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00年和2010年生态资产变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重庆市2000年和2010年生态资产变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重庆市作为西南片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交界处,也是西部经济发展的龙头,生态环境受人为影响较大,工业废水、废气排放造成水质、大气污染,这些因素均会导致重庆市的生态资产发生变化,从而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估算重庆市的生态资产价值,建立生态资产账目表有助于生态管理的开展,为制定生态环境管理的规范和准则提供依据。本文以重庆市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重庆市土地利用数据,根据需要按照分类代码划分出重庆市的生态系统类型,然后基于生态资产的理论基础,结合研究区可获取数据的实际情况,确定选取的生态资产遥感估算指标及计算模型。利用Arc GIS10.0软件以MODISNDVI数据为基础采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出生态资产遥感参数植被覆盖度,通过Excel整理出重庆市34个气象站点的年平均数据和5-10月的半年平均数据,以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参数,估算各种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再结合遥感生态资产估算模型计算重庆市2000年及2010年的总生态资产,根据计算结果建立生态资产账目表,并对重庆市的生态资产价值进行时空变化分析。这一研究不仅为土地利用规划、生态规划的分区提供依据,而且为相关部门制定相关的生态保护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重庆市总生态资产价值从2000年到2010年呈增加的趋势,分别为417.43亿元、533.68亿元,反应环境质量优劣状况的是单位面积上的平均生态资产价值分别为3.174万元/公顷和4.159万元/公顷。2000年,维持大气平衡的功能为研究区贡献了最多的生态资产(占总价值的32.46%),其次为有机物质的生产水土保持营养物质循环涵养水源,涵养水源的价值是两期生态功能价值中最小的,2010年,生产有机物质的价值为研究区生态资产贡献最多,是区内生态资产总价值的31.50%,2000-2010年,各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资产也是呈上升的趋势。(2)重庆市生态资产的空间分布:重庆市2000年到2010年生态资产总价值空间分布整体趋势基本一致,自大巴山、渝东南向西递减,渝东北地区的生态资产价值最高,重庆市主城区内的生态资产价值最低,渝东南地区生态资产价值相对较高,且对比2000年来说2010年渝东南的值更高,分析原因为在渝东南地区,降雨分布明显很多,该地区的土壤类型主要为黄壤,是重庆市的粮食林业基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5%,所以渝东南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也很高。(3)重庆市生态资产在时间上的变化:在栅格计算器中输出2000年和2010年生态资产总值的差值图层,可以直观的看出2000-2010年渝北西南部、长寿西南部、巫山、主城区、秀山、黔江部分地区及长江流域周边的生态资产呈现负增长的趋势,主要是由于当时完全投入大发展经济中,土地利用发生巨大变化,建设用地逐渐增多,其他生态系统类型也在不断发生改变。研究区内大部分区域的增长值在7027-16383元之间,从生态系统类型上看,各类生态系统的总价值均呈增长的趋势,渝东南和南部地区的增长幅度较大,生态资产的价值变化明显。(4)基于行政区划的生态资产:各区县生态资产亦呈现增长的趋势,其中城口县生态资产价值均为最高,增长幅度最小的是主城区,也是单位面积生态资产价值最低的区域,主城区内以建筑用地为主,植被覆盖度低,其次为渝北、长寿,增长幅度最大的是秀山县,主要是因秀山县内植被覆盖度较高,水资源丰富,提供的涵养水源的服务功能较强。(5)生态资产账目表:重庆市生态资产账目包括了总资产账目表和生态资产账目明细表,账目表能够清晰地表达期初和期末的数量,也是作为环境效益的核算依据,从账目表中可以看出2000年至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灌丛、草地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增加,各类生态系统的总生态资产价值均有增加,从账目明细表可清晰的看到涵养水源的功能基本上是呈负增长的。
【关键词】:生态资产 定量评估 重庆市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4.5;X196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12
- 1 引言12-28
- 1.1 研究背景12-14
- 1.2 研究综述14-24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8
- 1.2.2 生态资产理论基础18-19
- 1.2.3 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19-20
- 1.2.4 生态资产的主要估算方法20-22
- 1.2.5 生态资产遥感评估22
- 1.2.6 植被覆盖度遥感测量22-24
- 1.2.7 植被NPP24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24-25
- 1.3.1 研究目的24
- 1.3.2 研究意义24-25
- 1.4 研究内容25-26
- 1.5 技术路线26-27
- 1.6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27-28
-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28-33
- 2.1 研究区概况28-31
- 2.1.1 地理位置28-29
- 2.1.2 地质地貌29
- 2.1.3 水文特征29
- 2.1.4 气候特征29-30
- 2.1.5 植被、生物多样性30-31
- 2.1.6 社会经济条件31
- 2.2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31-33
- 3 重庆市生态资产遥感估算33-45
- 3.1 生产有机物质价值估算33-34
- 3.2 涵养水源价值估算34-36
- 3.3 营养物质循环价值估算36-38
- 3.4 气体调节功能价值估算38-40
- 3.5 水土保持功能价值估算40-45
- 3.5.1 减少表土损失的价值估算43
- 3.5.2 保持土壤肥力功能的价值计算43-44
- 3.5.3 减少泥沙淤积功能价值的估算44-45
- 4 重庆市生态资产结果分析45-54
- 4.1 生态资产空间分布变化特征45-47
- 4.2 生态资产结果验证47-48
- 4.3 建立重庆市生态资产账目48-54
- 4.3.1 生态系统实物量表48-49
- 4.3.2 生态资产账目49-54
- 5 结论与展望54-56
- 5.1 结论54-55
- 5.2 不足与展望55-56
- 5.2.1 研究中的不足55
- 5.2.2 展望55-56
- 参考文献56-60
- 附录A60-61
- 致谢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小杉;高吉喜;;生态资产损耗评估及应用模型研究初探[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年02期
2 张淑英,陈云浩,李晓兵,潘耀忠,李京,史培军;内蒙古生态资产测量及生态建设研究[J];资源科学;2004年03期
3 陈志良;吴志峰;夏念和;程炯;刘平;;中国生态资产估价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2007年02期
4 宋鹏飞;郝占庆;;生态资产评估的若干问题探讨[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10期
5 张玉彪;李阳兵;安裕伦;彭思涛;;喀斯特山地生态资产演变研究——贵阳市为例[J];地球与环境;2012年03期
6 王红岩;高志海;李增元;王t+瑜;白黎娜;王志波;吴俊君;;县级生态资产价值评估——以河北丰宁县为例[J];生态学报;2012年22期
7 刘家福;孙洪泉;占文凤;;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资产变化驱动力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3年01期
8 李昭阳;汤洁;孙平安;王晨野;;松嫩平原生态资产遥感测量与生态分区研究[J];生态经济;2008年05期
9 周可法;陈曦;张清;孙莉;杨又陵;张海波;程宛文;刘朝霞;;天山北坡生态资产的动态评估及人类活动响应[J];干旱区地理;2010年06期
10 李晶;任志远;;陕北黄土高原生态资产与区域生态安全程度研究[J];干旱区研究;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胡聃;王如松;;生态资产价值的空间计量方法——太湖流域实例分析[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戴波;;生态资产评估研究综述[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陈志良;;生态资产评估技术研究进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4 陈鹏;廖连招;汤坤贤;;基于遥感与GIS的厦门市陆地生态资产评估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5 沈蔚;彭光雄;;湖南省生态资产遥感测量与GDP空间分布研究[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梅娟;温作民;魏远竹;;森林生态资产会计确认与计量研究[A];“环境会计与西部经济发展” 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董雅文;生态资产问题的全新探索[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采访人 本报见习记者 李苑;生态资源怎样转化为生态资产?[N];中国环境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王娅莉;生态资产是国家竞争力重要组成部分[N];中国质量报;2005年
4 本报特约撰稿人 陈文祥;为水库生态资产“估价”[N];人民长江报;2006年
5 记者 张晶;让生态资产和GDP同样重要[N];人民政协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常丽君 范建;绿色GDP核算何时能回归?[N];科技日报;2008年
7 记者 李禾;环保机构将对三江源生态资产进行评估[N];科技日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杨健;浙江加紧绿色GDP核算试验[N];解放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资产价值评估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焦彩霞;基于遥感和GIS的湿地生态资产定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霞;基于遥感的福建省生态资产动态监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计英;福建省生态资产遥感估算及其价值评价[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郑绪玲;哈尔滨市生态资产遥感测量评估[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4 罗小平;江西省生态资产估算及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苗正红;吉林省生态资产遥感定量评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雪婷;重庆市2000年和2010年生态资产变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7 夏艳;上海海岸带生态资产评估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宋学飞;深圳湾红树林海岸带生态资产遥感评估[D];广州大学;2013年
9 张超;基于遥感和土地利用变化的灵盐地区生态资产定量评估[D];兰州大学;2013年
10 谢磊;GIS支持下的福州市生态资产估算[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重庆市2000年和2010年生态资产变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22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72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