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区域经济发展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幅员广阔的大国而言,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地理条件、人力资源、人文环境、技术环境、经济基础等禀赋条件千差万别,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更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改革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看,以地级市为地理范围的市域经济既是大的区域经济板块的基本单元,又是县域经济构成的区域经济,日益成为我国区域经济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作为位居我国经济发展前三甲的山东省,市域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特色,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参考价值。 本文首先系统总结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关理论,对市域经济的概念、特征和主要发展模式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按照先总体分析后分类研究的思路,对山东省市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典型市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山东省市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分析山东省市域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约束条件,提出促进山东省市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全文分五章: 第一章为绪论。首先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指出目前理论界对市域经济的研究比较薄弱,尤其是山东省市域经济发展的研究仍处于相对空白,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随后,对区位论、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区域经济竞争优势理论等区域经济有关理论以及市域经济的现有研究进行述评。最后,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预期创新之处。 第二章总结分析市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首先研究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以及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区域经济发展思想,指出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是一脉相承、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其最新成果是科学发展观蕴含的区域发展思想。随后,对西方经济学中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理论,如增长极理论、不平衡增长理论、梯度推移理论、循环累积因果理论和中心外围理论等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之后,界定了市域经济的基本概念,阐述了市域经济与区域经济、行政区经济、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的区别和联系,探讨了市域经济的主要特征、发展市域经济的重要性和客观必然性,提出市域经济发展具有极核式、梯度式、点轴式、网络式四个基本模式。 第三章系统分析山东省市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首先回顾总结了山东省经济发展概况,将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经济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并对全省区域经济政策的沿革进行了分析。随后,在阐述市域经济在全省经济中重要地位基础上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指出,山东省市域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市域经济总体上处于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市域经济总量与发展阶段差异性较强,产业结构均为“二三一”结构但内部结构差异性明显,城镇化水平落后制约市域经济发展。最后,根据地理区位、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特点、市域经济特色等因素,将山东省的市域经济划分为沿海开放型市域经济、工业主导型市域经济、资源主导型市域经济、贸易特色型市域经济和内陆不发达型市域经济等五个主要类型。 第四章对山东省五个主要类型市域经济进行案例分析。以威海为沿海开放型市域经济案例、潍坊为工业主导型市域经济案例、东营为资源主导型市域经济案例、临沂为贸易特色型市域经济案例、菏泽为内陆不发达市域经济案例,结合其市情实际,分别研究其市域经济的发展历程、市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市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市域经济发展的方向。 第五章总结分析山东省市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发展方向。首先,通过第四章的分类型案例分析总结出山东省市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色包括地方政府强力主导市域经济发展、市域统筹与县域竞争的统一,发挥竞争优势打造特色经济、工业化主导的产业策略,层级化的城镇群发展战略。随后,分析了山东省市域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山东省市域经济发展的五条政策建议:提升政府统筹市域经济发展能力、市域经济发展融入两个国家级战略、发挥区位优势承接日韩产业转移、重点推动市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全力建设层级城镇增长极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义;宋日辉;;浅析城市营销中的政府营销能力[J];商业研究;2007年04期
2 隋鹏飞;;烟台市城市营销策略的探讨[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吴向鹏;;市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演化与优化[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4 张岩;张人广;;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中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的相关问题初探[J];城市;2008年08期
5 陈丹;从工业普查数据看山东区域经济的差异[J];发展论坛;1997年09期
6 王圣军;;经济整合与大都市圈发展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8年01期
7 王志华;陈圻;;长三角制造业结构高级化与同构的关系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01期
8 赵政;;环渤海经济圈区域一体化战略模式的选择与创新[J];港口经济;2007年05期
9 张长春;影响FDI的投资环境因子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11期
10 尹恒;康琳琳;王丽娟;;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基于中国县级数据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圣军;大都市圈发展的经济整合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杨桃珍;产业转移与中国区域经济梯度发展[D];武汉大学;2005年
2 李国峰;山东半岛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及政策选择[D];山东大学;2007年
3 刘淑娟;山东产业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增国;山东省产业集群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汪广印;山东半岛城市群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6 侯长蓬;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7 商薇;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分工与合作形成机制及调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
本文编号:
26056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605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