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金融东大街总部经济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9 18:48
总部经济是一些地区的中心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生的一种新型城市经济形态。从资源优化配置出发,企业将总部布局在中心城市,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成本较低的其它区域,以实现科学发展。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满足企业总部之间的信息沟通、业务来往需求,又能够带动周边生产制造基地的经济发展。总部经济是经济全球化及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城市规模发展的必然结果。 成都作为我国西部中心城市,是内陆较为发达的经济中心之一。锦江区作为成都市的核心城区之一、中央商务区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商贸繁华区”,被一些经济界人士认为是成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全市17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中,一半以上均落户在锦江区。在“第四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上,成都市锦江区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发展实践研究基地”称号。如今,锦江区已经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在成都市城乡统筹试验区建设重大项目“二轴四片”规划中,东大街被确定为全市的金融商务主轴,将着力打造5.2公里的金融一条街。目前,已有两百余家金融、商贸、中介服务企业入驻东大街,金融街的建设已具雏形。 本文以成都金融东大街为例,运用总部经济理论分析成都金融产业的集聚发展,通过对国内外总部经济的主要做法进行研究与分析,总结归纳出金融东大街的经验借鉴,结合成都实际,探索成都发展金融街总部经济的可行路径。 立足基本思路,东大街发展总部经济应遵循三点原则——“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服务”,充分体现“国际化金融、田园城市和激情活力”的建设理念,采取“政府规划主导、企业实施运作、市场主动参与”的模式,明确定位、整合资源,加大投资软环境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企业总部入驻。通过聚合金融业高端人才、打造国际化金融产业平台、创建中西部最优金融商务主轴,使金融东大街总部经济成为实施成都乃至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更好地服务于西部经济龙头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为提高成都建设“世界田园城市”的竞争力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学位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F127;F832.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总部经济理论研究综述
1.2.1 总部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2.2 国内主要学者的观点
1.3 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1.4 基本思路和逻辑机构
1.5 本文创新之处
2. 总部经济概述
2.1 总部经济的内在涵义、特点
2.1.1 总部经济内在涵义
2.1.2 总部经济的特点
2.2 总部经济的发展条件
2.3 总部经济发展的区域选择
2.3.1 显著的区位优势
2.3.2 良好的投资环境
2.3.3 高端的人才聚集
2.3.4 完善的服务体系
2.3.5 高效的政策制度和多元的文化氛围
2.4 总部经济的社会辐射效应
2.4.1 产业集群
2.4.2 优化配置
2.4.3 税收贡献
2.4.4 劳动就业
2.4.5 消费带动
2.4.6 示范效应
2.5 总部经济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2.5.1 区域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2.5.2 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
2.5.3 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2.5.4 城市发展水平重要指标
2.5.5 周边经济的强劲带动作用
3. 案例研究:国内外总部经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3.1 发达国家典型总部经济聚集区发展经验
3.1.1 纽约曼哈顿CBD
3.1.2 伦敦金融城
3.1.3 黎拉德芳斯
3.1.4 东京新宿CBD
3.2 国内典型总部经济聚集区发展实践
3.2.1 香港总部经济的发展经验
3.2.2 北京总部经济的发展经验
3.2.3 上海总部经济的发展经验
3.2.4 广州总部经济的发展经验
3.3 总部经济发展经验借鉴与启示
4. 金融街总部经济的意义、机遇和实践研究
4.1 发展条件
4.2 成都金融街总部经济优势分析
4.2.1 区位优势
4.2.2 经济优势
4.2.3 政策优势
4.2.4 资源优势
4.3 金融街总部经济发展模式
4.4 金融街总部经济具体做法
4.5 金融街发展总部经济的发展现状
4.6 金融街总部经济发展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4.6.1 金融中心发展面临区域间多重挑战
4.6.2 金融体系结构单一
4.6.3 基础配套建设不够完善
4.6.4 缺乏特色和功能定位
4.6.5 高端人才是核心价值
5. 金融街发展总部经济的思路和建议
5.1 金融街发展总部经济的思路和战略
5.2 金融街发展总部经济的几点建议
5.2.1 政策引导,科学规划,协调推进,打造具有成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总部经济文化
5.2.2 遵循市场规律,根据总部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特点规划引领
5.2.3 优化投资环境,强化配套功能,吸引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入驻
5.2.4 提升金融街品牌和价值,增强其凝聚力和辐射力
5.2.5 加强高端人才培养和引进,实现金融产业高端智能的极化聚合
5.2.6 加强区域协作,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总部经济链条
5.3 启示和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F127;F832.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总部经济理论研究综述
1.2.1 总部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2.2 国内主要学者的观点
1.3 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1.4 基本思路和逻辑机构
1.5 本文创新之处
2. 总部经济概述
2.1 总部经济的内在涵义、特点
2.1.1 总部经济内在涵义
2.1.2 总部经济的特点
2.2 总部经济的发展条件
2.3 总部经济发展的区域选择
2.3.1 显著的区位优势
2.3.2 良好的投资环境
2.3.3 高端的人才聚集
2.3.4 完善的服务体系
2.3.5 高效的政策制度和多元的文化氛围
2.4 总部经济的社会辐射效应
2.4.1 产业集群
2.4.2 优化配置
2.4.3 税收贡献
2.4.4 劳动就业
2.4.5 消费带动
2.4.6 示范效应
2.5 总部经济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2.5.1 区域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2.5.2 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
2.5.3 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2.5.4 城市发展水平重要指标
2.5.5 周边经济的强劲带动作用
3. 案例研究:国内外总部经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3.1 发达国家典型总部经济聚集区发展经验
3.1.1 纽约曼哈顿CBD
3.1.2 伦敦金融城
3.1.3 黎拉德芳斯
3.1.4 东京新宿CBD
3.2 国内典型总部经济聚集区发展实践
3.2.1 香港总部经济的发展经验
3.2.2 北京总部经济的发展经验
3.2.3 上海总部经济的发展经验
3.2.4 广州总部经济的发展经验
3.3 总部经济发展经验借鉴与启示
4. 金融街总部经济的意义、机遇和实践研究
4.1 发展条件
4.2 成都金融街总部经济优势分析
4.2.1 区位优势
4.2.2 经济优势
4.2.3 政策优势
4.2.4 资源优势
4.3 金融街总部经济发展模式
4.4 金融街总部经济具体做法
4.5 金融街发展总部经济的发展现状
4.6 金融街总部经济发展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4.6.1 金融中心发展面临区域间多重挑战
4.6.2 金融体系结构单一
4.6.3 基础配套建设不够完善
4.6.4 缺乏特色和功能定位
4.6.5 高端人才是核心价值
5. 金融街发展总部经济的思路和建议
5.1 金融街发展总部经济的思路和战略
5.2 金融街发展总部经济的几点建议
5.2.1 政策引导,科学规划,协调推进,打造具有成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总部经济文化
5.2.2 遵循市场规律,根据总部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特点规划引领
5.2.3 优化投资环境,强化配套功能,吸引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入驻
5.2.4 提升金融街品牌和价值,增强其凝聚力和辐射力
5.2.5 加强高端人才培养和引进,实现金融产业高端智能的极化聚合
5.2.6 加强区域协作,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总部经济链条
5.3 启示和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忠良,沈红兵;中国总部经济的形成及其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5期
2 秦敬云;总部经济:概念与现状[J];上海综合经济;2003年11期
3 郑晓红;杨海霞;;论中国总部基地的发展[J];经济师;2006年09期
4 易杳;;总部经济能否成为新增长极[J];w挛胖芸
本文编号:28340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34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