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6 15:20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迅速,尤其是对外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FDI)已居于世界前几位,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不必说。然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发展却一直处于滞后的局面,虽然我国政府已经明确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但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国内的经济影响仍颇受争议。本文旨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结构的经济影响进行分析,并通过实证检验验证该影响。 纵观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由于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深入人心,在改革开放之初人们的观念并没有大的改变,仍然坚持跨国公司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扩张和经济殖民主义的工具,对跨国公司和国际直接投资在政治上和思想意识上都存在着严重的认识偏见,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这一时期发展缓慢。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速度也逐渐加快,到199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44亿美元,而存量达到137.68亿美元。但之后的七年间由于受到政策以及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量一直维持在20亿美元上下徘徊。2001年之后经济形势的好转以及我国政府鼓励对外投资政策的出台大大促进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至201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688.11亿美元,存量达到3172.11亿美元。 虽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量上已经具有较大规模,但从质上来看对外直接投资仍存在很大的缺陷。在投资行业上,很大一部分投资集中于采矿业和商业服务业等低附加值的行业,而对产业结构有较大拉动作用的行业则投资偏少,2009年制造业投资存量135.9亿美元,仅总存量的占5.5%,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投资存量28.7亿美元,仅占1.2%。在投资地区上,主要集中于主要集中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存量很低。同时,很大一部分投资的目的地,例如投向维京群岛及开曼群岛是公认的避税区,这部分资金的目的并不是投资升值而是避税,与国内产业结构水平造成不利影响。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产业结构影响的四个促进效应,即产值结构升级效应、资产结构升级效应、技术结构升级效应和就业结构升级效应,以及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母国的不利影响。在研究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时发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技术进步、就业以及资源供给都产生了促进作用,但同时由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产业、地区及投资主体方面的结构特点,其在促进国内产业升级的作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随后,本文根据前述的理论建立了我国产业结构水平的测定模型,通过实证检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水平的相关关系。协整检验和格兰杰检验的结果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双向的推动作用,也就是说一方面,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另一方面,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也推动了对外直接投资的进行。最后,本文针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我国企业和政府在对外直接投资上的问题提出参考建议,以使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能在双向推动的作用下更好的发展。
【图文】:

产值结构,传导机制,母国,资源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另外,本国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往往会遇到技术和资源方面的难题,从而产生产业结构升级的瓶颈,而技术寻求型和资源寻求型投资则会为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资源,促使国内产业的发展突破瓶颈,向更高方向发展。这样,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产值结构的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促进了母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资产结构,传导机制,效应,传统产业


失 失 失 失 失失 失失 失失 失返 返 返 返返返销国内 内 内内内内内内内内内图2一1产值结构升级效应传导机制图(2)资产结构升级效应第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必然伴随着传统产业的逐步衰退和新产业的逐步兴起,其中生产要素的转移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起着极其重要的额作用。如果生产要素不能及时从处于衰退中的传统产业中释放出来,不能流向具有更高生产效率和更好经济效益的新兴产业中,不仅使全社会对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利用处于低效率,而且会阻碍新兴产业的发展,从而延缓产业升级的速度。但是,,出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传统产业推出都会遇到退出壁垒。退出壁垒最主要来自于生产设备及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和沉没成本的存在,另外还有政策和法律的原因〔川。根据小岛清的边际扩张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832.6;F121.3;F224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史艳明;对外直接投资与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D];兰州商学院;2013年

2 姜甘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016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6016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f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