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流动影响居民幸福感吗——来自中国转型期的经验证据
[Abstract]:Using CGSS data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mobility and unequal opportunities on residents' well-being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compared with the professional status of parents, the downward social mobility of offspring will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ir subjective well-being, while upward social mobility does not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resi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2) the negative effect of unequal opportunity on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residents is very significant,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t and downward social mobility also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well-being of residents, which means that the perception of unequal opportunity enhances the negative impact of social mobility.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号:13YJC7901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号:3154131090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引进人才启动金(项目号:31541210904)的资助
【分类号】:F1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何立新;潘春阳;;破解中国的“Easterlin悖论”:收入差距、机会不均与居民幸福感[J];管理世界;2011年08期
2 鲁元平;王韬;;收入不平等、社会犯罪与国民幸福感——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1年04期
3 邢春冰;;中国农村非农就业机会的代际流动[J];经济研究;2006年09期
4 王甫勤;;社会流动有助于降低健康不平等吗?[J];社会学研究;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军辉;;农村公共支出视野中的代际收入流动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徐成波;;转型期中国劳动力市场演进研究——基于就业研究文献述评的视角[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韩军辉;;农村公共支出结构与代际收入流动实证研究[J];公共行政评论;2010年01期
4 ;关于举办“第七届创业与家族企业国际研讨会”的通知[J];管理世界;2011年08期
5 胡洪曙;鲁元平;;公共支出与农民主观幸福感——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12年10期
6 彭代彦;;居民幸福感视域下的民生问题:一个分析框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7 陈刚;李树;;政府如何能够让人幸福?——政府质量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2年08期
8 韩军辉;;农村家庭非正规就业的代际传递性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9 彭代彦;;民生建设的财政投入与开发性金融支持[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10 方黎明;谢远涛;;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农村已婚男女非农就业[J];财经研究;2013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波;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米健;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3 韩军辉;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邵腾伟;基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农户联合与合作经营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方鸣;中国城乡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6 郝海波;基数效用论的复兴及其对主流经济学的贡献[D];山东大学;2011年
7 潘春阳;中国的机会不平等与居民幸福感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陈琳;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实证研究:经济机制与公共政策[D];复旦大学;2011年
9 赵爽;征地、撤村建居与农村人际关系变迁[D];复旦大学;2012年
10 鲁元平;中国“幸福—收入之谜”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加桢;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农户非农经营参与[D];浙江大学;2011年
2 段海红;城乡劳动力市场融合下的非农就业影响因素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3 马忠伟;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重庆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促进机制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季静;农村劳动力迁移及工资决定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5 赵兰;西北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6 桑子青;农民工的就业态度及其社会影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7 张璐;家庭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8 韩莹;苏北地区农村劳动力空间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9 杨熊裔;四城市代际流动与社会开放性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9年
10 杨豫;农民工就业权益保障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雪梅;王少瑾;;对我国收入不平等与社会安定关系的审视[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07期
2 胡联合;胡鞍钢;徐绍刚;;贫富差距对违法犯罪活动影响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5年06期
3 史耀疆;崔瑜;;公民公平观及其对社会公平评价和生活满意度影响分析[J];管理世界;2006年10期
4 傅勇;张晏;;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为增长而竞争的代价[J];管理世界;2007年03期
5 王洪亮;;中国区域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实证分析——对区域收入位次变动强弱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9年03期
6 孙兴玲;;正确认识低收入群体的相对剥夺感[J];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7 权衡;居民收入流动性与收入不平等的有效缓解——收入流动性理论与实证分析框架[J];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8 王海港;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代际流动[J];经济科学;2005年02期
9 鲁元平;王韬;;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10年05期
10 吴一平;芮萌;;收入分配不平等对刑事犯罪的影响[J];经济学(季刊);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思雅;;幸福学视角下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再思考[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王鹏;;收入差距对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分析——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1年03期
3 ;不变的幸福指数[J];IT经理世界;2011年17期
4 程松涛;郑晶燕;;社会流动与贵州贫困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罗楚亮;;城乡分割、就业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差异[J];经济学(季刊);2006年02期
6 汪国华;;产业结构调整与社会流动:互构性视角[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7年06期
7 朱雨可;邹红;;中国社会流动中的新中间阶层消费需求变迁[J];消费经济;2008年02期
8 朱建芳;杨晓兰;;中国转型期收入与幸福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9年04期
9 刘思雅;;幸福学视角下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再思考[J];党政干部学刊;2011年02期
10 本刊编辑部;;被误读的“幸福”指数[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赖德胜;;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社会流动[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2 鞠春彦;;对建立我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一点反思[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7年
3 黎昕;张文彪;许维勤;;构建福建和谐社会:基础、问题与对策[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安国启;;试析新时期非公经济对青年发展之影响[A];非公经济与青年发展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3)[C];2003年
5 潘石;;个人收入分配公平的涵义及衡量标准[A];治理整顿与深化改革[C];1990年
6 江洪;;统筹整合:非公经济组织中青年工作的新发展和新对策[A];非公经济与青年发展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3)[C];2003年
7 谷书堂;蔡继明;;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A];经济改革与理论思考(1978-1988)[C];1988年
8 李忠伟;;不均衡竞争、机会均等与城乡收入差距[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长城战略咨询研究所 王德禄;民营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流动合理化[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2 孙立平;贫困是什么?[N];经济观察报;2004年
3 张奋勤 胡思勇 周启红;社会流动释放“梯子”效应[N];湖北日报;2009年
4 孙立平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保护和扩展社会流动的渠道[N];经济观察报;2007年
5 张天火;在公平和谐中提高效率[N];消费日报;2009年
6 许春晓邋王亮;长沙居民主观幸福感与出游意向的关系[N];中国旅游报;2007年
7 见习记者 王立侠;中国进入现代化的瓶颈[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8 陈飞翔;注意对外开放与对内利益的协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9 袁蓉君;中外专家认为中国应重视包容性增长[N];金融时报;2007年
10 罗太焕;不断完善社会管理机制[N];延边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米健;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2 曹大宇;我国居民收入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金江;主观幸福的经济学初探[D];武汉大学;2010年
4 吴静;社会发展进程中居民幸福测度与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5 亓寿伟;转型期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计量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王鹏;收入差距对我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7 鲁元平;中国“幸福—收入之谜”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鲁元平;中国“幸福—收入之谜”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拓;广东国民主观幸福感比较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0年
2 戚霄;社会流动与封建地主庄园经济[D];山东大学;2008年
3 朱晓波;我国渐进式改革中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4 靳宝琳;我国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5 段红真;北京市海归人才生活满意度及相关因素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6 彭展;北京市城镇居民幸福指数结构分析及测算[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7 孟全军;中国现阶段经济公正状况及伦理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常淑芝;城市低收入人群身体自尊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研究[D];天津体育学院;2008年
9 孙求华;国民幸福度量方法比较与应用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3年
10 陆昱博;试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和谐社会构建[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26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526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