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论内陆开放模式创新的指向

发布时间:2018-09-19 10:56
【摘要】:内陆开放是区别于沿海沿边地区开放的一种新型的开放形式,是内陆地区在对外开放中逐渐形成起来的,推动和帮助内陆地区走向世界的一种模式创新。这种创新既是对内陆过去30多年改革开放取得阶段性成就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对今后一个时期内陆开放路径的进一步探索。放眼世界着眼未来,内陆开放模式创新应立足于内陆客观实际和发展要求,在调整经济结构、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分工组合、整合全球要素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努力为内陆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Abstract]:Inland opening is a new type of opening form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opening up of the coastal border areas. It is a model innovation which is gradually formed in the opening up of the inland areas and promotes and helps the inland areas to move towards the world. This innovation is not only a summary and summary of the achievements in the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in the past 30 years, but also a further exploration of the inland opening path in the future. Looking forward to the future, the innovation of the inland opening mode should be based on the objective reality and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the interior, and explore and practice in adjusting the economic structure, undertaking the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mbination of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integrating the global elements, etc. Efforts to provide an inexhaustible impetus for sustained, rapid and health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inland areas.
【作者单位】: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探索》杂志社;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内陆开放模式创新研究”(12XJL011),项目负责人:李继樊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郑大庆;张赞;于俊府;;产业链整合理论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02期

2 张幼文;薛安伟;;要素流动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J];世界经济研究;2013年02期

3 李杰义;;东部与中部产业对接机理及其政策建议——基于产业链视角的分析[J];求实;2009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荣胜;邹丽君;;基于交易费用的我国节能服务产业链整合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06期

2 李杰义;;城市人口布局优化的动力模式与路径选择[J];上海城市管理;2010年04期

3 鄂冰;袁丽静;;中心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理论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4期

4 徐瑞;陈有禄;;东西部茧丝绸产业对接机制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年09期

5 宋旭琴;;我国航运企业产业链的整合模式研究[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6 高顺东;肖洪钧;姜照华;;国际化的全产业链创新网络:以移动产业链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年09期

7 严焰;徐超;;海洋高技术产业海陆交汇产业链构建及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23期

8 任星;许家伟;乔家君;;中原经济区背景下郑汴产业的分工与对接[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9 赵娜;朱美玲;刘娜娜;;基于产业链成本收益分析视角剖析羊肉价格[J];价格月刊;2013年12期

10 郭新茹;王诗晴;唐月民;;3G阅时代下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链整合模式研究——以盛大文学与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宋国琴;邓红蕾;郑胜华;章俊杰;;现代服务业产业链整合及其发展策略研究[A];2012-2015年转型期的中国——中国未来研究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董爱军;信息产业链创新的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韩笑妍;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高顺东;面向全产业链创新的转型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4 王冰;产业链演化下图书出版企业投资转型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刘望;国际贸易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D];湘潭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靖;广东产业转移中人型理论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董光磊;出版企业数字内容管理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3 李颖;资源、风险对种子零售商在产业链中实际与期望利益分配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4 付婷婷;区域经济联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叶佳;基于产业链的电力消费预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6 高毅;基于产业集成的企业成长路径和策略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7 邹丽君;基于产业链整合的节能服务企业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2年

8 宋玉娇;基于产品链的宜丰竹产业链构建[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9 文_g;产业链视角下文化产业整合与优化路径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10 关德荣;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的法律规制探析[D];重庆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明华,李国平;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及对我国的启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曹群;姜振寰;;产业链的内涵及特性分析[J];商业研究;2008年11期

3 蒋国俊,蒋明新;产业链理论及其稳定机制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芮明杰;刘明宇;;产业链整合理论述评[J];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5 吴金明,张磐,赵曾琪;产业链、产业配套半径与企业自生能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2期

6 郁义鸿;;产业链类型与产业链效率基准[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11期

7 芮明杰;刘明宇;;网络状产业链的知识整合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1期

8 吴金明;邵昶;;产业链形成机制研究——“4+4+4”模型[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4期

9 洪勇;苏敬勤;;发展中国家核心产业链与核心技术链的协同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6期

10 邵昶;李健;;产业链“波粒二象性”研究——论产业链的特性、结构及其整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事件[J];浙江经济;2008年18期

2 银国宏;;产业增长路径与商业模式创新[J];首席财务官;2006年09期

3 蒋冬青;张学英;;论金融危机背景下政府经济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曾望军;刘飞跃;;论我国大都市区域治理的经验借鉴与模式创新[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年06期

5 李克强;;李克强:以理念创新引领发展模式创新[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29期

6 浦再明;科学发展观与上海新发展——改革战略及其模式创新(二)[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4年03期

7 李金保;;我国政府R&D资金配置模式创新研究[J];征信;2010年02期

8 赵刚;;“战略新兴产业赵刚大讲堂”系列 战略性新兴产业要重点关注商业模式创新[J];中国科技财富;2010年23期

9 关晓丽;;我国地方政府几种管理模式创新及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启示[J];税务与经济;2006年06期

10 郑晓奇;王斌;;无锡发展模式创新的实践与思考[J];江南论坛;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樊士德;;结构主义经济学研究动态述评与中国经济结构[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海南省社科联课题组;陈为毅;;努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A];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何传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战略选择[A];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第三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杨治国;宋小宁;;经济结构、汇率与长期贸易顺差——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观点[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王永年;;本轮经济调整的二重性质及其矛盾分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曹文;;关于以资本市场促进我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建议[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3优秀论文集[C];2003年

7 李黎明;王欢;;经济结构、社会网络与宗教认同的实证研究[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张明林;傅春;;南昌市经济结构发展现状的实证分析——基于中部地区省会城市比较[A];2008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中部区域发展与理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莲莲;;山西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若干对策建议[A];国有经济论丛2001——“企业家与专家高层论坛:国企改革新思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何永贵;乞建勋;;关于我国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化探析[A];200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林木西;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重在制度创新[N];沈阳日报;2006年

2 ;湛江经济结构持续优化[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3 赵晓;经济结构多元令人看好中国[N];东方早报;2005年

4 湖北省谷城县县长 刘立勇;改造传统产业 调优经济结构[N];农民日报;2002年

5 记者 过国忠 实习生 郭永峰;无锡市经济结构实现新优化[N];科技日报;2005年

6 钟光林;调优经济结构[N];西藏日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陈蕊;江苏经济结构该咋调整?[N];江苏经济报;2005年

8 ;荷兰的经济及经济结构[N];国际商报;2004年

9 樊纲;我国经济结构不仅是提升问题,更是“扩充”问题[N];北京日报;2006年

10 主持人:尚晓阳 嘉宾: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 卢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邓郁松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史丹 金鹏期货客户服务中心主任 王伟;高油价挑战中国经济结构[N];中国证券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樱;我国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2 程兰芳;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经济结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3 李皓;民族地区经济结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王兆生;能源结构、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5 陶君道;国际需求变化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6 林秀梅;我国转型期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与就业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陈崇;房地产价格波动及其宏观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公磊;城市化、分工和经济发展[D];辽宁大学;2012年

9 张娉研;货币量值的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D];南开大学;2012年

10 李程;利率市场化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D];南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查新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向开放开发战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陶世祥;万盛区经济结构调整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谷霄;中国经济结构中的一个典型特征及其成因分析[D];辽宁大学;2013年

4 周尤正;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D];武汉大学;2004年

5 张明昕;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盛林;外商直接投资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宁夏大学;2005年

7 刘行前;广东省城乡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8 朱玉芬;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口文化素质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映萍;中国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10 朱要武;江浙沪经济结构变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2499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2499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b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