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吉林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26 13:55
【摘要】: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稳定的增长态势。与此同时,金融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也历经了30年的改革与发展,,并渐渐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有力手段,也是社会资金、资源均衡配置的重要工具。相应地,金融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作用。 近几年,吉林省金融发展势头较好,但是在纵向比较的上升趋势背后,我们仍应看到吉林省的经济发展一直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吉林省金融业的发展还存在诸多不足:一方面省内金融业起步晚发展落后,金融生态环境差,社会信用环境差,信用体制不健全,政府对金融业过多干预,企业经济效益不佳等;另一方面,金融业内部机制不合理、不健全,金融风险大,直接融资市场落后,县域及农村信贷薄弱,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导致了吉林省金融发展的落后,因而抑制了经济发展,长此以往,滞后的金融业可能成为吉林经济快速增长的瓶颈和包袱。因此,本文通过探讨吉林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从金融发展的角度对吉林省经济的增长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对策。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是对选题背景及意义作简要的说明,并简单阐述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总体框架。 本文的第二章主要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综述。此章节分别就金融发展、经济发展以及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这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整理和概括本文的理论基础。 随后,论文的第三章搜集整理了吉林省地区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的相关历史数据,对吉林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描述和分析。首先,分别从吉林省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这三方面对吉林省金融业的发展状况做了系统的描述和分析。其次,总结了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历程和产业结构布局的状况,并将吉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内其他省市做了横向的比较,又对吉林省省内的各城市进行了比较。最后,通过上述描述,总结和归纳了吉林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是实证研究部分,也是本文的重点。首先,此章节分别选取了经济发展的指标GDP和吉林省地区金融发展的指标银行业存贷款合计值BL、上市公司总值ST和保险市场保费收入IN,应用统计上的主成分分析方法,考察了吉林省地区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多元回归关系。其次,此章节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计量分析方法对经济增长指标人均GDP和金融发展指标金融相关比率FIR进行实证检验,分析得出吉林省的经济增长可以带动金融的发展,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小,因此并未形成二者的互动机制。最后,笔者基于前面的实证结果,结合吉林省地区金融、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出了一系列有助于协调吉林省地区金融发展的相关意见和建议,同时也探讨了如何通过提升地区金融业的发展来促进经济发展的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24;F832.7;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立,王子明;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1978-2000[J];金融研究;2002年10期

2 周立,胡鞍钢;中国金融发展的地区差距状况分析(1978—1999)[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韩廷春,夏金霞;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经验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04期

4 冉茂盛,张宗益,冯军;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检验[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5 谭艳芝,彭文平;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3年10期

6 史永东,武志,甄红线;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预测;2003年04期

7 赵振全,蒋瑛琨,陈守东;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08期

8 郑江淮,袁国良,胡志乾;中国转型期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0年06期

9 张兵,胡俊伟;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冉光和;李敬;熊德平;温涛;;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基于东部和西部面板数据的检验和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金明;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冉茂盛;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6015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6015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9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