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构建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先行试验区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2 13:59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以中日韩三国为主的东北亚地区经济规模占据了东亚整体经济规模的90%左右,三国的经济实力都排名在先,却迟迟没有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取得突破。近年来,中日韩三国间建设自由贸易区的设想,因为地缘政治和政府对本国弱势产业的保护等因素而逐渐陷入瓶颈,很多学者开始将目光聚焦在通过开展“次区域经济合作”来推动三国区域经济合作上。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拥有较为完善的制造业体系和基础,在环渤海和东北亚经济圈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已成为我国北方开放程度最高、发展活力最强、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增长极之一。 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分析提出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先行试验区”的设想并论证其可行性,进而围绕“承接日韩产业转移”这一核心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运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展开论述,最后提出相关政策结论。 本文首先在第一章绪论部分对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了阐释,明确了研究方法,画出了清晰地技术路线图。第二章,本文以次区域经济合作和产业转移相关理论为依托,对有关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构想及已有的次区域合作模式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进而作出判断:在中日韩三国之间在短期内仍不具备建设自由贸易区的条件,次区域经济合作仍是三国未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最佳选择。第三章,本文首先在“先行先试”背景下,界定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日韩次区域经济合作先行试验区”的概念,并对该区域的优势和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作出分析;明确了承接日韩产业转移问题是该区域实现产业升级、探索建立面向日韩经济合作新机制的关键所在。在第四章中,回顾了有关山东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的研究背景,进而在产业转移效应理论视角下,结合日韩与山东近十年的相互投资情况,说明了日韩产业转移对山东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所存在的弊端。通过引入战略环境评价理论,提出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面向日韩的产业政策SEA框架。第五章,针对前文所提出的问题,提出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日韩次区域经济合作先行试验区”的具体政策建议。包括1.进一步促进中日韩交通便利化建设。2.以现有的保税港区为起点,有选择地开放对日韩的双边贸易。3.以面向日韩的产业政策SEA为指导承接日韩产业转移。4.拓展多层次交流层面,以交流促推中日韩经贸合作联盟发展。5.适时强化推进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发展源的中日韩次区域合作制度化建设。最后一章总结全文观点和结论,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图文】:
还是从实际投资情况上,都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表3-1 2000-2009年韩国对山东直接投资情况单位:万美元料来源:各年份山东统计年份 合同项目 合同外资金额 实际利用外资2000 1012 97754 567442001 1251 186715 884262002 1792 370058 1557132003 2431 456484 2839582004 2885 821136 3591942005 3320 1138566 3385382006 1755 484242 3713722007 1225 213967 3720692008 593 98674 1264832009 401 86772 120565
图 3-2 实际利用日资额趋势图(单位:万美元)通过对以上图表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随着我国利用外资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闸门收紧、紧缩信贷等因素的叠加影响。日韩对山东的直接投资出现很明显的衰减趋势。而在同一时期,山东对日韩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表 3-3 2004—2009 年山东对韩国投资情况单位:万美元资料来源:各年份山东统计年鉴年份 对韩国投资项目 对韩协议投资总额 对韩国协议投资2004 12 434 214.92005 23 916 9132006 25 467 4232007 29 843 6362008 29 1725 10702009 30 2311 1854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127
本文编号:2636593
【图文】:
还是从实际投资情况上,都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表3-1 2000-2009年韩国对山东直接投资情况单位:万美元料来源:各年份山东统计年份 合同项目 合同外资金额 实际利用外资2000 1012 97754 567442001 1251 186715 884262002 1792 370058 1557132003 2431 456484 2839582004 2885 821136 3591942005 3320 1138566 3385382006 1755 484242 3713722007 1225 213967 3720692008 593 98674 1264832009 401 86772 120565
图 3-2 实际利用日资额趋势图(单位:万美元)通过对以上图表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随着我国利用外资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闸门收紧、紧缩信贷等因素的叠加影响。日韩对山东的直接投资出现很明显的衰减趋势。而在同一时期,山东对日韩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表 3-3 2004—2009 年山东对韩国投资情况单位:万美元资料来源:各年份山东统计年鉴年份 对韩国投资项目 对韩协议投资总额 对韩国协议投资2004 12 434 214.92005 23 916 9132006 25 467 4232007 29 843 6362008 29 1725 10702009 30 2311 1854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美男;肖伯冬;;大连在东北亚合作与竞争中的定位及发展策略[J];北方经济;2007年02期
2 刘曙光,杨华;山东半岛与韩国经济合作的战略研究[J];东北亚论坛;2005年01期
3 王杰;何明升;;加强山东与日韩经济合作的路径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6年03期
4 胡昭玲;;中、日、韩三国产业的互补性与竞争性——基于对外贸易的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7年01期
5 ;加快构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先行试验区[J];港口经济;2010年05期
6 陈刚,张解放;区际产业转移的效应分析及相应政策建议[J];华东经济管理;2001年02期
7 高敬峰;中日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特性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8 俞娟;从商品结构看近期中国贸易差额的走势[J];世界经济研究;2004年05期
9 王燕飞;曾国平;;FDI、就业结构及产业结构变迁[J];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07期
10 景世民;;关于推进环渤海经济圈快速发展的对策探讨[J];经济问题;2005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铁立;边界效应与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战梅;山东省制造业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效应及对策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365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636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