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经济体经济收敛特征研究——异质性内生结构变化和关联性经济周期下的检验
[Abstract]:Under the condition of allowing the change of heterogeneous endophytic structure and the related economic cycle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studies the economic convergence in Asia and its subregions from 1978 to 2011.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though there is no extensive economic convergence in the whole Asian region, a specific form of economic convergence does occur within some Asian subregions, in which there is deterministic convergence in West Asia and South Asia and random convergence in Northeast Asia. In addition, the richer the region, the slower the economic convergence, and the poorer the faster the economic convergence, and in addition to Northeast Asia, there is also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gree of affluence and the rate of economic convergence in West Asia and South Asia.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JC790014) 吉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01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09SSXT109)
【分类号】:F114.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帆;滕建州;;中国与东亚十国非对称经济收敛研究[J];财贸研究;2013年03期
2 刘金全;隋建利;闫超;;亚洲国家经济增长路径的实际敛散性[J];世界经济;2009年02期
3 文学;;政治困境下的东北亚经济一体化问题透析——区域和历史的视角[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金全;隋建利;闫超;;我国省际经济增长敛散性的定量测度与经验证据——基于1952~2006年数据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10期
2 杨帆;滕建州;;中国与东亚十国非对称经济收敛研究[J];财贸研究;2013年03期
3 金晓彤;闫超;;中国与亚洲发达经济体居民消费:收敛还是发散?[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亮;经济增长收敛假说的存在性检验与形成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隋建利;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10年
4 胡进;SETAR模型与冲击效应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于洪菲;我国潜在产出的估计与评价[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国庆;国际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2 都春燕;贸易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收敛中的作用及机制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滕建州;杨帆;史宁中;;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结构变化下的检验[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杨胜刚;朱红;;中部塌陷、金融弱化与中部崛起的金融支持[J];经济研究;2007年05期
3 时殷弘;与复杂局势相违的简单化政策——论冷战时期美国在东亚的安全政策[J];美国研究;1997年02期
4 刘金全;隋建利;闫超;;亚洲国家经济增长路径的实际敛散性[J];世界经济;2009年02期
5 张宇;;FDI技术外溢的地区差异与吸收能力的门限特征——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门限回归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俊飞;王玲;;财政支出与区域经济收敛关系的实证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08期
2 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3 江新昶;;转移支付、地区发展差距与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财贸经济;2007年06期
4 刘莹;;我国转移支付对省际经济差距的影响[J];企业导报;2009年12期
5 胡志丁;骆华松;李江苏;;比较优势发展战略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收敛[J];商业研究;2010年05期
6 徐衡;;从经济收敛的角度分析中国经济增长[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9年09期
7 胡志丁;骆华松;李江苏;;泛珠三角区域经济收敛因素实证分析[J];北方经贸;2009年03期
8 董先安;浅释中国地区收入差距:1952—2002[J];经济研究;2004年09期
9 肖红姗;赵定涛;;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及其成因分析[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年02期
10 张亚斌;易先忠;;南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与南北经济收敛[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刘清春;王铮;;空间相互作用下的中国经济收敛性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林光平;龙志和;吴梅;;我国地区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1978-2002[A];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转轨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曲博;;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贵州省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A];新机遇·新台阶·新跨越——数量经济学视野下贵州自我发展能力回顾与展望:2010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年会数量经济学会论文集[C];2010年
4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综述(代前言)[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年红;张焕明;;追赶战略、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增长趋同[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6 朱艳鑫;王铮;;地区间一般性转移支付对要素流动、社会福利的影响[A];“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中的计算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范子英;;中国如何在平衡中牺牲了效率——转移支付的视角[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帆;经济一体化与经济收敛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陈芳;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空间经济计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夏万军;技术扩散与我国区域经济收敛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4 董亚娟;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浙江区域经济差异统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5 郑久平;资本深化差异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6 张晓蓓;人力资本与省际经济收敛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7 安康;我国区域经济协调互动发展统计测度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王威;东亚经济收敛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9 李宁;中国民族地区经济扶持政策与经济增长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郭佩颖;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收敛性[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璐;政府行为与区域经济收敛[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晶;黄三角地区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3 吴常艳;基于空间外溢效应的区域经济收敛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罗超;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收敛差异化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5 桑培婷;浙江区域经济收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6 文红武;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及调控启示[D];南昌大学;2010年
7 张麒麟;基于水平创新技术扩散模型的中国东西部经济收敛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龙浩;劳动力市场配置与区域经济收敛[D];重庆大学;2012年
9 叶小华;中国省域收入水平收敛性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10 丁宁;西江流域的经济收敛与协调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236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523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