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合理性问题研究及中国的实证
发布时间:2020-07-13 16:09
【摘要】: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表明产业结构状况及调整对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合理的产业结构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将阻碍地区经济的增长。然而,将某地区实践证明合理的产业结构应用到其他地区,其经济增长差异很大。那么,什么样的产业结构才是合理的?产业结构合理性问题的研究至关重要。 本文分析研究了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比较优势三者间的关系,合理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增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是实现地区经济增长最有效的途径。要素禀赋决定了产业结构和比较优势的形成,要素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化利用的共同推动决定了经济增长。因此,本文认为在地区实现较长时间跨度内的经济增长作用机制下,以经济增长作为本文逻辑框架支撑点,产业结构合理性与比较优势有关。本文提出了新的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标准是地区是否充分发挥了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构建了综合比较优势偏离度指标作为产业结构合理性的评价指标。 以全国31省、市、自治区的工业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各地区2001-2010年的综合比较优势偏离度,对全国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性排序,结果显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性排名基本上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一致。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性排名靠前,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除宁夏省排名相对靠前外,其余省份产业排名都靠后,而经济发展相对处于中游的中部省份,产业结构合理性排名也位居中列。可见,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发挥程度较高,产业结构也越合理。最后,通过构建地区综合比较优势偏离度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计量模型,检验本文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标准及综合比较优势偏离度指标构建的可行性,实证结果显示了综合比较优势偏离度显著负相关,与本文观点相符。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21.3;F224
本文编号:2753679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21.3;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毅夫;;李约瑟之谜、韦伯疑问和中国的奇迹——自宋以来的长期经济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林毅夫;;中国经济学的机遇和挑战[J];当代经济;2007年07期
3 李京文;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发展趋势[J];当代财经;1998年05期
4 纪玉山;吴勇民;;我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之协整模型的建立与实现[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5 荣宏庆;我国产业结构问题理论观点综述[J];党政干部学刊;2002年02期
6 林毅夫;按照比较优势选择产业政策[J];中国发展观察;2005年07期
7 林毅夫;;内外失衡条件下的政策选择[J];中国发展观察;2007年08期
8 王林生;梅洪常;;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体系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1年04期
9 林毅夫,孙希芳;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战略理论——兼评《对中国外贸战略与贸易政策的评论》[J];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06期
10 林毅夫;;林毅夫:放弃“西天取经” 创新中国经济学[J];创新科技;2007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仁会;产业结构合理性分析与调整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536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753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