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6 16:08
当今世界,第四轮的大规模产业转移正在进行,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一些成熟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进行转移。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成标志着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发展规划形成,这是中国政府顺应时代发展规律做出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决定。合肥市作为皖江城市带的核心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产业基础较为全面,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并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各项优势条件。 目前,对于产业转移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产业转移本身的发生的动因、规律和特点的研究上。本文认为,产业转移的过程必然会伴随着产业升级的发生,不论是对于产业移出地还是产业承接地来说,产业升级既是产业转移的必然结果,也是产业转移的根本目的。因此,本文通过现代产业体系的模型框架和动力机制的研究,给出了两点还没有被人们广泛重视的重要认识:新兴产业对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作用和产业结构与城市主体功能定位的关系。 本文把合肥市三次产业结构现状作为分析案例,通过对产业发展过程和结构状态的分析,得出合肥市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阶段的认识,给出了合肥三个最具比较优势的产业,即家电产业、汽车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结论。同时,本文从产业成长角度阐述了新兴产业对产业升级的作用,并得到一个新兴产业对产业升级作用的模式——从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到最后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并完成产业升级的过程。根据合肥市在这个模型的各个环节中所具备的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指明了合肥市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包括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标准,产业升级的途径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对合肥市城市定位的影响等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由于存在数据搜集上的困难,在尝试给出一个新兴产业对产业升级影响的模型时,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撑,无法对整个模型进行定量分析,但是在研究中给出的结论是符合理论和实际情况的,是对这种想法的一种尝试。
【学位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F12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理论意义
1.3 实用价值
2 理论研究综述
2.1 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的概念
2.1.1 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概念的界定
2.1.2 产业转移的类型
2.1.3 主导产业对产业升级的作用
2.2 产业转移的理论基础
2.2.1 产业转移相关理论研究成果
2.2.2 国内外产业转移的经验
2.3 产业转移的理论思考
3 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的研究框架
3.1 现代产业结构递进的一般机制
3.1.1 产业结构递进的经济指标
3.1.2 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机制
3.1.3 产业结构与城市主体功能定位的关系
3.2 以新兴产业为导向的产业升级分析模型
3.2.1 新兴产业概念的界定
3.2.2 新兴产业引致产业升级的模型框架
3.3 小结
4 合肥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4.1 合肥市三次产业结构
4.2 合肥市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判断
4.2.1 从人均GDP指标水平衡量
4.2.2 从产业结构水平衡量
4.3 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产业
4.3.1 家电产业
4.3.2 汽车产业
4.3.3 装备制造业
4.4 新兴产业对合肥市产业升级的影响
4.4.1 合肥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4.4.2 合肥市在引致模型下的比较优势
4.4.3 合肥市在引致模型下存在的问题
4.5 小结
5 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的政策思考
5.1 合肥市选择承接转移的产业的标准
5.1.1 可持续性
5.1.2 科技创新能力
5.1.3 与合肥市城市定位相符
5.2 合肥市产业升级的政策途径
5.2.1 科研与应用紧密结合
5.2.2 基础学科与实际交叉学科研究相结合
5.2.3 资源禀赋与新兴产业相结合
5.3 产业结构调整对合肥产业定位的影响
5.4 小结
6 结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73352
【学位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F12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理论意义
1.3 实用价值
2 理论研究综述
2.1 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的概念
2.1.1 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概念的界定
2.1.2 产业转移的类型
2.1.3 主导产业对产业升级的作用
2.2 产业转移的理论基础
2.2.1 产业转移相关理论研究成果
2.2.2 国内外产业转移的经验
2.3 产业转移的理论思考
3 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的研究框架
3.1 现代产业结构递进的一般机制
3.1.1 产业结构递进的经济指标
3.1.2 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机制
3.1.3 产业结构与城市主体功能定位的关系
3.2 以新兴产业为导向的产业升级分析模型
3.2.1 新兴产业概念的界定
3.2.2 新兴产业引致产业升级的模型框架
3.3 小结
4 合肥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4.1 合肥市三次产业结构
4.2 合肥市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判断
4.2.1 从人均GDP指标水平衡量
4.2.2 从产业结构水平衡量
4.3 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产业
4.3.1 家电产业
4.3.2 汽车产业
4.3.3 装备制造业
4.4 新兴产业对合肥市产业升级的影响
4.4.1 合肥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4.4.2 合肥市在引致模型下的比较优势
4.4.3 合肥市在引致模型下存在的问题
4.5 小结
5 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的政策思考
5.1 合肥市选择承接转移的产业的标准
5.1.1 可持续性
5.1.2 科技创新能力
5.1.3 与合肥市城市定位相符
5.2 合肥市产业升级的政策途径
5.2.1 科研与应用紧密结合
5.2.2 基础学科与实际交叉学科研究相结合
5.2.3 资源禀赋与新兴产业相结合
5.3 产业结构调整对合肥产业定位的影响
5.4 小结
6 结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小红;合肥地区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举措[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钟兆亿;;广东省城市的产业结构评价——基于对应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04期
3 苗丽静;王雅莉;;城市化经济的产业集群效应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4期
4 广东省地税局课题组;刘中虎;;国内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验启示[J];广东经济;2010年10期
5 颉燕;王海霞;;关于甘肃发展新兴产业的路径和产业特色问题的思考[J];甘肃农业;2006年08期
6 刘天宝;韩增林;;大连市产业结构分析——基于城市定位的视角[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年07期
7 李兵;;合肥高新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途径研究[J];决策;2011年Z1期
8 孙令丞 ,宁炜;产业结构协调是产业升级的重要保证[J];企业活力;2003年05期
9 车冰清;沈正平;李敏;;国内外产业转移研究进展及其近今趋向[J];世界地理研究;2010年04期
10 麦婉文;;广东省工业化阶段的探析[J];特区经济;2007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晶晶;合肥“工业立市”支撑体系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733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73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