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16 19:35
【摘要】:产业集聚现象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存在,产业集聚程度较高的地区,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发展活力,并对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贡献。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城市之一,是西部经济增长的“桥头堡”和“增长极”。自直辖以来,重庆市在特色工业园区的基础之上,大力推动产业集聚的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而我国是全球范围内的二氧化碳排放大国。2009年11月26日我国正式宣布关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目标,计划将于2020年实现碳排放强度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到50%。因此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承担着较大的节能减排压力,而重庆又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大市,同样面临着较大的减排压力。基于此本文将对重庆目前正大力发展的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及碳排放强度的影响进行研究。 本文首先对当前国内外的产业集聚理论进行总结及梳理,并对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及产业集聚与环境、碳排放关系的相关实证研究进行综述;随后在理论分析及文献综述的基础之上,对重庆市产业集聚、经济增长及碳排放现状进行描述分析,并通过现状分析讨论了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及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之后,本文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之上,将衡量产业集聚程度的空间基尼系数引入到模型之中,对实证分析中的自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研究,最终得出产业集聚、资本及劳动对经济增长都存在促进作用。然后又对产业集聚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在对各自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之后,同样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实证分析了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及产业集聚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得出重工业比重的增加将导致碳排放强度的上升,而技术进步、产业集聚程度的提高将促进碳排放强度的降低。 最后,本文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产业集聚最佳规模理论及重庆市碳排放现状,指出对产业集聚进行合理规划及将低碳理念融入产业集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重庆产业集聚未来发展的政策建议。
【图文】:
图 3.1 1999-2011 年重庆市产业集聚趋势图Figure3.1 The trend of th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n CQ (1999 -2011)由表 3.1 及图 3.1 可以看出工业和第二产业的空间基尼系数在 1999 年至 2011年间变动趋势基本一致,都呈现先有一定幅度的降低后又逐渐上升的趋势,且工业空间基尼系数曲线高于第二产业空间基尼系数曲线,工业空间基尼系数在 1999 年至2011 年间均值为 0.4689,第二产业的空间基尼系数均值为 0.4277。以上结果显示工业及第二产业在重庆市都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但与第二产业相比,工业的产业集聚现象更为明显,这与重庆是中国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基础雄厚密不可分。自 1891 年重庆开埠以来,受到抗日战争的影响,大批沿海地区产业的内迁为重庆工业产业的发展及工业产业的集聚提供了新的机遇,并为重庆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国家行政力量的指导下大批以重工业、军工工业为主的大中型企业进驻重庆,进一步的巩固了重庆作为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为改革开放及直辖后重庆工业产业的集聚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直辖后,重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新政策的出台以及政府支持力度的
图 3.2 1999-2011 年重庆市 GDP、三大产业产值趋势图Figure3.2 The trend of GDP and three industries output in CQ (1999 -2011)数据来源:重庆统计年鉴人均生产总值也是一项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反映着经济发展状况。在人均生产总值方面,直辖初期,重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位列全国 17 位,1998 年至 2005 年8 年间一直处于 18 位,2006 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名次下滑至第 19 位,之后重庆在5 年的时间内赶超 6 个省,将人均 GDP 名次提升至第 12 位。1978 年以来,重庆一直努力加快整体经济发展,提升人均生产总值,图 3.3 显示了 1999 年至 2011 年 14年间人均 GDP 的变化情况,整体呈现较为明显的增长趋势。在 2011 年重庆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34500 元,比 1999 年的 5804 元增长了 28696 元。而在重庆直辖后的第15 年,即 2012 年,重庆市人均生产总值则达到了 39083 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34 元,超越了全国人均生产总值,,迈入了科学发展的新征程。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127;F205
本文编号:2550133
【图文】:
图 3.1 1999-2011 年重庆市产业集聚趋势图Figure3.1 The trend of th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n CQ (1999 -2011)由表 3.1 及图 3.1 可以看出工业和第二产业的空间基尼系数在 1999 年至 2011年间变动趋势基本一致,都呈现先有一定幅度的降低后又逐渐上升的趋势,且工业空间基尼系数曲线高于第二产业空间基尼系数曲线,工业空间基尼系数在 1999 年至2011 年间均值为 0.4689,第二产业的空间基尼系数均值为 0.4277。以上结果显示工业及第二产业在重庆市都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但与第二产业相比,工业的产业集聚现象更为明显,这与重庆是中国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基础雄厚密不可分。自 1891 年重庆开埠以来,受到抗日战争的影响,大批沿海地区产业的内迁为重庆工业产业的发展及工业产业的集聚提供了新的机遇,并为重庆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国家行政力量的指导下大批以重工业、军工工业为主的大中型企业进驻重庆,进一步的巩固了重庆作为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为改革开放及直辖后重庆工业产业的集聚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直辖后,重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新政策的出台以及政府支持力度的
图 3.2 1999-2011 年重庆市 GDP、三大产业产值趋势图Figure3.2 The trend of GDP and three industries output in CQ (1999 -2011)数据来源:重庆统计年鉴人均生产总值也是一项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反映着经济发展状况。在人均生产总值方面,直辖初期,重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位列全国 17 位,1998 年至 2005 年8 年间一直处于 18 位,2006 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名次下滑至第 19 位,之后重庆在5 年的时间内赶超 6 个省,将人均 GDP 名次提升至第 12 位。1978 年以来,重庆一直努力加快整体经济发展,提升人均生产总值,图 3.3 显示了 1999 年至 2011 年 14年间人均 GDP 的变化情况,整体呈现较为明显的增长趋势。在 2011 年重庆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34500 元,比 1999 年的 5804 元增长了 28696 元。而在重庆直辖后的第15 年,即 2012 年,重庆市人均生产总值则达到了 39083 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34 元,超越了全国人均生产总值,,迈入了科学发展的新征程。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127;F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敏;;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实证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9期
2 阚大学;罗良文;;我国城市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分析[J];当代财经;2010年03期
3 魏守华,石碧华;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1期
4 王缉慈;地方产业群战略[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3期
5 符正平;论企业集群的产生条件与形成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10期
6 薄文广;;外部性与产业增长——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1期
7 刘军;徐康宁;;产业聚集在工业化进程及空间演化中的作用[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9期
8 叶宝忠;李明;;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8期
9 陈迅;陈军;;产业集聚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02期
10 雷鹏;;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1年01期
本文编号:25501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550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