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异质性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5 12:16
   自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增长问题就是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经过二百多年的争论经济学家普遍认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生产性资源的积累、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技术的进步,但进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舒尔茨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理论学者放弃了资本同质性的假设,认为以往经济增长研究中遗忘了人力资本这一重要变量,在以劳动投入量和物质资本投入量为自变量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基础上他们引入人力资本作为重要外生变量来解释经济增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罗默和卢卡斯为代表人物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兴起,他们将知识和人力资本作为内生变量引入经济增长模型,强调知识和人力资本是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源泉和决定性因素,自此大量研究分别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验证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但梳理相关文献我们发现,不同经济体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差别较大,即使是同一经济体不同时期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尽相同,现有研究多是从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平均水平等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解释,认为是人力资本总量或者人力资本平均水平的差异导致了其贡献大小的差别,但在对部分统计资料的对比分析中发现,个别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地区其经济增长速度反而低于其他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地区,如改革开放以来陕西与浙江的对比。从人力资本角度来看,本文认为可能还有隐藏在人力资本总量、人力资本平均水平之外更重要的因素导致了这一结果的出现,人力资本的异质性可能就是认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对人力资本异质性的研究符合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最初对资本异质性的认识,是对现有人力资本理论一般性分析的深入,能够进一步开阔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视角,并且在经济增长理论中引入异质性人力资本,有可能能够发展、改进经济增长模型,增强模型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本文在梳理相关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演绎和实证比较的方法,认为人力资本存在异质性,且区分异质性人力资本的根本还应该回到人力资本的内涵,即人力资本主体所掌握的知识、技能、经验、能力的不同,而在假定外在环境和先天禀赋一致的前提下,受教育层次是异质性人力资本区分的合适指标,不同受教育层次人群所具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和能力存在较大差别,而同一受教育层次人群所具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和能力存在共通性。因此本文根据受教育层次的不同将人力资本区分为初级人力资本、中级人力资本和高级人力资本。在明确界定基本定义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并得到相关结论与启示:(1)对我国31省市各类型人力资本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各省市不同类型人力资本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轨迹,同一省市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变化轨迹也不尽相同。从纵向比较来看,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变化轨迹完全不同,其中初级人力资本数量明显下降,平均人力资本缓慢上升,中级人力资本在各省市间产生分化(发达省市出现明显下降趋势,而落后省市则是增长态势),高级人力资本快速上涨;从横向比较来看,31省市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差距均比较明显,北京、天津和上海人力资本水平明显高出其他省市,而西藏、云南、贵州、甘肃、宁夏等西部省市则水平明显偏低;同时,从不同省市、不同类型人力资本的双向比较来看,不同省市在不同类型人力资本的对比上存在不一致性,如陕西和浙江的比较,陕西初级人力资本、中级人力资本和平均人力资本水平均高于浙江,但浙江的高级人力资本水平显著高于陕西。既然不同类型人力资本水平及变化存在明显不一致,以往研究中将人力资本平均水平作为人力资本单一代理指标的方法就值得商榷,看似最能代表总体变化的平均水平可能恰恰忽略了人力资本中对经济增长影响最为关键的因素。(2)利用一般回归分析和分位数回归法对各类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验证结果显示,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差异明显,且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即使同一类型人力资本贡献也存在差别。从一般回归的比较来看,各类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高级人力资本、平均人力资本、中级人力资本和初级人力资本,其中初级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值为负数;结合分位数回归的结果发现,在条件分布的不同位置,不同类型甚至同一类型的人力资本贡献存在较大区别,但总体来说经济越发达高级人力资本的贡献越大,而在经济发展中游省份中级人力资本的贡献最为突出。研究中同时发现,平均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存在两个“门槛值”,在欠发达省份由于平均人力资本越过了“第一门槛值”,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但在较发达省份由于平均人力资本尚未达到“第二门槛值”,所以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未得到实证验证的支持。从研究结论来看,相比平均人力资本,高级人力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更为突出,说明以往研究中忽略高级人力资本单就平均人力资本进行分析存在明显不足,而且从高级人力资本和中级人力资本的交互作用来看,经济增长模型中应该考虑不同类型人力资本的交互影响。(3)通过VAR模型和作用机制模型从动态过程的角度分析不同类型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其中,通过构建VAR模型,采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分析、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技术研究发现,平均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既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也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从脉冲响应结果来看经济增长对平均人力资本的脉冲响应初始几期甚至为反向作用;初级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从边际产出弹性和脉冲响应分析来看,初级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较小,且为反向作用;中级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经济增长是中级人力资本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对中级人力资本的脉冲响应正向作用较为明显,但下降速度较快;高级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从脉冲响应来看高级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持续时间更长。作用机制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平均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卢卡斯作用机制和尼尔森—费尔普斯作用机制均得到验证,但其主要是通过技术模仿而非技术创新作用于经济增长;中级人力资本的尼尔森—费尔普斯作用机制也得到验证,其技术创新、技术模仿效应均比较明显;高级人力资本的三种作用机制全部得到验证;同时,初级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均未得到验证。相比于已有文献,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理论梳理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对异质性人力资本给出更科学且更利于进行宏观实证分析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31省市的异质性人力资本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第二,为验证异质性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构建了完整的分析架构,即用一般回归分析和分位数回归法从最终结果的角度验证异质性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及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发挥贡献的差别,用VAR模型和作用机制模型从动态过程的角度分析二者关系的动态变化,且各部分的研究结论之间存在内在一致性,这也说明了整个研究架构的严谨性和合理性。第三,文中部分研究结论也具有一定新意: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作用大小明显不同,而且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呈现出了不同作用;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中级人力资本和高级人力资本的作用相比人力资本平均水平而言更为突出,部分地区虽然人力资本平均水平一般,但由于高级人力资本较为充足,经济增长速度反而高于平均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地区。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F224;F124;F249.2
【部分图文】:

比较图,增长率,资本,人力资本


(3)不同方法对人力资本增长率的动态变化结论完全不同。从人力资本增逡逑长率的动态考察中不难发现,H种方法核算的人力资本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更是差逡逑距巨大,如图3-1:逡逑0.25邋1逡逑0.20邋-逡逑0.巧-m邋心^,,*1邋夺一成本法逡逑0.05逦 ̄邋增长率逡逑U.UU邋-邋广方、i邋1邋1邋I邋i ̄'邋I邋—邋)邋■邋—'邋i邋I逦I邋j邋;邋t邋I逡逑(X)邋iK邋00m0rH(Nr0々in邋也邋r^OO邋巧邋OrH逡逑巧邋#b>邋OOOOOOOOOOOOrHrH逡逑A逦cn#邋CT?邋0^0^000000000000逡逑-0.05邋f…?w邋w邋 ̄邋w ̄逡逑-0.10邋-I逡逑图3-1人力资本增长率变化比较图逡逑按成本法核算的人力资本增长率在2007年W前都保持了持续的下降趋势,逡逑但下降的幅度在缩小,按收入法核算的人力资本增长率波动性比较大,而按教育逡逑法核算的人力资本增长率高度稳定,几乎不存在波动,这说明尽管不同计量方法逡逑对人为资本增长问题能够达成共识,但对人力资本增长率的动态变化问题却可能逡逑产生完全不同的结论,这一定程度上说明H种方法缺少内在统一性、一致性,采逡逑用不同方法对实证分析的结果可能产生巨大影响。逡逑从人力资本增长率的变化来看,教育法的核算结果与人们的经验结论相差较逡逑大

人力资本,省份,陕西,浙江


oooooooooooo逡逑rM<NrM(NrMfM(N(NrMrsirMfM逡逑图4-1邋2003年到2014年平均人力资本与国内生产总值变化走势图逡逑(3)从山东省的统计数据来看,虽然山东省2014年GDP位居全国第H位,逡逑但其平均人力资本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仅排在中游水平,与经济水平相逡逑当的浙江、江苏、广东等相比差距基本在0.5上下。另外,比较陕西、浙江的平逡逑均人力资本与国内生产总值会发现,尽管在2003年到20口年间浙江国内生产总逡逑值始终远远高于陕西,但其平均人力资本水平在2012年前是始终低于陕西的,逡逑这也就是本文研巧背景中所描述的情况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杰;产权制度与人力资本的积极性[J];中国统计;2000年02期

2 黄震;试论人力资本与企业发展的关系[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王金营;对人力资本定义及涵义的再思考[J];南方人口;2001年01期

4 唐亚新;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权益初探[J];马钢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5 胡爱荣;人力资本与教育投资[J];经济论坛;2002年17期

6 栗玉香;试论学校人力资本经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6期

7 ;领导力&人力资本会议培训月历[J];中国新时代;2004年06期

8 何世权;论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9 郭全中,陈东;人力资本与企业发展[J];西北人口;2004年06期

10 杜小伟;;论人力资本拥有产权的依据[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承坪;;论企业家声誉性人力资本[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李国和;;对人力资本的社会学审视——兼评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平;张贵敏;陆静;孟春媛;;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研究框架的建立[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4 罗谌;;我国文化产业创新型人力资本效应的实证研究[A];第5届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向显湖;李永焱;;试论人力资本融资财务[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6 陈洪安;王婷婷;;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山西省人力资本政策实证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焦斌龙;;体制转轨与中国人力资本地位变迁:以公有制企业为例[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任建华;;人力资本的完整与残缺范畴论[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李江萍;;基于新准则的人力资本出资的会计处理[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10 黄盼盼;陶厚永;;人力资本入股的策略探究——兼论企业高管短期行为的防治[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刘汉辉 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 李磊;强化人力资本“充值”理念[N];中国人口报;2008年

2 江苏省人事厅政策法规处 张永yN;人力资本附加值的提升之路[N];新华日报;2009年

3 记者 何农;比利时投诉德国“人力资本倾销”[N];光明日报;2013年

4 本报实习生 宁彬;人力资本就是核心竞争力[N];中国财经报;2002年

5 周崔军;股东以人力资本出资的几个法律问题剖析[N];中国工商报;2003年

6 孙文刚;人力资本的风险防范[N];财会信报;2005年

7 赵昌峰;算算饭店的饭店人力成本与人力资本[N];中国旅游报;2002年

8 人民大学 王磊 刘红灿;浅议人力资本的形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黄哲雯;人力资本引来新课题[N];工人日报;2001年

10 谈萧;给人力资本出资以法律地位[N];经济参考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启昌;基于社会资本及人力资本视角的小微企业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施雯;基于人力资本差异视角的农户福利测度与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3 刘金涛;异质性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4 姜玉鹏;人力资本: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5 胡伟清;无形人力资本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邹国防;权力结构中的微观权力与人力资本[D];南开大学;2009年

7 朱焱;人力资本财务及其控制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8 杨文华;人力资本与社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9 何东琪;人力资本生成及积累的制度环境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10 向显湖;人力资本财务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磊;陕西人力资本筹集机制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秦永;人力资本和专业化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傅婉娟;军事人力资本教育投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娄之歆;基于人力资本再生产的人力资本维护问题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宫真真;河北省农民工就业质量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6 崔诗禹;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辽宁经济增长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7 胡乃达;浙江固耐公司销售人员激励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8 葛寅;从人口红利到人力资本红利[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年

9 彭雪梅;家庭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对“80后”初次就业质量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10 范婷;我国中小企的招聘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189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189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d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