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我国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09 18:16
   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城镇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沉重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由于种种制约因素,如自然条件和经济水平的制约,使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人口城镇化与经济水平的协调发展状况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由于我国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因此分析人口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关系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课题,二者协调性的研究既有利于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又有助于快速提升城镇化质量。首先,构建了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同时在中国统计年鉴中搜集相关数据,将我国31个地区2010-2013年的三级指标数据通过极大值法进行标准化,然后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矩阵,再利用运用加权线性和法确定一级指标指数,最后利用常用的协调性计算方法算出2010一2013年全国及各省的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指数。经研究发现,协调性最好的以沿海地区为主,这些地区对外经济贸易往来频繁,人民生活水平较高,人口城镇化指数略高于经济发展指数,整体协调性较高;内陆地区如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属于过渡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如沿海地区,这归因于自然禀赋的弱势和国家政策的倾斜,而他们的人口城镇化水平较经济发展水平更低,出现了人口城镇化的较为严重的滞后,这是由于其经济水平较低,山区较多,城市人口占比较低,人民生活水平及方式都还有待提高,导致人口城镇化水平偏低;西藏、甘肃、宁夏等偏远地区属于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发展失调型地区,这些地区属于人口城镇化滞后型。就全国而言,大部分都属于人口城镇化滞后型,这极大地制约了经济快速发展。研究发现,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国家的户籍限制导致城镇人口增长被制约;另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自己固有的生活方式并不容易被改变,要想从农村的生活方式转变为城市的生活方式,需要从经济发展、农村建设、观念教育等多方面努力。
【学位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F124;F299.21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城镇化的理论意义
        1.2.2 实现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意义
        1.2.3 构建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相关文献
        1.3.2 国内相关文献
    1.4 研究框架及论文结构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与不足之处
        1.6.1 主要创新点
        1.6.2 不足之处
第2章 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依据
    2.1 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
        2.1.1 系统自组织理论
        2.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1.3 邓小平发展理论
    2.2 “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3 协调发展的内涵及标准
        2.3.1 可持续发展与协调发展
        2.3.2 协调发展概念的界定
第3章 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3.1 指标的选择原则
        3.1.1 科学性原则
        3.1.2 实用性原则
        3.1.3 系统性原则
        3.1.4 通用可比性原则
    3.2 指标体系的初步筛选
        3.2.1 人口城镇化指标的选取
        3.2.2 经济发展指标的选取
    3.3 指标变量的确定
    3.4 指标的标准化
        3.4.1 指标一致化
        3.4.2 指标的线性无量纲化
    3.5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3.6 指标体系的合成与协调发展水平指数
第4章 实证分析
    4.1 2010-2013年人口城镇化指标权重矩阵横纵向比较
    4.2 2010-2013年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指数及协调性分析
    4.3 2010-2013年全国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指数分析
第5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宇;;城镇化的新形式与中国的人口城镇化政策[J];人文地理;2006年02期

2 ;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强调——不能只片面追求人口城镇化[J];小城镇建设;2006年04期

3 谢庐明;温小兴;;赣南农村人口城镇化发展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J];农业考古;2006年03期

4 杨益华;;老区人口城镇化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老区建设;2007年03期

5 晏群;;人口城镇化水平计算不宜包括外来人口[J];规划师;2008年04期

6 蒋焕洲;;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制约因素及发展路径[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7 陈凤桂;张虹鸥;吴旗韬;陈伟莲;;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人文地理;2010年05期

8 相伟;;我国人口城镇化的难点与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1年10期

9 王红宇;;青海省人口城镇化问题研究[J];攀登;2012年03期

10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桂江丰;马力;姜卫平;王钦池;张许颖;陈佳鹏;王军平;;中国人口城镇化战略研究[J];人口研究;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宇;;城镇化的新形式与我国人口城镇化政策[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郭文炯;;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城镇化的省区差异及相关因素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吕琳;;四川省人口城镇化面临的人口挑战及对策[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4 郝瑞;;遂宁人口城镇化与巴中、省内丘陵地市的比较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研究[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5 洪业应;;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A];第六届中国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黄国清;;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A];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新思路新模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章必成;;人口输出型地区外出人口特点与未来城镇化策略研究——以江西省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8 洪业应;;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结构变迁[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郭凯峰;曹婧;李霁;;西部地区未来人口与城镇化发展影响趋势及对策——以云南省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董淑敏;朱郁郁;刘律;;传统农业地区人口城镇化的空间趋势——基于安徽省北部六市的案例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承华 吕爱泉;山东省2007年人口城镇化率达46.75%[N];中华建筑报;2008年

2 管清友;人口城镇化应优先于土地城镇化[N];经济参考报;2012年

3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匡贤明;人口城镇化:中国走向公平可持续的战略选择[N];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

4 白田田;“人口城镇化”应先行[N];经济参考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刘星;“人口城镇化”要追上“土地城镇化”[N];四川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华挺;城镇化中心任务是人口城镇化[N];光明日报;2013年

7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郑梓桢;人口城镇化的灵魂在于有序与质量[N];南方日报;2013年

8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张鑫;人口城镇化的突破口[N];上海证券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张东林;人口城镇化是关键[N];中国建设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邹洁;我省积极推动人口城镇化进程[N];安徽经济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嘉岩;农村反贫困与人口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刘习平;中国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及产业集聚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3 李江;中国人口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4 李旭东;喀斯特高原山区人口空间结构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承宽;21世纪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楠;吉林省人口城镇化战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潇;河南省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姚懿m:;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土地与人口城镇化非均衡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王帅;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5 孟芬;城镇化与耕地多功能测度及相关关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6 谈可可;广东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关系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5年

7 李欣;宁夏人口城镇化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8 方燕璐;宁波市城镇化进程中人口、经济、土地协调发展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9 梁昱;金州新区人口城镇化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10 周尹;人口集聚与服务业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340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340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5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