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中国地区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23 04:45
【摘要】:地区经济差距问题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而经济增长收敛研究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发展趋势有较强的解释力,经济增长收敛,则地区经济差距有缩小的趋势,反之地区经济差距有扩大的趋势。本文首先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经济增长收敛的性质进行判断,据此从整体上把握我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动态变化趋势,并在这个基础上深入分析地区经济差异动态演进的影响因素,为今后缩小地区经济差距提出科学建议,因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经济增长过程中各要素投入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要素投入对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旨在发掘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寻找缩小差距的途径,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本文运用经济增长相关理论以及非参数核密度估计相关方法,内容围绕要素投入经济增长模型的建立、数据的收集、模型参数的估计以及要素投入对产出分布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主要研究成果有:1,根据经济学相关知识,建立了区域要素投入的经济增长模型,模型包含了物质资本积累,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这几个因素,并通过相关方法计算出了各省份每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值;2,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描绘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产出分布图,并据此对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质做出了判断;3,利用反事实收入法对各要素影响产出分布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结论,结果表明物质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这三个影响地区经济差异的因素以及他们之间两两因素的联合效应在不同的时期对地区经济差异的影响不尽相同,1978-1995年这个阶段,物质资本积累、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它们的联合效应都缩小了地区差距,共同使得地区劳均产出分布向单峰状态演进,但他们的作用大小不尽相同;1995-2009年这个阶段,物质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都加大了地区差距,而人力资本一直缩小地区差距,但1995年后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变小,,对地区差异的影响力有下降趋势,文章最后利用统计方法对实证结果做了一个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实证结果在一定范围内是可靠的。文章最后部分是根据结论得出相对应的政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12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仁福,李小建,覃成林;中国省际经济趋同的定量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2 魏后凯;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J];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03期

3 洪华喜,崔焕金;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同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3年11期

4 张焕明;;扩展的Solow模型的应用——我国经济增长的地区性差异与趋同[J];经济学(季刊);2004年02期

5 蔡f ,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年10期

6 刘强;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06期

7 沈坤荣,马俊;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经济研究;2002年01期

8 马拴友,于红霞;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收敛[J];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9 刘夏明,魏英琪,李国平;收敛还是发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争论的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2004年07期

10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本文编号:26373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6373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3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