业组织结构对产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张二震;开拓外资企业中间投入品市场[J];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05期
9 潘悦;在全球化产业链条中加速升级换代——我国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状况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6期
10 赵文丁;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8期
,本文编号:22399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239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