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加入TPP和中国东亚自贸区战略选择
【文章目录】:
一、韩国自贸区建设现状及对TPP的最初态度
二、韩国加入TPP的深层次原因
(一)经济效果层面
(二)政治战略层面
三、韩国东亚自贸区推进方向的转变及影响
四、中国东亚自贸区战略的选择
(一)加快中韩自贸协定谈判进程,将之打造为中国推进东亚自贸区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和样板
(二)积极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在三国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推进RCEP
(三)以更加自信和宽容的眼光看待TPP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琳;;中韩自贸协定韩国农产品开放前景分析——基于韩美自贸协定农产品的特殊安排[J];国际商务研究;2014年02期
2 全毅;;TPP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中美对话语权的争夺[J];亚太经济;2012年05期
3 陈淑梅;全毅;;TPP、RCEP谈判与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J];亚太经济;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大波;;“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长江论坛;2013年04期
2 张秋平;;TPP发展对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的影响分析——基于日本加入的假想[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3 赵亚南;;基于TPP的亚太经济一体化前景分析及中国的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4年03期
4 汪圣钧;;东亚的失衡与“再平衡”[J];华章;2013年27期
5 饶芸燕;;模板、跳板、挡板:美国战略视角下TPP功能的三位一体[J];世界经济研究;2013年08期
6 刘昌明;孙云飞;;国内关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研究综述——兼论TPP研究的结构选择视角[J];理论学刊;2013年09期
7 朱廷珺;董雅洁;;TPP:通向亚太自贸区的可行途径?[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8 张晗;;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回顾与展望[J];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06期
9 赵亮;;TPP谈判新进展与中国战略机遇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10 张凤林;;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与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选择[J];经济纵横;2013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吕娟;论美国主导下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3年
2 宋永刚;TPP对中国政治及经济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3 刘夏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对亚太地区经济格局的影响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4 吴波;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明权;韩春花;;韩国已签署FTA中的农产品贸易规则分析[J];东北亚论坛;2010年04期
2 徐长文;;TPP的发展及中国应对之策[J];国际贸易;2011年03期
3 王文晓;郑雅洁;;中韩FTA建立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基于GTAP模型的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4 杨逢珉;杨金超;;中国农产品出口日韩市场的比较研究[J];国际商务研究;2013年05期
5 黄鹏;汪建新;;中韩FTA的效应及谈判可选方案——基于GTAP模型的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0年06期
6 木村福成;邵鸣;;东盟主导的东亚经济一体化与国际通商政策的新潮流[J];南洋资料译丛;2008年03期
7 陈晓娟;穆月英;;中美农产品在韩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分析——基于韩美自由贸易协定[J];经济问题探索;2013年04期
8 林桂军;邓世专;;中国在亚洲生产网络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宋静;;美国因素影响下的亚太、东亚合作机制之争[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1年01期
10 王霞;;美国TPP战略的主要特点——基于美国“巧实力”战略的解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海亮;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地理政治基础[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2 李灏,李罗力,冯苏宝;东亚经济发展回顾与未来合作展望[J];开放导报;2005年01期
3 袁瑛;;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新选择[J];商务周刊;2006年18期
4 孟宇;;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路有多远[J];大经贸;2003年04期
5 陈德民;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 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发展[J];东北亚论坛;2005年01期
6 徐长文;;中日合作是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关键——简评《与亚洲的对话:亚洲的日本及其作用》[J];亚非纵横;2004年02期
7 木村福成;邵鸣;;东盟主导的东亚经济一体化与国际通商政策的新潮流[J];南洋资料译丛;2008年03期
8 孙世春;;日本的FTA战略与东亚经济一体化[J];日本研究;2007年04期
9 张志文,白钦先;东亚经济一体化:贸易、投资自由化与货币金融合作[J];上海金融;2004年04期
10 吴建民;;发展投资合作是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必由之路——在第二届东亚投资论坛上的讲话[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长培;东亚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2 李孝全;国家在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中的作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陈廷根;东亚经济一体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4 呂敦益;基于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新加坡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姜贤求;转型期中的中国宏观调控体系研究——从韩国实践中得到的启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李银珩;韩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苗子瑜;中韩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张登文;经济全球化与后发资本主义国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9 何谦;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中日韩经贸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于金镒;环黄海经济合作与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钦臻;美国TPP经济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朴林;试论韩国政府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D];延边大学;2003年
3 李源(日厶八夂);中国西部大开发与韩国地域开发的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4 霍焱;韩国产业政策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5 曹永敏;韩国人口老龄化与韩国经济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常博;日本加入TPP相关问题研究及前景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7 王亚男;东北亚主导的东亚经济一体化:可行性与路径[D];沈阳理工大学;2013年
8 韩冬涛;试析东亚经济一体化制度建设的主导权错位及中国的角色定位[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俞春英;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中日经济关系[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刘浩艳;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演进[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405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40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