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图文】:
们的思维方式乃至日本列岛的面貌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将国民收入与各主要行业平均工资指数增长对比可以看出(图1所示),1961~1973年间,日本GDP增长率和各主要行业工资增长率之间的差距在缩小,甚至在1971年还低于工资率的增长。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在“计划”中虽未特别强调提高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但由于一系列政策的间接作用,收入分配格局得到很大改善,从右图1中可以看到
近年来劳动所得份额低位运行中又有所降低(如图2所示)。这是由中国具有比日本更为复杂和独特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首先,中国正处于转轨时期的经济制度和体制机制有着密切关系,由市场调节要素收入分配的机制还没有形成,劳动力价值被压低;其次,中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现象可能更加典型,非农部门的工资很大程度上还由农业部门的生产效率决定;第三,中国劳动者缺乏通畅的利益诉求渠道,特别是工会组织不健全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
【分类号】:F131.3;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白重恩;钱震杰;;谁在挤占居民的收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国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结构失衡与矫正[J];财经科学;2010年11期
2 董万好;刘兰娟;王军;;调整财政民生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对劳动报酬的影响——基于CGE模型的收入再分配研究[J];财经研究;2011年09期
3 骆祚炎;;中国居民资产结构性财富效应的时间特征分析——基于改进的分析模型并兼论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关注[J];财贸经济;2010年04期
4 骆祚炎;;城镇居民收入结构、收入初次分配格局与消费过度敏感性——1985—2008年的经验数据[J];财贸研究;2010年02期
5 叶裕民;唐杰;;深圳城市产业发展转型研究[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1年01期
6 贾绍华;曹明星;;协同构建收入分配与税收调节制衡机制[J];财政经济评论;2010年02期
7 魏志甫;;收入分配研究文献综述[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3期
8 贾康;刘微;;提高国民收入分配“两个比重” 遏制收入差距扩大的财税思考与建议[J];财政研究;2010年12期
9 陈享光;袁辉;;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研究的最新进展[J];当代经济管理;2010年04期
10 张原;陈建奇;;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非均衡特征及优化的政策选择——基于人力资本投资低水平“陷阱”视角的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黄泰岩;;西方学者论市场与市场经济[A];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活力与发展[C];199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3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4 陈瑞祥;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定价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付立春;中国消费率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6 杜辉;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动态演化:结构与差距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金振宇;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及其对消费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邓春宁;基于不确定性预期的中国居民消费需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夏芸芸;我国企业劳资收入分配正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祁好英;收入分配与金融结构:来自中国和美国的实证(1978~2007)[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居民消费[D];湘潭大学;2010年
2 戴劲;和谐社会下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郑誉颉;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公平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郭望庆;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居民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乔宁宁;我国国民收入部门间流量模型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6 韩军强;完善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机制的财政政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7 李彬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贻龙;中国劳动报酬份额地区差异的原因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卢羽佳;论我国工业企业就业弹性系数的影响因素[D];清华大学;2010年
10 黄佳陆;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化原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志武;;为什么百姓收入赶不上GDP增长[J];国际融资;2008年09期
2 李绍荣,耿莹;中国的税收结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J];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3 贝多广;骆峰;;资金流量分析方法的发展和应用[J];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4 李扬;殷剑峰;;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5 白重恩;钱震杰;;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J];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6 杨斌;宏观税收负担总水平的现状分析及策略选择[J];经济研究;1998年08期
7 许宪春;中国资金流量分析[J];金融研究;2002年09期
8 高培勇;;中国的税负到底重不重?[J];涉外税务;2006年06期
9 郭庆旺,吕冰洋;十年来税制运行的基本特征分析[J];税务研究;2004年11期
10 钟鸣明;;我国当前的宏观税负水平评析[J];税务研究;2007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振兴,许文祥,,钟建国;改善上海社会收入分配问题的对策研究[J];财经研究;1994年03期
2 刘德庚;“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与收入分配问题”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J];理论视野;2001年03期
3 王红茹;;如何解决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访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于祖尧[J];中国经济快讯;2001年37期
4 柳欣;曹静;;从城镇居民的收入分配看我国的宏观经济[J];开放导报;2006年04期
5 董全瑞;;诺思意识形态理论与中国收入分配认同[J];江汉论坛;2006年09期
6 麻健;;不合理收入分配:表现、原因及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02期
7 文娟;孙楚仁;;国际贸易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影响——基于基尼系数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11期
8 刘富华;;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入分配[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18期
9 杨效民;;关于国有企业经营者收入分配问题的思考[J];山西科技;2010年02期
10 林春亮;;我国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与公共政策调节[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尚文;;关于对海西州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考[A];海西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发展问题研讨会专刊[C];2002年
2 李倩倩;;浅谈美国经济结构调整及对中国的启示[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3 郭文峰;;关于高唐县经济结构调整的调研与分析[A];探索·创新·发展——聊城市“加快建设强市名城 我们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理论研讨文集[C];2007年
4 傅斌;;投资增长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几个问题与对策[A];投资增长速度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傅斌;;投资增长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几个问题与对策[A];地市级投资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志清;王民英;;试析铜川市经济结构调整与环境保护[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九次年会论文集[C];1999年
7 翁盛深;;汕头市水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政策[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8 毕世杰;魏益华;;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推动总量增长[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9 肖延方;;用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所揭示的客观规律指导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10 鲁兵;;关于经济特区新世纪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考[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丽娜 蒋旭峰 林煜;林毅夫:中国经济有望再创奇迹[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2 陈二厚 代群 胡作华;别让差距成“鸿沟”[N];中国改革报;2005年
3 赵人伟 著名经济学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不要在概念和表述上兜圈子——改进收入分配之我见[N];经济观察报;2007年
4 殷剑峰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收入分配问题成为影响中国经济一大软肋[N];上海证券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王雪飞 李春旭;抓好结构调整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N];云南日报;2007年
6 周英峰;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见成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7 刘国光;研究宏观经济形势 要关注收入分配问题[N];经济参考报;2003年
8 韩国明 徐建华;经济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观点)[N];人民日报;2002年
9 薛黎;经济结构调整不尽如人意[N];中国贸易报;2007年
10 董国勋;理顺分配关系 完善分配制度[N];大连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伟;后危机时代黑龙江省经济结构调整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2 刘刊;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与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3 李琼;经济结构调整与最低工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碧虹;大学教师收入分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董碧松;经济增长中的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万相昱;微观模拟模型与收入分配政策评价[D];吉林大学;2008年
7 任军;内蒙古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于忠江;公路建设对劳动生产率与人均收入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杨lm;基于和谐社会视角的河北省经济结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10 周青梅;转型期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扣;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农民工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2 潘涛;马克思主义正义观视域下的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夏嘉瑞;地方政府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4 宫琳琳;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洁;当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田园;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政策工具的运用[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7 安欣;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郑舒丹;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城乡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9 焦丽荣;云南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效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吴霄;经济增长奇迹背后的广东省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236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523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