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价值链视角下的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提升路径研究
[Abstract]: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value chain, this paper divides the innovation process into knowledge innovation, R & D innovation and product innovation according to stages, and investigates the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each stage by using the three-stage DEA model.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overall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is 0.582,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R & D innovation is 0.284, and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product innovation is 0.529. The efficiency of innovation in the eastern region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especially i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fficiency. Based on the above conclusions, this paper divides the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regions into four types by means of two-dimensional matrix, and then different regions can choose appropriate ways to improve innovation efficiency according to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作者单位】: 南京财经大学江苏产业发展研究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资助 教育部2011年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暨专款资助
【分类号】:F224;F1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俊红;江可申;李婧;;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收敛性分析[J];财贸经济;2008年09期
2 白俊红;蒋伏心;;考虑环境因素的区域创新效率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方法[J];财贸经济;2011年10期
3 余泳泽;;政府支持、制度环境、FDI与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1期
4 庞瑞芝;李鹏;;中国工业创新:过程、效率与模式——基于2001—2008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数据[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2期
5 牛泽东;张倩肖;;FDI创新溢出与门槛效应——基于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的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6期
6 余泳泽;;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价值链视角下的两阶段分析[J];经济科学;2009年04期
7 余泳泽;;创新要素集聚、政府支持与科技创新效率——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J];经济评论;2011年02期
8 陈劲;陈钰芬;;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03期
9 陈钊,陆铭,金煜;中国人力资本和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对于面板数据的估算[J];世界经济;2004年12期
10 史修松;赵曙东;吴福象;;中国区域创新效率及其空间差异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盛;郑立群;;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测度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王欣;庞玉兰;;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动态测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徐文昕;徐家源;;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4 郑亚男;;我国教育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J];北方经济;2010年14期
5 黄潇;杨俊;;中国地区间教育不平等的分解及治理[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林秀梅;臧霄鹏;;三阶段DEA模型的中国服务业效率[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赵惠芳;赵肖杭;闫安;;我国专利制度运行的创新绩效评价[J];图书与情报;2010年01期
8 王萍;刘思峰;;基于BSC的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研究[J];商业研究;2008年09期
9 王胜;;国外公共支出效率经验研究述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陈飞翔;黎开颜;刘佳;;“Lock-in Effect” to Be Blamed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Imbalances[J];China Economist;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谢富纪;瞿]8;;长三角都市圈创新体系发展评价[A];2009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贯彻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翟青;;人格特质、创新氛围与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建构基于中国装备企业的PICP创新力分析模型[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4 刘丽君;汪群;张龙;;技术创新团队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分析[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唐清泉;卢博科;;上市公司、技术升级与效率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曲亮;任国良;;中国科技投资效率省际差异的实证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马乐;孙丽文;;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化系统协调性分析——以河北省为例[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孙玮;成力为;王九云;;高技术产业内外资技术创新效率差异——基于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视角的三阶段DEA-windows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朱承亮;师萍;安立仁;;人力资本及其结构与研发创新效率——基于SFA模型的检验[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10 黄德春;高敏;刘炳胜;;中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变动差异与空间趋同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和α趋同实证分析[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兆琼;含有双性变量的系统的DEA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林俊文;两岸人寿保险公司效率的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邓路;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兴宽;基于持续创新动力、能力、绩效的创新型企业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应洪斌;产业集群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孙旭;人力资本及其对中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10 胡晓绵;教育、健康与我国经济增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令狐克波;企业创新网络配置模式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钟宝;跨国公司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王珍;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袁雯;基于DEA三阶段模型的我国上市商业银行X效率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胡益鸣;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精神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杨倩;基于DEA方法的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山令欣;企业研发机构技术创新绩效评价及发展目标优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熊觅;创新型企业的持续创新绩效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吴艳萍;建筑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绩效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汪振明;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俊红;江可申;李婧;;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收敛性分析[J];财贸经济;2008年09期
2 庞瑞芝;杨慧;白雪洁;;转型时期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研究——基于1997~2005年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考察[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2期
3 施平;郑江淮;;创新与产业专业化变迁:江苏例证[J];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06期
4 闫冰;冯根福;;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中国工业R&D效率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06期
5 刘军;邵军;;技术差距与外资的溢出效应: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6 朱有为;徐康宁;;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1期
7 冯根福;刘军虎;徐志霖;;中国工业部门研发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1期
8 张宗和;彭昌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全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11期
9 涂正革;肖耿;;中国工业增长模式的转变——大中型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非参数生产前沿动态分析[J];管理世界;2006年10期
10 李梅;谭力文;;FDI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溢出的地区差异和门槛效应检验[J];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利民;政府组织促进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的体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池仁勇;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06期
2 刘爱芹;张伟;;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测度与评价——基于山东省的实证研究[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梁平;梁彭勇;黄馨;;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动态变化——基于Malmquist指数法的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4 李婧;谭清美;白俊红;岳良运;;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J];系统工程;2009年08期
5 张满银;温世辉;韩大海;;对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DEA分析[J];调研世界;2011年06期
6 王晓国;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品种创新的若干问题探析[J];证券市场导报;2005年06期
7 刘志迎;李慧;;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行业差异比较分析[J];科技与经济;2008年05期
8 李智;李贵才;;基于C-D生产函数的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效率研究[J];特区经济;2009年07期
9 王颜林;王孟欣;;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评价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年02期
10 余冬筠;魏伟忠;;区域创新效率评价研究综述[J];技术经济;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庞瑞芝;李鹏;;中国各地区工业创新效率:模式、制约与对策——基于创新生产过程效率的新视角[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2 朱承亮;师萍;安立仁;;人力资本及其结构与研发创新效率——基于SFA模型的检验[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3 高鹏;张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比较分析[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李婧;谭清美;白俊红;;中国省际区域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1998-2005[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5 李志学;王小凡;王毓军;;东、西部科技创新效率比较及互动机制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菲;杨雪;;基于投入产出视角的河南省创新型社会建设评价研究[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卢博科;唐清泉;袁莹翔;;创新效率、行业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兰家隆;陆德全;覃庆国;;创新教育浅析[A];跨入新世纪——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之路[C];2005年
9 杜跃平;王开盛;;创新文化与技术创新[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10 唐清泉;卢博科;袁莹翔;;工业部门、资源投入和创新效率——基于中国大中型工业部门的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潘九根;提升股市制度创新效率[N];中国证券报;2005年
2 蔡兵;让创新投入与创新效率形成良性互动[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3 郑燃 采写;简化营运 提升创新效率[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8年
4 本报评论员;创新效率有赖于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5年
5 冯竞;提升创新效率和创新能力[N];科技日报;2005年
6 李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政府管理创新[N];科技日报;2007年
7 黄群慧;切实提高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创新效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胡菊芹;引进创新方法提高创新效率[N];科技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陆慕寒;刘子斌:靠技术创新赢得更大空间[N];中国纺织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丁莹;寻找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N];中国质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青松;客户协同产品创新效率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2 徐妍;产业集聚视角下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及其空间分异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3 李媛;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机制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4 马云俊;创新价值链视角下我国大中型制造企业创新效率评价[D];辽宁大学;2013年
5 王伟光;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和创新效率差异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时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中国创新经济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7 张淼;大规模产业转移过程中产学研创新体系再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8 卢时雨;区域创新能力与区域创新效率关联性分析及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王孝炯;基于效率优化的国家创新能力测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0 王娟;基于企业版主创新的会计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丽芳;山西经济结构调整中的行业创新效率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2 应丽丽;国家创新效率的国际比较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3 石冠飞;中国制造业创新效率:分解与驱动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4 王旖敏;高技术上市公司创新效率与国际竞争力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5 崔珊;我国八大经济区创新效率变动趋势实证研究与对策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6 项日峰;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7 殷培艳;河北省高校工科科研团队创新效率评价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8 秦旭;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投入配置对创新效率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孔祥和;区域创新网络创新效率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李军锋;创业板与主板上市公司创新效率比较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503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250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