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劳动力重塑
[Abstract]:Low-cost labor force supply constitutes the foundation of tradi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of our country,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supporting factor for our country to cross the poverty trap, but only through the remoulding of labor force, the quality of labor force as the main body of production can be improved. To expand the proportion of labor income to the income of residents, to promote the urbaniz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and to make efforts in two directions: raising the level of supply and strengthening domestic demand. In order to make China's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avoid the risk of possible middle-income trap.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商学院;
【基金】: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基于人力资源特征的河南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4-gh-397)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农民工职业教育回报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4-JKGHC-0067)的中间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F12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世锦;;刘世锦:中国经济面临的真实挑战与战略选择[J];财经界;2011年07期
2 郭晗;任保平;;从排斥性增长到包容性增长——分权体制下利益和谐的视角[J];当代经济研究;2011年11期
3 马晓河;;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的需求结构演变与产业结构调整[J];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11期
4 李中建;;基于劳动力视角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现代经济探讨;2012年01期
5 王小鲁;樊纲;刘鹏;;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J];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6 张车伟;张士斌;;关于中国劳动报酬占GDP份额变动的研究[J];劳动经济评论;2011年00期
7 孙建波;张志鹏;;第三次工业化:铸造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价值链[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李中建;;劳动者的参与和共享:扩大消费需求的着力点[J];经济学家;2013年11期
9 张占斌;;以改革破解“中等收入陷阱”[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蔡f ;;“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新特征[J];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荣利;;河南省经济增长周期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2 杨秀艳;;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3 陈春华;路正南;;能源强度与经济增长相互制约关系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8期
4 周华明;虞先泽;;《孙子兵法》智慧与金融危机应对之策[J];滨州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易培强;;保经济增长要坚持节约资源的发展方针[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5期
6 刘鸿渊;史仕新;;论中国城镇化困境与发展新思维[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刘晶;马丹丹;;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动力的实证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1期
8 于明远;;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影响因素与战略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4期
9 吴忠群;张群群;;中国的最优消费率及其政策含义[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3期
10 郭连成;刘坤;;转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与趋势——以中国和俄罗斯为研究视角[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柳江;;交易效率、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检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王宏涛;王晓芳;;西部大开发中的信息化、经济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1998--200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周志太;;十、企业社会责任视角的国有企业支农[A];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林辉;宋冬林;董直庆;;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个文献综述[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5 唐清泉;卢博科;;上市公司、技术升级与效率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朱承亮;岳宏志;;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研究[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规律[C];2010年
7 杨宜勇;谭永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监测[A];农业与现代化——第十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周文;孙懿;;中国面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解构:本质、挑战与对策[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9 古耀杰;;我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的路径选择[A];2012-2015年转型期的中国——中国未来研究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田井泉;;“中等收入陷阱”:现实与跨越[A];第六届中国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鹏;台湾经济波动冲击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夏艳清;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孙旭;人力资本及其对中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李世兰;中国出口扩张路径模式[D];浙江大学;2011年
6 蒲晓晔;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动力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汤向俊;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投资消费结构转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尹明;汽车产业成长影响变量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陈亮;信息化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刘东皇;中国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及增长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波;基于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3 石建平;中国苹果消费需求特征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加双;扩大农民消费财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李志刚;山东省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策略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于霞;我国知识生产函数估计及应用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7 何江;我国开发性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鹏;中国“新型工业化”增长绩效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1985-2009)[D];南开大学;2011年
9 余晓慧;中国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动态演进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邵咪咪;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阶段的环境污染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毅夫,刘志强;中国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辜胜阻;;转型与创新是后危机时代的重大主题[J];财贸经济;2010年08期
3 苏京春;;中等收入阶段福利赶超与经济赶超:概念、逻辑及前车之鉴[J];财政研究;2011年11期
4 龚海林;;政府消费支出与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兼论我国扩大国内消费需求[J];财政研究;2012年03期
5 宋圭武;;谨防“中等收入陷阱”[J];中国发展观察;2010年09期
6 李善同;何建武;;从经济、资源、环境角度评估对外贸易的拉动作用[J];发展研究;2009年04期
7 陈佳贵;黄群慧;张涛;;从高速增长走向和谐发展的中国经济[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7期
8 都阳;曲s,
本文编号:22538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253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