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增长、结构升级与城市经济对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基于长三角城市群外围区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29 09:45
【摘要】:城市经济对县域经济是否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如何增强城市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基于增长极理论使用面板VAR模型实证检验了城市经济对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研究发现,城市经济对县域经济具有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城市经济增长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随时间推移不断下降,城市经济结构升级对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持续的促进作用。城市经济结构升级有利于城市经济增长,但城市经济增长却没有带来城市结构升级,需要通过政策干预促进城市经济结构升级,以更好地增强城市经济对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Abstract]:Does the urban economy have the radiation driving effect to the county economy, how to enhance the radiation driving effect of the urban economy? Based on the growth pole theory, the panel VAR model is used to empirically test the radiation driving effect of urban economy on county economy. It is found that the urban economy has a significant radiation driving effect on the county economy, the driving effect of the urban economic growth on the county economic growth decreases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and the upgrading of the urban economic structure plays a continuous role in promoting the county economic growth. The upgrading of urban economic structure is beneficial to urban economic growth, but urban economic growth has not brought about urban structural upgrading.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urban economic structure through policy intervention in order to better enhance the radiation driving effect of urban economy on county economy.
【作者单位】: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以人为本的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13&ZD02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产业空间分布优化的城镇就业效应研究”(13BJL073) 安徽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经济转型背景下安徽区域中心城市集聚带动功能提升研究”(AHSK11-12D02)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安徽省城市化、工业化协同发展对策研究”(2012SQRWO53)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顾乃华;;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获利能力的影响和渠道——基于城市面板数据和SFA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5期

2 柯善咨;;扩散与回流:城市在中部崛起中的主导作用[J];管理世界;2009年01期

3 毕秀晶;宁越敏;;长三角大都市区空间溢出与城市群集聚扩散的空间计量分析[J];经济地理;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际;陈雯;;生产者服务业对第二产业TFP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2001—2008年省际行业面板数据[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2期

2 高静;黄繁华;;信息不对称下生产性服务业FDI的空间集聚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4期

3 韩峰;王琢卓;李玉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基于湖南省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6期

4 杨威;金凤君;王成金;丁金学;;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效率及其时空分异研究[J];地理科学;2011年05期

5 柯善咨;;中国中西部发展中城市的增长极作用[J];地理研究;2010年03期

6 杨锐;张洁;芮明杰;;基于主体属性差异的生产性服务网络形成及双重结构[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3期

7 陈建军;陈菁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定位研究——以浙江省69个城市和地区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6期

8 吴义爽;徐梦周;;制造企业“服务平台”战略、跨层面协同与产业间互动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11期

9 陈国亮;陈建军;;产业关联、空间地理与二三产业共同集聚——来自中国212个城市的经验考察[J];管理世界;2012年04期

10 沈滢;宋玉祥;郭晓立;;区域经济发展扩散研究评述[J];当代经济研究;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3 王晓雨;中国区域增长极的极化与扩散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代伊博;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陈菁菁;空间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张浩然;中国城市经济的空间集聚和外溢: 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D];吉林大学;2012年

7 王彪;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成丹;东亚生产性服务与分工及贸易的关系[D];吉林大学;2012年

9 许馨文;基于产业集聚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10 周宏亮;基于发展绩效的中部崛起战略重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亮;江苏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夏金坤;城市集聚效应和中原城市群的溢出作用[D];湖南大学;2009年

3 岳岚;基于制造业需求视角的我国设计产业公共政策制定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4 蒋海燕;生产者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5 余永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苏南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6 张森;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空间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7 余懿;中国现代服务业集聚的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毛超;中国区域经济多极增长格局分析[D];暨南大学;2012年

9 王永锋;影响浙江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的因素分析[D];浙江海洋学院;2012年

10 童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价值创造与合作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学良;;中国区域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长三角1993-2006年132个县市区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9年07期

2 宁越敏,施倩,查志强;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形成机制与跨区域规划研究[J];城市规划;1998年01期

3 宁越敏;张凡;;关于城市群研究的几个问题[J];城市规划学刊;2012年01期

4 吴玉鸣,徐建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集聚的空间统计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06期

5 李小建;樊新生;;欠发达地区经济空间结构及其经济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地理科学;2006年01期

6 宁越敏;;中国都市区和大城市群的界定——兼论大城市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地理科学;2011年03期

7 孙铁山;李国平;卢明华;;京津冀都市圈人口集聚与扩散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区域密度函数的实证研究[J];地理学报;2009年08期

8 张辉;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5期

9 吕政;刘勇;王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8期

10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让唐山尽情拥抱大海——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共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赵勇[J];中国城市经济;2007年04期

2 朱明;董秀华;;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构建大牡丹江战略中的实践[J];科技和产业;2008年12期

3 林建华,陈淳;厦口港口经济与城市经济定量分析[J];厦门科技;2002年03期

4 陈霞,郭立中;甘肃城市经济发展剖析[J];发展;2003年03期

5 蔡礼彬;王莹;;试论国际风筝会对潍坊市发展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6年07期

6 李丁;汪云林;付允;牛文元;;基于物质流核算的数据包络分析——国内19个主要城市的实证研究[J];资源科学;2007年06期

7 苏雪串;;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的形成和演变分析[J];学习与实践;2008年02期

8 董甲兰;;流通中心是城市经济中心作用的核心[J];学习与探索;1985年05期

9 ;两个古老文明 共建和谐世界[J];中国城市经济;2006年12期

10 柳德才;王小明;;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共性原则[J];探索与争鸣;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国丰;郭秀芝;;“跟进机制”与沈阳经济跳跃发展[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2 胡艳;;中部地区的产业发展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研究[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千里;;以人为本,教育为先,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A];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运城市地方税务局课题组;刘雨;高恒山;赵海生;;关于地方税收与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问题与对策[A];税收实践与探索——山西地税系统优秀税收科研成果文集(2005)[C];2005年

5 尹瑜;;用最前沿的理论 关注基层的发展——谈如何提升县城经济的发展水平[A];2006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6 杨先永;丁燕;;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成因和转变途径之管见[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6年

7 刘志澄;;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点[A];论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吕建中;;山东城乡经济的统筹发展[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6年

9 刘志澄;;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点[A];全国立体农业与庭院经济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10 陈明生;李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关系政策的发展[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汝财;冷水滩区构筑城市经济大发展格局[N];永州日报;2007年

2 潘强敏;浙江城市经济活力强劲[N];中国信息报;2002年

3 杨仕智邋李霞;看孟州如何做大城市经济[N];焦作日报;2007年

4 周明;抚顺大力加快城市经济转型步伐[N];辽宁日报;2007年

5 朱勇刚;自古天道总酬勤[N];白银日报;2008年

6 项玲;“做活城市经济”的可行之策[N];上饶日报;2007年

7 朱小兵;协作共赢 促进发展[N];台州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张扬;绵阳:城市经济与电力互动[N];西南电力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进一步强化大市区理念加快膨胀发展城市经济[N];烟台日报;2007年

10 周孚方;城市经济民营化浪潮[N];证券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业亮;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2 陈芳;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空间经济计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于凤艳;中国城市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变动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4 王战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董新建;山东省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及信息化推广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王晓芳;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地域类型与演进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国斌;县域经济“亚核心”发展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韩佳;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袁宏志;盘锦市产业转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于畅;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制度创新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英胜;上海开发区规划建设与城市发展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鲁文斌;现阶段我国城市新贫困问题探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3 曹林峰;南京生产性服务业与城市经济发展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4 章小虎;我国城市与省际经济增长收敛性的比较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5 刘强;收入增长与收入分配对我国城市减贫的影响[D];兰州商学院;2012年

6 陈红;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阜新市为例[D];吉林大学;2004年

7 董现垒;北京市交通与区域经济现状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8 黄群;吉林省城区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刘志毅;基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TBD 农村城市化途径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10 陈中敏;溧阳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204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5204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3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