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新铁路沿线样带地区经济梯度研究
【学位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F127;F532.8;F22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2 经济梯度研究的相关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梯度
2.1.2 经济梯度
2.2 经济梯度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区域不平衡增长理论
2.2.2 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
2.3 梯度与反梯度理论
2.3.1 梯度理论
2.3.2 反梯度理论
2.3.3 广义梯度理论
2.4 相关的非均衡增长理论
2.4.1 增长极理论
2.4.2 循环累积因果论
2.4.3 中心一外围理论
2.4.4 倒“U”型理论
2.4.5 雁形形态理论
2.4.6 点轴开发理论
2.5 系统理论
3 样带选取及研究方法
3.1 区域概况
3.2 样带及其选取
3.3 样带经济梯度的研究方法
3.3.1 样带经济梯度的测度指标
3.3.2 研究数据中价格因素处理
3.3.3 样带经济梯度的的测度方法
4 样带经济梯度的实证分析
4.1 样带经济梯度的时间特征
4.1.1 样带经济梯度的绝对差异显著扩大
4.1.2 样带经济梯度的相对差异呈“波浪式”起伏缓慢缩小态势
4.2 样带经济梯度的空间特征
4.2.1 各县(市、区)与样带人均GDP 的离差和比率的变化
4.2.2 样带县域单元发展速度的差异
4.2.3 样带经济空间结构变化特点
5 样带经济梯度的综合评价及分析
5.1 衡量样带经济梯度的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
5.2 样带经济梯度值的计算
5.2.1 分析过程
5.2.2 各主成分因子得分
5.2.3 样带县域单元经济梯度值
5.3 样带经济发展水平梯度分区分析
6 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采取适度的“非均衡一均衡”发展战略
6.2.2 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
6.2.3 加快城镇化进程,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地区特色经济
6.2.4 促进区域合作分工,加快一体化进程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国爱;江贻送;田大洲;;我国地区间企业外部环境比较分析[J];物流技术;2011年13期
2 ;走进“金”牌茶艺师[J];茶世界;2011年07期
3 周克清;刘海二;刘姁姁;;协调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J];税务研究;2011年07期
4 金波;;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中的区域分工模式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1年07期
5 ;声音·观点[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11年08期
6 刘小勇;丁焕峰;;区域公共卫生服务收敛性研究——基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11年04期
7 刘家庆;;民生视角下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几点思考[J];财会研究;2011年14期
8 ;澳门内地建立司法协助[J];中国经济快讯;2000年12期
9 《中国经济周刊》评论员;;勿忘后发劣势[J];中国经济周刊;2011年30期
10 涉泽博幸;张旭;菅原乔史;;关于日本东海区域自然灾害的经济评估——运用一般均衡空间模型[J];南方经济;2011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天祥;冷战后欧盟对东亚的双层地区间外交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朱永行;人民币汇率变动产出和就业效应的地区差异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阳举谋;我国地区间招商引资竞争及其治理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王辉;中国地区间税收与税源非均衡性问题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5 吕秋芬;地区GDP核算及数据衔接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6 茹玉骢;合约实施效率与中国地区产业比较优势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李广科;区域人力资本差异的形成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8 王洪亮;区域居民收入不平等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9 赵婷;产业集聚与地区生产率增进:理论分析及中国经验实证[D];浙江大学;2012年
10 谢里;制度安排与产业集聚:理论与经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闪爱萍;兰新铁路沿线样带地区经济梯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邵辉;我国地区教育差距的经济学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3 解怡;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董鲲;中国地区间政府教育支出与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孙彩梅;我国地区间产业结构协调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6 金伯营;台湾地区全民健保制度的发展与评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田方芳;中国地区间价格差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8 李春娟;财政竞争与地区间资本收益率差异[D];辽宁大学;2011年
9 王薇薇;出口开放与市场潜能对我国地区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10 韩公萍;我国转型期居民财产性收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358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35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