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消费不振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5 10:31
中国在经济迅速增长和社会深刻转型的过程中,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却一直处于滞后状态。居民消费滞后不仅反映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单一性,也反映出我国居民没有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这必将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因素。 本研究致力于从国民收入分配失衡的角度,解释中国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的原因;并从市场化和金融发展这两个方面,探索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居民部门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和财产收入较低——的内在原因;并且提出改善国民收入分配、提升居民消费率的政策方案。 本文在仔细回顾文献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资金流量表的时序数据,并结合恰当的统计、计量技术进行了实证研究,我们发现: 第一,从历史趋势来看,中国的居民消费率呈下降趋势。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居民明显偏低。第二,居民消费率会随着经济发展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趋势。第三,劳动收入占比、城市化程度、民营化程度对于提升居民消费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老龄化程度则能够显著降低消费率。第四,居民消费率可以分解为“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两个方面,两者对于居民消费率变动的解释力基本相同;第五,居民“消费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扭曲,而再次分配的影响次之。第六,劳动报酬占比和财产性收入占比的持续下降是导致居民部门在初次分配过程中占据不利地位的重要原因;收入税负担的提高和社会保障净福利的下降则构成了再次分配中不利于居民部门的环节。第七,市场化发展,无论是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还是提升劳动力流动性,都能够显著提升劳动收入占比。第八,金融发展,特别是信贷资金分配的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能够显著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最后,本文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致力于提升居民消费率的一整套公共政策方案。第一,从转变政府激励结构、打破国企垄断、推进政治改革的角度,提出了提升劳动收入占比的市场化发展战略。第二,从发展资本市场、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完善法治建设的角度,提出了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金融发展战略。第三,从完善工资制度和国有资本收益分配制度的角度,提出了改善初次分配的政策建议。第四,从完善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的角度,提出了改善再次分配的政策建议。第五,从推进城市化、优化政府支出结构、完善楼市调控政策的角度提出了其他提升居民消费率的政策建议。 本研究对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居民消费不振的内在原因,以及中国国民收入分配失衡的制度根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本文的研究对于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位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F126.1;F124.7
【部分图文】:
特别是居民消费,不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的。一个国家居民消费率(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国经济发达程度与社会福利状况。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从“低消费、高储蓄”的增长模式转向“高消费、低储蓄”的增长模式,是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跨入发达国家行列的重要环节。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1978年以来,实行以市场化和对外开放为导向的改革,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目前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三十多年来,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43.4元,迅速上升至2000年的6280.0元,到2010年,已达到19109.4元;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则从1978年的133.6元,迅速上升至2000年的2253.4元,到2010年,已达到5919.0元。城乡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占最终消费的比重)持续下降的趋势,分别从1978年的57.5%和67.7%持续下降至2010年的35.7%和41.1 %(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总之,居民生活质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比较
了在1994到1996年略有回升外,其他时期均下降明显;而与此同时,农村居民消费率先缓慢上升,而后略有下降但始终保持在20%-30%之间(见图3.2)。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率的不同变化趋势进一步解释了总体居民消费率呈现出如此第38页
本文编号:2818850
【学位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F126.1;F124.7
【部分图文】:
特别是居民消费,不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的。一个国家居民消费率(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国经济发达程度与社会福利状况。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从“低消费、高储蓄”的增长模式转向“高消费、低储蓄”的增长模式,是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跨入发达国家行列的重要环节。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1978年以来,实行以市场化和对外开放为导向的改革,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目前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三十多年来,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43.4元,迅速上升至2000年的6280.0元,到2010年,已达到19109.4元;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则从1978年的133.6元,迅速上升至2000年的2253.4元,到2010年,已达到5919.0元。城乡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占最终消费的比重)持续下降的趋势,分别从1978年的57.5%和67.7%持续下降至2010年的35.7%和41.1 %(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总之,居民生活质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比较
了在1994到1996年略有回升外,其他时期均下降明显;而与此同时,农村居民消费率先缓慢上升,而后略有下降但始终保持在20%-30%之间(见图3.2)。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率的不同变化趋势进一步解释了总体居民消费率呈现出如此第38页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尉高师,雷明国;求解中国消费之谜——熊彼特可能是对的[J];管理世界;2003年03期
本文编号:28188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18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