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宁波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7 07:43
   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为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随着近年来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国际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资源环境瓶颈对浙江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刻不容缓。而产业转移是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东部企业尝试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区域间产业转移活动日趋活跃。宁波作为浙江经济中心之一,对浙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宁波经济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发展阶段,研究宁波的产业转移对于研究长三角经济乃至整个东部沿海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本文在研究国内外产业转移理论的基础之上,选取31家涉及产业转移的宁波制造企业作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研究法,对现阶段宁波产业转移主体、转移方式、转移动因以及转移过程中遇到的障碍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全面了解宁波产业转移的特点和现状。 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宁波的产业转移呈现出一种以大中型民营企业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的扩张型产业转移模式。企业主要以设立营销网点、建立制造生产基地和兼并收购等初级方式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产能,极少采用转移主要设备、建立研发机构或转移总部等高级行为方式。市场扩张是转移企业的主要动力来源,劳动力成本并未发挥其在国际产业转移发挥过的相应作用。人口红利的减少以及要素的流动性是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目前,宁波产业转移整体上规模偏小,尚没有形成以企业抱团为特征的大规模产业转移。这主要源自以小企业为代表的,要素成本推动下的撤退型转移面临重重困难。这些困难主要来自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薄弱、配套能力差、区域间文化差异、劳动力困境以及中西部政府环境不成熟等因素的影响。 随后,本文通过建立基于企业效益的产业转移行为模型,对宁波产业转移模式的内在机理做进一步的探讨,从理论的角度分析阐述了这一模式形成的内部机制。 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本文分别从产业输出地、产业输入地、区域合作机制以及企业的角度出发,对加快东西部产业转移,减少产业转移阻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了六点建议措施。这些措施建议分别是加强产业转移推动力、优化中西部软硬投资环境、发挥商会在产业转移中的作用、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转移以及促使企业家转变思想,改变心态,通过培养产业联动思维和现代管理理念以适应产业转移的新要求,加快企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步伐。
【学位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F12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
第二章 产业转移理论文献综述
    第一节 产业转移相关概念
    第二节 产业转移研究理论综述
        一、国外产业转移研究综述
        二、国内产业转移研究综述
第三章 宁波产业转移研究
    第一节 调查企业的基本情况描述
        一、企业性质
        二、所处行业
        三、企业规模
    第二节 宁波产业转移动因
        一、劳动力成本因素非主要动因
        二、土地制约
        三、市场因素
    第三节 宁波产业转移方式及类型
        一、产业转移主体
        二、产业转移方式
    第四节 宁波产业转移中遇到的主要障碍
        一、产业配套能力不足
        二、基础设施薄弱
        三、社会文化差异
        四、输入地政府环境不稳定,制度成本高
        五、人力资源问题
    第五节 宁波产业转移特征
        一、产业转移规模小,未出现大规模转移
        二、扩张型产业转移
        三、产业链瓶颈
第四章 宁波产业转移模式及理论机理
    第一节 宁波产业转移模式
    第二节 宁波产业转移模式的内在机理
        一、基于制造基地经济的企业产业转移行为模型
        二、宁波产业转移模式内在机理分析
第五章 加快宁波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应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增强产业转移的推动力
    二、中西部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软硬投资环境
    三、东西部合作共建“产业转移园”,推动产业顺利转移
    四、积极发挥商会在产业转移中的作用
    五、促使企业家转变思想,培养产业联动思维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戟;;不妨多承接低端产业的转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彭山水;;对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思考——以广西贺州为例的分析[J];经营管理者;2008年15期

3 王喜刚;;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与承接中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18期

4 张红;;承接产业转移 平衡区域发展[J];成人高教学刊;2010年06期

5 孙艳;;论我国现阶段的产业区际转移[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张继焦;;中国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7 钟劲松;;产业转移视角下我国中西部地区生态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3期

8 张放军;;“十一五”中国中西部茧丝绸产业转移成效探析[J];丝绸;2011年03期

9 马暕;郑露;;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对接点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10期

10 何龙斌;;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内产业转移与承接问题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俊波;政府政策、要素流动与产业转移[D];暨南大学;2012年

2 计永超;产业转移要素分析与宏观调控政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3 叶琪;基于包容性发展视阈的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4 孙华平;产业转移背景下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毛广雄;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的耦合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迎旭;日本对亚洲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汤清;广东省金融支持下的产业转移溢出效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娄晓黎;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区域经济现代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严奉宪;中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10 方劲松;跨越式发展视角下的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鑫;基于产业集聚的东部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娇;区域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韦玉莹;新疆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4 王静文;“雁行模式”与中国的产业区域转移[D];吉林大学;2004年

5 高超平;广东产业转移背景下的产业链整合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6 魏攀;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与区位选择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0年

7 祝言抒;重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与城乡产业统筹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孟睿;河南省承接区域产业转移的路径选择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李福晴;珠三角产业转移及其园区管理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10 刘健通;产业转移对产业集群升级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736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736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b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