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云南滇西经济圈经济增长主要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11 01:37
   本文基于滇西经济圈七个州市2007—2011年的数据,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云南省滇西经济圈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滇西经济圈区域整体或是地区间经济增长关联性较强,但地区间存在经济增长不平衡的现象,影响该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中劳动力、工资水平、工业化程度、地方政府规模均对区域经济的增长有促进的作用,而产业结构由于二、三产业配比失衡出现了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目前,滇西经济圈地区的发展应该重点关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规避区域内产业低层次、同质化竞争。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样本数据与指标选取
    ( 一) 样本数据
    ( 二) 指标选择
三、实证方法与模型设定
    ( 一) 空间效应检验
    ( 二) 空间模型
    ( 三) 模型结果分析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浩然;衣保中;;地理距离与城市间溢出效应——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经验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3期

2 邹薇;周浩;;中国省际增长差异的源泉的测算与分析(1978~2002)——基于“反事实”收入法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2007年07期

3 宋学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及其收敛性[J];经济研究;1996年09期

4 熊彬;钱惠;;“东盟10+1”国家经济增长差异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5 吴玉鸣;;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12期

6 陈辞;;基于SD模型的滇西区域经济发展及政策建议[J];生态经济;2010年06期

7 王云强;;跨越式发展视野下云南民族地区的产业政策选择[J];思想战线;2012年02期

8 张伟;孟庆红;罗宏翔;;2009年云南省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滇西经济发展论坛综述[J];云南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9 李晓冰;;中国西南桥头堡建设中云南跨越发展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年12期

10 杨江涛;段艳春;;大理州“1+6”城市群建设研究[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刚;贾威;潘浩敏;;地区差异、收敛路径和经济政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琚晓星;刘岳平;钟世川;;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收敛性研究综述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3 荆长春;;2009年各省市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支出回归分析[J];北方经济;2010年08期

4 梁进社,孔健;基尼系数和交差系数对区域不平衡性度量的差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5 张有芳;试论我国居民收入的差距[J];成都师专学报;1997年04期

6 冯俊;西部开发——差距、收敛与投资[J];财经科学;2000年05期

7 胡兵;张明;;城市化、贸易开放与地区经济差距变动[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5期

8 白雪梅;赵峰;;我国区域经济趋同测度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空间计量模型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4期

9 吴祥佑;;我国保险密度空间收敛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9年09期

10 刘生龙;张捷;;空间经济视角下中国区域经济收敛性再检验——基于1985-2007年省级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9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3 崔征;内陆落后地区县域经济突破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晓雨;中国区域增长极的极化与扩散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苏恒轩;中国寿险业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张战仁;地理空间视角下我国区域创新非均衡发展的时空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纪江明;转型期我国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的地区差异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张亮亮;企业家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D];复旦大学;2010年

9 李宪印;农户人力资本投资与非农收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10 李宁;中国民族地区经济扶持政策与经济增长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雪剑;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收敛性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文红武;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及调控启示[D];南昌大学;2010年

3 汤杰;山东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赵峰;空间计量理论在中国区域经济趋同测度中的应用[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高赟玥;影响中国城市工业减排因素的半参数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冯利斐;中国省会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刘超;地区收入差异的探索性时空分析方法研究与实现[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宁;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9 赵飞亚;试论财政政策在协调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中的作用[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周庭佐;货币超发对中国经济影响效果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柱鲜;中日韩三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J];东北亚论坛;1996年02期

2 吴玉鸣,徐建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集聚的空间统计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06期

3 张昱;田兴;;东南亚五国宏观调控有效性及其经济增长动力分析——基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J];东南亚纵横;2011年05期

4 王志刚;质疑中国经济增长的条件收敛性[J];管理世界;2004年03期

5 唐颖;;东盟五国财政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6 符淼;;地理距离和技术外溢效应——对技术和经济集聚现象的空间计量学解释[J];经济学(季刊);2009年04期

7 蔡昉,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年10期

8 刘强;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06期

9 Sylvie D?murger,杰夫·萨克斯,胡永泰,鲍曙明,张欣;地理位置与优惠政策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贡献[J];经济研究;2002年09期

10 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长德;刘帅;;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5期

2 李树;关于实行地方经济发展大包干的若干思考[J];经济纵横;1988年05期

3 薛进军;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新思路[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9年04期

4 龙剑;;再论质量、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J];管理现代化;1992年05期

5 徐海根;;十年改革中的宏观调控政策与经济增长[J];江苏社会科学;1992年01期

6 蔡拓;增长的误区及其反思[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7 ;泰国经济增长将依然强劲[J];广西经贸;1994年12期

8 杨晓达;经济增长台阶论的内涵与限量[J];黑龙江财专学报;1994年04期

9 孙克忠,宋效中;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10 杨云母 ,刘文广;论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程治中;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3 关春华;印度对外贸易政策改革绩效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黄菁;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张宝贵;教育科学发展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陈萍;文化软实力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7 王然;市场化进程、企业家职能配置与经济增长[D];暨南大学;2011年

8 曾祥炎;基于宏观产权制度分析框架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9 刘畅;中国益贫式增长中的经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10 方化雷;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波;基于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2 于晓黎;青岛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李田田;标准对湖南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洪韬;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国际比较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5 候志德;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韩长春;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7 丁昌昆;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张亚军;天津市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9 郭刚军;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10 鲁涛;国有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358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358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a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