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结构视角下产品内分工利益分配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05 16:37
【摘要】:本文基于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理论,建立了一个数学分析模型推导产品内分工中利益分配机制。首先,分析国际分工方式从产业内分工向产品内分工演化的过程中中间产品市场的形成机制,进而讨论中间产品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其次,将上述推导与前人关于市场结构视角下产品内分工利益分配研究的理论体系进行衔接,建立完整的理论分析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分工方式从产业内分工向产品内分工演化的过程中,由于工序间投入要素的差异,使得被分割的工序间最小经济规模大小分化,与分工前相比,有些工序的最小经济规模将扩大,而另一些工序的最小经济规模将缩小。同时通过阶梯定价模型推导,得出产品内分工中利益分配由工序间企业数量多寡,并认为决定同一工序上企业数量的因素:同一工序上企业差异、最小经济规模,而企业差异主要由资产专用性决定,最小经济规模则由不可分投入要素的最大生产能力决定。 在实证分析部分,首先本文计算了我国出口增加值,发现出口增加值占出口额的比重正逐年下降,说明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价值链”体系中,我国这个“价值节点”分配到的利益份额越来越小,没有跟上整个“价值链”膨胀的脚步。然后,以1992-2001年六大中高科技产业作为样本,对应SITC四位数水平下354种中间产品,进行面板数据分析。分别计算我国六大产业进出口中间产品技术结构高度,发现各产业对美出口技术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是由于对美进口技术结构上升得更加明显,使得进出口技术结构差异不断增大,两国技术差异呈现扩大化趋势。利用相同口径数据计算对美净贸易条件指数,发现我国六大产业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净贸易条件指数不断下降,贸易利益相应的不断减少。最后,通过面板数据得出以下结论:进出口技术结构差异对中美六大产业中间产品净贸易指数条件具有负向影响,两国间贸易产品的技术差异会影响产品内分工的利益分配格局,利益向技术结构更高的国家倾斜;美国企业规模对中美六大产业中间产品净贸易条件指数具有负向影响,美国企业规模扩大会导致利益分配格局向美国倾斜;中国企业规模对中美六大产业中间产品净贸易条件影响不显著,说明我国企业的规模优势并未转化成为价格优势。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114.1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11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文;产品内贸易的定义、计量及比较分析[J];财贸经济;2005年05期
2 吕乃基;兰霞;;微笑曲线的知识论释义[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田文;产品内贸易模式的决定与利益分配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4 李海舰,原磊;基于价值链层面的利润转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6期
5 曹明福,李树民;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来源:比较优势、规模优势和价格倾斜优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10期
6 张纪;;产品内国际分工中的收益分配——基于笔记本电脑商品链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7期
7 文Z,
本文编号:25323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532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