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在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软实力量化评估——基于贸易数据的分析
[Abstract]:Economic soft power is a kind of economic attraction that is different from hard economic power (economic influence). The indicators of economic soft power are: international model attraction, domestic economic attraction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ttraction. This paper makes a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economic soft power of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in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by using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soft power of the United States decreases rapidly, and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strong, but the effect is not good; China's economic soft power is rising, pushing ASEAN but facing difficulties.
【作者单位】: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美日印在东南亚的软实力比较及我国的对策研究”(10AGJ003)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2年校级科研项目“东亚经济合作框架下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困境和出路”(12SKY02)
【分类号】:F124;F131.3;F1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姜跃春;;日本东亚经济合作政策新变化及其前景[J];国际问题研究;2007年05期
2 张彦;;日本与东盟的经济相互依赖分析——基于贸易与FDI的实证分析[J];东南亚纵横;2013年07期
3 张彦;;经济相互依赖视角下中日与东盟经贸关系比较研究(1990-2011)——基于贸易和FDI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3年10期
4 阎学通;徐进;;中美软实力比较[J];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01期
5 张彦;;RCEP背景下中国东盟经贸关系:机遇、挑战、出路[J];亚太经济;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南;;国家软实力的指标体系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陶建杰;;城市软实力及其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J];上海城市管理;2010年03期
3 孙卫华;;文化软实力的打造和国家形象传播[J];传媒观察;2012年05期
4 庄德林;陈信康;;国际大都市软实力评价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10期
5 周笑;;软实力的进阶观察:文化、人本、融合[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夏涛;杨生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0年13期
7 毛夫国;;软实力概念的泛化及其原因[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8 熊正德;郭荣凤;;国家文化软实力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9期
9 廉德瑰;;鸠山由纪夫“友爱外交”的特点及其评价[J];国际观察;2010年03期
10 钟臻;吴文兵;;中印软实力比较研究(2000—2010)[J];国际政治科学;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徐佳君;;文化与制度互动视角下的中国“软力量”——兼论以“和谐世界”为旨的和平发展战略[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鲍金红;;提升区域软实力的对策研究——基于制度建设的视角[A];“外国经济学说与当代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0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鲍金红;;提升区域软实力的对策研究——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舒盛芳;大国竞技体育崛起及其战略价值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熊昌娥;医院软实力评价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静;国家软实力构建视野中的中国竞技运动软实力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李鉴修;文化软实力与党的对外宣传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李江舟;基于和谐理念的中国软实力建构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吴晓萍;从国际公共产品的提供看大国软权力的获得[D];外交学院;2011年
7 陶建杰;传媒与城市软实力[D];复旦大学;2009年
8 卢兵彦;中国和平崛起:概念、历史、环境、路径[D];暨南大学;2009年
9 周厚虎;中美软实力战略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10 崔波;中国低碳经济的国际合作与竞争[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欢;中国软实力研究分析:兴起、视角与趋势[D];暨南大学;2010年
2 王雪峰;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D];中原工学院;2011年
3 钟帅;基于金融生态理论的商业银行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魏墨驰;同盟与话语权[D];吉林大学;2011年
5 赵雷;合法性、话语权与外交软权力的实现[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湛琼琼;论奥巴马政府“巧实力”外交战略及其对华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义政;中国软力量的现状与塑造[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曹怡;欧盟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软权力影响[D];复旦大学;2011年
9 任琳;从汉语言国际传播看中国软实力的提升[D];辽宁大学;2011年
10 孙莹;软权力视角下中国国际制度话语权的问题及出路[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云华;金融危机以来东盟—日本关系的变化[J];当代亚太;2003年11期
2 万璐;;美国TPP战略的经济效应研究——基于GTAP模拟的分析[J];当代亚太;2011年04期
3 邓应文;;浅析东盟—日本经济关系——以东盟经济发展中日本投资因素为研究重点[J];东南亚纵横;2008年05期
4 李皖南;;日本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变化及评价[J];东南亚研究;2005年06期
5 门洪华;;中国软实力评估报告(上)[J];国际观察;2007年02期
6 门洪华;;中国软实力评估报告(下)[J];国际观察;2007年03期
7 刘庆;王利涛;;近年国内软力量理论研究综述[J];国际论坛;2007年03期
8 王毛平;;中日经济“非对称性”相互依赖与权力分析[J];国际论坛;2010年01期
9 许梅;;试析东盟—日本关系发展中的相互依存性[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邓应文;;论近年来东盟与日本的贸易关系[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汀;;东南亚国家投资环境评分表(1989年)[J];国际商务研究;1990年01期
2 周力,石杰;对东南亚国家货币危机的思考[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年10期
3 杨玉花;论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危机与改革[J];亚太经济;1999年01期
4 韩晶;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后的金融改革与前瞻[J];亚太经济;2003年04期
5 陈炜;;试论近代广西与东南亚国家间的经贸往来[J];八桂侨刊;2006年01期
6 ;东南亚国家欲大力发展塑料业[J];国外塑料;2007年12期
7 查毓;;昆曼公路的开通与云南对外开放[J];消费导刊;2009年13期
8 祖宁;;东南亚国家对华战略缔造的基本要素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年04期
9 张秋生;蒋启良;;略论澳大利亚在《科伦坡计划》中对东南亚的援助[J];东南亚纵横;2010年12期
10 黄福东;;中国网络游戏进入东南亚市场的前景分析[J];特区经济;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明辉;;战后东南亚国家排华原因之分析[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马克烈;;南洋华人植根于当地社会的历史基础[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3 于晓晶;;有关东南亚的音乐人类学研究[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4 孙英龙;;东南亚华文报的中国情结[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陆芸;;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历史回顾和展望[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孙茂林;郑伟军;何云昆;段玉云;李先平;罗向前;;面向东南亚的马铃薯品种选育和云南高原脱毒种薯生产技术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21世纪初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南向互利合作战略——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生产力发展研究总报告[A];2004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05年
8 丁兆胜;;中美日三国围绕朝鲜半岛初次博弈述论[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9 ;中国摩企在东南亚的跨国经营之路[A];2005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报[C];2005年
10 刘晓炜;张慧;;谈企业对东南亚投资与贸易法律风险的应对[A];使命与发展——第四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军;东南亚国家加速装备采购步伐[N];解放军报;2004年
2 李云鹏 乐彬;东南亚测量师协会理事会会议在昆明举行[N];中国测绘报;2006年
3 刘国光 吕文 郑永祥;山东轮胎企业抢滩东南亚种植业[N];中国化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卢山;东南亚反恐 美国“药”不灵[N];文汇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王晴颖;MIFW时刻:趣味方程式[N];中国服饰报;2009年
6 文言;中国企业投资东盟:了解才能抓住商机[N];中国贸易报;2006年
7 ;引发东南亚大部分货币受挫[N];汕头日报;2006年
8 商妍;国际鞋业巨头纷纷转出中国[N];中国特产报;2008年
9 晓敏;日元贬值引起东南亚国家忧虑[N];工人日报;2002年
10 邸丹丹;刚“康复”又遭“传染”缺乏免疫是根源[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勤;全球化时代的东南亚经济[D];厦门大学;2005年
2 李昌新;海权与国家安全[D];暨南大学;2006年
3 黄成业;日本、东南亚国家与美国泡沫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郭景平;亚洲金融危机治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周玉渊;东盟决策模式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6 樊潇彦;经济增长与中国宏观投资效率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赵文华;云南省丙型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8 蒋国学;越南南河阮氏政权海外贸易研究(1600-1774)[D];厦门大学;2009年
9 李飞;冷战后美日同盟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郑铭志;从日本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到日本的东亚共同体构想[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琦;国际资本流动与宏观经济稳定[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2 王书爽;云南中小企业走进东南亚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探讨[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3 郑思尧;能源安全博弈与地缘政治经济[D];暨南大学;2006年
4 滕雷军;浙江天时国际公司开拓东南亚水务市场的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狄斌斌;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吸引FDI相互关系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6 韦红萍;明朝以来培养东南亚语种人才的道路[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7 黄凤龙;冷战后美国对东南亚安全政策分析[D];湖南大学;2009年
8 次云波;地缘文化视角下中国对东南亚的文化战略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9 阮成忠;东南亚对崛起的中国的看法:安全的视角[D];复旦大学;2009年
10 赵月峰;论冷战后的中美日战略三角关系[D];延边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276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276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