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动效应——以广西为例
[Abstract]:Based on the multi-sector economic model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contribution statist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ime difference between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Guangxi from 1951 to 2012 and the spatial difference between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Guangxi from 2002 to 2012.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policies and methods under the planned economy and the market economy,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s in Guangxi show two-stage fluctuation convergence to the economic growth contribution in time, and in space, the three economic zones show a regular change from west to east gradien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increasing factors of secondary industry,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among 14 cities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nd the economic policies of three economic zones and 14 cities make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reverse.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 and market economy, we should perfect and open the unified factor market, promote the flow of factor resources, and construct an industrial system with r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scientific layou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by means of indirect regulation and follow the laws of market, it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the country formulates the policy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from the macro level.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广西财经学院经贸学院;
【分类号】:F124.1;F12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新元,王大辉,袁强,方福康;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计量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2 刘伟,李绍荣;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5期
3 何德旭;姚战琪;;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优化升级目标和政策措施[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5期
4 吕铁,周叔莲;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管理世界;1999年01期
5 渠立权;张庆利;陈洁;;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1期
6 王琳;;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长江三角洲16城市的统计数据[J];江淮论坛;2008年04期
7 罗永乐,魏海涛;湖南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地域差异研究[J];经济地理;2005年04期
8 高更和;李小建;;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经济地理;2006年02期
9 叶依广,陈海明,武松明;江苏省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靖学青;;长三角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林;吴天德;;产业结构变动与制度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张杨洋;;合芜蚌汽车配套产业集群运行机制与结构升级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周本立,吴劲松;突破城乡二元结构 促进安徽经济协调发展──当前我省经济发展阶段及“十五”面临的主要任务[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4 范迪军;董青青;;产业结构调整对皖北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5 洪磊;;我国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的必要性[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6 杨旺舟;武友德;宋成舜;;湖北省农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8期
7 苏高华;郑新奇;陈方正;;中国经济增长投入因子转复研究——从土地投入到技术投入的转变[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8 郑纯辉;;河南省县域产业结构空间差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4期
9 喻汇;;人力资本集聚与县域企业竞争力提升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10 陈锦晓;;乡村工业化背后的隐忧[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秀梅;王洋;郝华;;我国地区工业竞争力比较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刘丽;;经济增长过程中中国工资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宏涛;王晓芳;;西部大开发中的信息化、经济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1998--200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联动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5 曾祥坤;范嵘;高峰;;基于资源整合的河谷盆地型地区城镇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以梅州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陈群利;;毕节试验区工业化进程研究[A];毕节试验区研究——毕节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课题集[C];2008年
7 王岚岚;杨小琼;朱昊阳;;北京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研究[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8 赵尚梅;陈曦;李勇;;我国保险业与经济增长及产业关联研究[A];民生保障与和谐社会: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改革的视角——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7[C];2007年
9 夏文清;;中国城乡统筹的探讨[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唐滔;;重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平;资源型城市产业演进规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王晓辉;中国产业结构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赵玉娟;服务业FDI对中国的经济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潘塞梅;老挝工业化进程中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底偃鹏;发展中国家财政分权对减贫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7 张国庆;后工业经济与经济虚拟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燕泰翔;中国工农关系演进与农业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9 陈敏;中国商用车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方劲松;跨越式发展视角下的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学印;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毛世军;杭州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陈伟;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出口制造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策略新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金景仲;出口贸易结构升级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梁潇;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高凯;葫芦岛市建设用地时空演进及驱动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丽;产业结构演进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关系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吴迪;湖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9 吕军凯;青岛市港口产业结构发展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庄霖;青岛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家伟,葛新元,袁强,方福康;中国多部门经济增长模型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2 葛新元,王大辉,袁强,方福康;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计量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3 蒋振声,周英章;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动效应:中国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含义[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李冠霖,任旺兵;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增长难度加大——从我国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的演变轨迹及国际比较看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增长[J];财贸经济;2003年10期
5 顾乃华;1992-2002年我国服务业增长效率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5年04期
6 纪玉山;吴勇民;;我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之协整模型的建立与实现[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7 高更和,李小建;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演变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5期
8 王迎英;曹荣林;;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时空差异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3期
9 任崇强;宗跃光;王燕军;;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空间分异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3期
10 魏后凯;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J];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宏毅;服务业生产率与服务业经济增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雪颖,王辛枫;90年代外资对深圳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J];开放导报;2001年04期
2 高金德;深圳宝安区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结构调整分析[J];统计与预测;2001年04期
3 骆惠宁;政府投资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联分析[J];预测;2001年06期
4 郑建荣,汪斌;制度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研究述评[J];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5 高健;王钰林;董钊;;民营企业发展对江苏省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J];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年11期
6 沙鸣;于相春;;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及调整的实证分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方雯;郭文豪;;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05期
8 梁树广;李亚光;;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2年04期
9 周志鹏;;浅析投资传导循环中的产业结构变动[J];知识经济;2013年19期
10 姜辉;;基于产业结构变动的投资运行机理及规制措施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莹;;上海产业结构变动与失业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2 王其藩;吴冰;董江林;;产业结构变动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产业结构变动[A];发展战略与系统工程——第五届系统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1986年
3 陈兴鹏;李勇进;;城市化进程中产业结构变动对生态环境的效应分析——以兰州市为例[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雷仲敏;;基于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体系构建研究——关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构建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体系的若干思考[A];中国创新与企业成长(CI&G)2013年度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谢园新;;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估计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6 陈小丽;;平谷区产业结构变动效果实证分析[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李倩;张文忠;余建辉;;基于VEC模型的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因子分析[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5期(总第20期)[C];2012年
8 马卫国;;专业化结构、产业群与工业园区建设[A];京津走廊经济崛起与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研究——纪念廊坊开发区建立十五周年暨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专题征文研讨活动论文集[C];2007年
9 姚彬彬;;基于资本论有机构成理论的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影响的分析[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发坤;;贵州省新型工业化发展对策研究[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 王贤彬;产业结构变动短期靠地方官员,长期靠市场[N];东方早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陈静;做大做强工业产业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N];钦州日报;2009年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任泽平;产业结构变动的新趋势新特点[N];经济日报;2014年
4 王开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产业梳理[N];福建日报;2006年
5 宗禾;30年大跨越,闽区域产业不断优化[N];海峡财经导报;2008年
6 辽宁大学课题组;结构升级需战略出新[N];辽宁日报;2007年
7 上海行政学院副院长、教授 王国平;理性选择:构建国家产业升级战略[N];文汇报;2008年
8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 宋群 产业 宝木;跨国公司是新一轮产业转移的载体[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赖文忠 吴孝武 陈晓燕 实习生 蔡畅灵;工业指导新阶段:产业梳理 理性发展[N];福建日报;2007年
10 徐建平;依靠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N];河北经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郭佩颖;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收敛性[D];吉林大学;2013年
2 曾荣平;战后日本衰退产业转型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3 陈志洪;九十年代上海产业结构变动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刘梅生;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于凤艳;中国城市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变动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6 李文兵;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李姚矿;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变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8 陈飞;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士锋;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化关联的经济学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2 丁俊;产业结构变动的制度机理分析——以中国为例[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冯建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2年
4 杨学辉;产业结构变动与国家制度安排[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5 张淦;中国不同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6 沈勇;河南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杜凤蕊;外商直接投资对广东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6年
8 戎天;江西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朱微玲;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及模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10 冯美玲;湖北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湖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537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253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