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安徽省区域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和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2 05:18
【摘要】: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条件。受资方希望提高外资吸引力,获得更多的外部投资,必须要优化其自身的投资环境。为了更好、更有效的优化投资环境,首先必须要对投资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在明确各区域投资环境的优势和劣势之后,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优化。基于此,本文将对安徽省区域投资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旨在为优化安徽省投资环境提供依据。 本文运用规范与实证、定性与定量、系统与区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构建区域投资环境的理论基础。运用对比分析法将安徽省和全国的总体投资环境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安徽省基础设施薄弱,城市生活设施发展不均衡,经济实力弱、外向度低,市场规模小,产业结构不合理,金融服务,科技教育以及医疗服务等社会环境不够发达。虽然存在不少劣势,但安徽省自然资源丰富,人力资源数量充足且成本低,经济发展速度快,市场规模潜力大。 本文依照构建指标体系的五大原则,构建了区域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的指标体系是由4项一级指标,十五项二级指标和三十四项三级指标组成的。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综合和分项分析以此来评价安徽省各区域投资环境在综合和分项因素上的优劣。根据综合评价结果,结合聚类分析法对安徽省各区域投资环境进行分类,将安徽省区域投资环境区分为4类:高梯度环境区、低梯度向高梯度发展的过度阶段、不均衡发展时期以及低梯度环境区。最后基于分类结果分别评价各投资环境区的特征并探讨优化对策。 本文由七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总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依据与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投资环境基本理论。主要介绍投资环境和区域投资环境定义与分类,以及与区域投资环境相关的理论。第三部分,安徽省总体投资环境分析。主要从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四个方面对安徽省与全国总体投资环境进行对比分析。第四部分,区域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主要介绍了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模型建立的原则和指标体系的选择。第五部分,安徽省区域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采用因子分析,结合第四部分建立的评价模型和安徽省各区域具体的数据进行综合评价,详细的分析了安徽省各区域投资环境在各子系统之间的差异。第六部分,安徽省区域投资环境的分类和优化。主要是运用聚类分析法对各区域进行投资环境区分类,并结合综合评价的结果,提出安徽省总体投资环境及各投资环境区的优化对策。最后一部分主要对全文做出一个总结。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127;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覃成林;区域投资环境分析[J];投资理论与实践;1994年03期

2 周国富;史玉蕾;王静怡;;区域投资环境对FDI区位选择影响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年03期

3 文余源;;基于多准则评价模型的区域投资环境诊断[J];统计与决策;2007年09期

4 沈立人;进一步完善区域投资环境的几个问题[J];南京社会科学;1999年S1期

5 王维平,钟志华;甘南对外开放的区域投资环境及其优化对策[J];科学.经济.社会;2002年02期

6 王煈,汤瑞凉,郎燕;因子分析法的应用研究——在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年06期

7 燕霞;梁满发;;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多元统计分析[J];商业时代;2010年05期

8 周春应,黄涛珍;中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J];商业研究;2005年19期

9 郎波;付静;;我国证券公司经营状况综合评价[J];商场现代化;2005年29期

10 张体委;周星星;;江苏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与对策研究——基于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的分析[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宁;么彩莲;;综合评价的两种多元统计方法的研究及应用[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朱红伟;;因子分析在房地产综合评价中的运用[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浪;王晓光;初军威;;突变级数法在国民经济动员能力综合评价中的运用[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越秀区培智学校课题组;;智障学生个体素质综合评价试验研究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5 张爱华;张薇薇;;通信运营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新思路[A];中国通信发展与经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潘雄锋;孙玉涛;;基于密切值法模型的我国31个省市区科技发展水平评价[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下)[C];2005年

7 越秀区培智学校课题组;;《智障学生个体素质综合评价试验的研究》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8 薛永森;张凤荣;;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体系研究[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江兵;王刚;杨善林;;多指标综合评价小波网络模型及其应用[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张强;;医院超期服役大型医疗设备使用状况分析[A];2008年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数字医学大会暨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九次学术年会报告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郑玉芬;宋阔均 开发区教育第一人[N];天津教育报;2008年

2 企调;电荒已成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瓶颈[N];中国信息报;2004年

3 周庆霞;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工作会议召开[N];巢湖日报;2007年

4 记者 陈媚邋实习生 杜新湖;南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成效良好[N];南宁日报;2008年

5 聂国雨 王冠华;我市9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全省综合评价排名位次前移[N];潍坊日报;2011年

6 李代广邋通讯员 靳青林;新郑供电公司获得同业对标综合评价全省第一[N];经理日报;2007年

7 仵德建;青岛名牌建立综合评价机制 [N];中国工业报;2005年

8 记者 石巍;沧州市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得高分[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年

9 ;综合评价企业财务[N];中国证券报;2003年

10 记者 景萍;省政府对我市食品放心工程进行综合评价[N];长治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青;基于组合评价法的中国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2 崔宏楷;中国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3 张永涛;黄前流域不同配置经济林防护林水源涵养功能与价值评估[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4 黄思光;区域环境治理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5 云虹;分销商对制造商关系承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王磊;动态对抗性环境下多机器人系统合作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7 童明光;我国电力市场中市场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8 朱丽;广州市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9 贾春宁;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及其在天津市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4年

10 陈长青;红壤区农林复合系统分析与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文惠;安徽省区域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和优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2 史玉蕾;区域投资环境差异及其对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3 欧维新;陕西省区域投资环境的变化与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笑寒;区域投资环境评价体系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9年

5 李兴华;我国城市竞争力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厦门大学;2006年

6 罗瑞敏;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7 邹庆华;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D];湖南大学;2005年

8 赵涛;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崔翔;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黄璐;湖北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003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003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2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