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嵌入及其实现路径——以兰溪市来料加工行业发展为例
[Abstract]:As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industrial selection is actually a process of industrial embedding, de-embedding and re-embedding of economic ladder in a region based on the replacement of advantages. This is both a process of natural selection and a process of government selection and effective intervention. Whether the process is successful or not depends on whether the human factors embedded in the industry can coordinate with the natural factors, and then get rid of the path locking effect.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Lanxi and other places shows that although raw material processing is the original form of industrial embedding, it has opened the door of large-scale market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giving the late-developing regions the opportunity to benefit from spillover effects and the power of market system. Step on the growth ladder of market opportunity diffusion, feasible ability promotion and development spiral promotion with "dry middle school".
【作者单位】: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曹荣庆;黄冠颖;;论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以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为例[J];城市;2010年03期
2 郭金喜;产业集群与跨越式发展[J];青海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3 覃成林;熊雪如;;区域产业转移的政府动机与行为:一个文献综述[J];改革;2012年07期
4 朱家良;;区域经济研究中几个现实问题的探讨[J];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先蓉;邓晓宇;;高校贫困生现象:效率与道德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李昌麒;李永成;;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角色定位的经济法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3 丁文广;秦静;;甘肃省文县自然—社会环境与贫困危机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4 吴艳美;任建兰;;山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贫困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5 叶明;;城乡收入差距的制度检视及展望——基于户籍制度的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6 吴春梅;路宏伟;;江苏“脱贫攻坚”工程解读[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7 屈晓娟;;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城市生活能力研究——以陕西省渭南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8 马强;王道龙;;内蒙古农业份额下降与国民经济结构演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9 贺翔;王浴青;许秀川;;基于状态空间的变参数方法的重庆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10 陈平;;安徽省农民进城务工对“三农”建设的推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俊武;卢现祥;;公共支出、政府治理、部门效应与共享式增长——基于中国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刘熙宝;张玲玲;;基于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廊坊市产业结构调整研究[A];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廊坊市域经济定位的延伸研究——第五届环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张曙光;;政府经济管制的法律经济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4 曲振涛;周方召;仲深;;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观——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法经济学视角解读[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韩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分配:演进与问题[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勇;李广斌;;新农村建设下的苏南农村生活世界合理化隐忧——基于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徐大建;;社会公平、和谐与经济效率[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8 胡道玖;;可行能力视野下的公共财政制度[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9 王东;;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哲学基础与四大难题[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黄斌;;保险与经济发展:新发展视角[A];改革开放三十年:保险、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挑战——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8[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玉娟;服务业FDI对中国的经济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6 吕晓萍;我国以工促农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慧;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的市场机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姜世健;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青;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控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齐自琨;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宋学印;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裴雅青;香江苑建设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梁潇;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郑浩;产业结构变动对辽宁省经济影响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7 周丽;产业结构演进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关系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牟丽明;产业结构与区域产业分工演进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刘嫦芳;FDI变动对山东省产业结构的影响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吴迪;湖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丽霜;;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环境风险及防范对策[J];商业研究;2009年01期
2 张孝锋;蒋寒迪;;产业转移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4期
3 王德;叶晖;;我国地域经济差异与人口迁移研究[J];城市规划;2006年09期
4 赵祥;;集聚还是分散——兼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策略[J];产业经济评论;2010年03期
5 彭连清;詹向阳;;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的演变——以珠三角为例[J];当代经济研究;2007年05期
6 魏后凯;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年04期
7 陈耀;;产业资本转移新趋势与中部地区承接策略[J];中国发展观察;2009年06期
8 谢丽霜;陈颖;;东西部地区产业转移利益关系协调问题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年12期
9 刘力;张健;;珠三角企业迁移调查与区域产业转移效应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8年10期
10 谢里;谌莹;邝湘敏;;产业集聚拉大了地区收入差距吗?——来自中国制造业的经验证据[J];经济地理;201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连松灿;;也谈加强来料加工企业的税收管理——兼与郭漫贤同志商榷[J];涉外税务;1990年07期
2 林庆森;;莆田市来料加工企业情况的调查[J];涉外税务;1992年09期
3 羊长春;;残疾女陶新花创业谱新篇[J];新农村;2005年02期
4 曹前;;金融危机下义乌来料加工业的风险防范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0年08期
5 樊元洪;;从来料加工到补偿贸易[J];国际商务研究;1988年05期
6 郑天祥 ,司徒尚纪 ,龚红棉;论海南省的城镇化与城镇体系[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7 ;“来料加工”与“进料加工”不同[J];对外经贸财会;1998年08期
8 白爱军;;城市规划与区域经济[J];上海城市规划;2000年05期
9 唐宇文;湖南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湖南经济;2002年08期
10 张明;简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前言[A];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颜加斌;;高等职业教育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3 王世红;王跃德;;粤东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才喜;;关于地勘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要素分析[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王关恒;;六枝布依族区域经济发展初探[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6 林丽伟;;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A];北京人才服务行业协会2003、2004、2005年获奖优秀学术研究成果汇编——人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第二集)[C];2006年
7 物流所;张文杰;;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A];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李录青;;以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徐长春;;打造主体功能区 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布局[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10 梁爱文;;创新高职专业建设的路径分析——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霞 通讯员 张钦炜;云和来料加工吹响逆势转型新号角[N];丽水日报;2009年
2 记者 涂序波 实习生 杨瑜;抓住“旅游二次创业”契机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N];大理日报(汉);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杜海涛;来料加工企业“三变”[N];人民日报;2010年
4 记者 范海波;今年不停产转型10家来料加工企业[N];惠州日报;2011年
5 记者 汪亚萍;大港天然气拉动区域经济发展[N];中国石油报;2008年
6 张静;做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N];金融时报;2008年
7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级经济师 胡少维;2009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分析(一)[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徐德昭 陈新;来料转三资遭遇“拦路虎”[N];东莞日报;2009年
9 记者 何生英 王卫英;东阳出台措施扶持来料加工业[N];金华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屈广臣 徐永升;赤峰搭上区域经济发展快车[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玉鹏;人力资本: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2 方春阳;水电开发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胡振国;深港经济合作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徐艳芳;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张玲;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6 吴晓天;公共实训基地的实践与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映;论共同富裕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D];四川大学;2005年
8 夏智伦;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9 蒲小川;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制度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刘中会;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先彪;企业集群的风险分析及风险防范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2 向建平;五强溪库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3 马桂娟;产业集群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4 苗招弟;中国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李晖;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形成关键要素分析及其建设途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刘松平;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本科院校发展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晓航;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浅析[D];吉林大学;2009年
8 王琳;烟台世界葡萄酒城建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何佳晓;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10 丰宝生;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力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065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406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