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结构转化路径研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银华;贺胜兵;胡石其;;环境约束下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再估算:1998—2008[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1期
2 傅勇;张晏;;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为增长而竞争的代价[J];管理世界;2007年03期
3 史丹;吴利学;傅晓霞;吴滨;;中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及其成因研究——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方差分解[J];管理世界;2008年02期
4 沈利生;唐志;;对外贸易对我国污染排放的影响——以二氧化硫排放为例[J];管理世界;2008年06期
5 项俊波;;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测度与分析[J];管理世界;2008年09期
6 陆铭,陈钊,严冀;收益递增、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的分割[J];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7 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07期
8 王小鲁;樊纲;刘鹏;;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J];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9 田新民;王少国;杨永恒;;城乡收入差距变动及其对经济效率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10 陈诗一;;节能减排与中国工业的双赢发展:2009—2049[J];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林;吴天德;;产业结构变动与制度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张杨洋;;合芜蚌汽车配套产业集群运行机制与结构升级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周本立,吴劲松;突破城乡二元结构 促进安徽经济协调发展──当前我省经济发展阶段及“十五”面临的主要任务[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4 金志云;;双重激励下的地方政府间竞争行为的博弈分析——以投资支出竞争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杜方;朱军;;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竞争与民生财政的主动性——基于公共教育支出的实证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密婷;;土地财政的成因与危害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3期
7 洪磊;;我国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的必要性[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8 苏高华;郑新奇;陈方正;;中国经济增长投入因子转复研究——从土地投入到技术投入的转变[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9 喻汇;;人力资本集聚与县域企业竞争力提升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10 陈锦晓;;乡村工业化背后的隐忧[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欣;李建军;;地方财政健康与财政分权——基于湖北省县级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罗必良;李尚蒲;;地方政府间竞争:基于土地出让反应函数的估算——来自省级面板数据的验证(1993-2009)[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李尚蒲;罗必良;;中央与地方博弈:来自1999-2009年土地审批与违法用地的证据[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4 周杰;;中央控制与地方过渡供给:一类公共物品提供决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5 柳江;;交易效率、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检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6 刘宁;孙秋鹏;;投资宏观调控过程中的中央与地方博弈行为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7 何凌云;鲁元平;;所属领域:制度经济学腐败、社会信任与居民主观幸福感[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8 曹正汉;;弱者的产权是如何形成的?——中国被征地农民的“安置要求权”向土地开发权演变的原因[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9 尹恒;;中国县级政府支出偏向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林秀梅;王洋;郝华;;我国地区工业竞争力比较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平;资源型城市产业演进规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王晓辉;中国产业结构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赵玉娟;服务业FDI对中国的经济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潘塞梅;老挝工业化进程中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底偃鹏;发展中国家财政分权对减贫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国庆;后工业经济与经济虚拟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丁业震;国有上市公司重组中的利益冲突与重组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9 陈鹏;台湾经济波动冲击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宋学印;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毛世军;杭州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伟;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出口制造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策略新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金景仲;出口贸易结构升级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梁潇;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高凯;葫芦岛市建设用地时空演进及驱动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丽;产业结构演进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关系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柏;我国国际收支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冲击[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9期
2 王韧;;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基于双二元动态框架的实证[J];财经研究;2006年08期
3 赵留彦;;供给、需求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J];财贸经济;2008年03期
4 周鸿,林凌;中国工业能耗变动因素分析:1993—2002[J];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5 钞小静;任保平;;中国的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质量:基于TFP贡献的考察[J];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04期
6 张文婧;;基于产业集聚的城市化与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关系分析[J];发展;2006年11期
7 史丹;;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0期
8 李钢;马岩;姚磊磊;;中国工业环境管制强度与提升路线——基于中国工业环境保护成本与效益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3期
9 余永定;;全球国际收支不平衡与中国的对策[J];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01期
10 张纯威;;我国经济外部失衡的量化分解与评估[J];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主持人 邹民生 乐嘉春;[N];上海证券报;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海根;;十年改革中的宏观调控政策与经济增长[J];江苏社会科学;1992年01期
2 蔡拓;增长的误区及其反思[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3 ;泰国经济增长将依然强劲[J];广西经贸;1994年12期
4 杨晓达;经济增长台阶论的内涵与限量[J];黑龙江财专学报;1994年04期
5 孙克忠,宋效中;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6 蔡玲;关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1995年11期
7 葛霖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评价指标体系[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8 吴长安;从根本点入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J];宏观经济管理;1996年08期
9 叶玉书;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思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J];企业经济;1996年05期
10 张学安;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是经济体制转变[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卓成霞;;金融危机下保就业与保经济增长的博弈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2 李鸿飞;于进才;孟繁一;;试析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3 刘渝琳;白艳兰;;金融深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维国;杨晓华;;我国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兼论国债负担对国债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赵作权;;美国经济增长的空间动态过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刘天祥;;专业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A];湖南省县域经济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陈文;;改革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作用[A];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唐滔;;重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黄桂田;;市场形态的重大转变及经济增长面对的新问题[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10 张建民;刘振娥;;流通业对湖北省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晓静,张开飞;经济增长能否承受税收高速增长之重[N];中国税务报;2005年
2 李茹萍;工业产值突破千亿珠海经济增长提速[N];经济日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王比学;7%,,我们有信心![N];人民日报;2003年
4 ;中国需要重新平衡经济增长[N];机电商报;2007年
5 李玉亮;我市经济增长迸发强劲“内生力”[N];莱芜日报;2007年
6 李正信;美国正酝酿促进经济增长措施[N];经济日报;2008年
7 王婷;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 趋势尚未缓解[N];中国证券报;2008年
8 王慧卿;去年四季度泰经济增长超预期[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9 ;印度追加40亿美元“救市”[N];北京商报;2008年
10 记者 许丹婷;加强重大项目督查和项目资金监管 确保我区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措施落实到位[N];广西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黄菁;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王然;市场化进程、企业家职能配置与经济增长[D];暨南大学;2011年
4 曾祥炎;基于宏观产权制度分析框架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5 刘畅;中国益贫式增长中的经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6 方化雷;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1年
7 李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8 李未无;汇率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9 李峰;金融发展、金融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郭为;中国的金融抑制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波;基于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2 于晓黎;青岛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李田田;标准对湖南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洪韬;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国际比较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5 候志德;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丁昌昆;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亚军;天津市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8 郭刚军;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9 鲁涛;国有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王洪艳;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638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563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