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中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地下经济规模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2 00:32
   所谓地下经济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而没有向当地政府申报收入,从而导致政府无法实施对地下经济施行控制和税收管理,其产值并未纳入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那部分经济活动。作为政府干预经济的一种副产品很早就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本文即从地下经济的形成原因、地下经济的表现形式、地下经济规模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逐步分析,目的在于全面把握国民经济发展态势。这有利于政府更好的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有利于为政府部门更好的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现今对地下经济的相关研究比较少,而地下经济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反应及地下经济对宏观经济指标影响的研究更是少数,学者多围绕在地下经济规模的估测中。即使有一些学者研究过类似的问题,往往也都是选取一种方法进行大略的估测。考虑到目前对于地下经济规模估测方法还不存在统一性,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宏观经济的现实特征,运用现金比率法、GDP分割法、国内生产总值差异法和MIMIC模型四种方法分别对我国地下经济规模进行定量估计。 本文首先介绍了地下经济的内涵、表现方式,并从货币政策因素、财政政策因素和其他因素分析了地下经济的成因。按照非法经济、未申报经济和未统计经济将地下经济分为三类,并分别阐述了各类地下经济的存在对国民经济带来的影响。 运用体现货币政策因素的现金比率法,体现财政政策因素的GDP分割法、国内生产总值差异法和综合体现货币与财政政策因素的MIMIC模型四种方法对我国1981年—2009年的地下经济规模进行估测,结果显示,在改革开放初始阶段,我国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期,地下经济规模并不稳定,但随着进入21世纪,我国地下经济规模总体大致呈现下降趋势,趋于稳定。结果表明,我国目前地下经济活动稳定,国家宏观控制力度适中,宏观经济政策适宜。 在数据估计的基础上本论文重点分析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地下经济规模的影响。综述1980年至今中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变迁过程,对中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地下经济规模的影响分阶段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会对地下经济规模产生何种影响。 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在论文的最后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角度提出中国地下经济规模合理控制的相关建议,并对全文进行总结。
【学位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F224;F812.0;F822.0;F124
【部分图文】:

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地下经济,高税率


图 1-1根据图 1-1 我们可以看出,地下经济规模急速扩张会导致菲利普斯曲线向右。当通胀率为零时,观察到的失业率为 U0,在 B 点。此时政府必然会增加货应量,通胀率随即攀升到 P1。再考虑假定税率随通货膨胀的升高而相应提高,如此带来的供给效应把失业率提高到 C 点,观察到的失业率也被相应提高到的 U1。这种情况下,观察到的失业率上升又会直接导致与原政策相反的效果。,若政府坚持充分就业的政策目标,就会导致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高税率性循环。现在假如通货膨胀继续深化导致税收增长,又继续刺激了地下经济的悄然增那又会引来新的麻烦。这种因高通胀导致的税收等级的提高,在减少劳动和供给的同时,还会减少相当的税基。换句话说,为避免高额税收,地下经济模会相应扩大,从而带来更多的资本流失。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观点,高通货膨胀率导致的高税率可直接带来两个独立的影响:一方面是税收级别的悄然提升,另一方面是税基减少,劳动供

实际利率,均衡状态,第一象限,实线


图 1-2在图 1-2 中,第一象限实际的一条实线表现出在均衡状态下,实际利率与失的整体变动趋势。利率提高,生产能力下降。具体地说,实际利率上升,经投资机会减少,资本存量减少,进而对劳动力需求下降。第二象限表示政府债务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均衡关系。可以看出,政府债务增实际利率会相应升高,在图中可以看出这种均衡轨迹向右上倾斜。不难看出,点利率对应的政府债务和失业相比较,失业率大于政府负债,而政府怀着彻决失业率的目的制定财政政策,发放债券,势必导致更高的实际利率和更高业率,进而会带来更巨大的赤字。这样,由于对政府的经济政策缺乏信任,经济规模会开始膨胀。第四象限代表失业水平与政府负债之间的联系。失业率上升,税收减小,政失业者却需承担更多的开支。税收不足,政府为弥补其差额,就需要发行公这种行为反过来又增加了对利率提高的压力。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璐;;上海地下经济规模实证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年06期

2 王赛芝;;中小企业地下经济活动的影响及其治理对策[J];金融经济;2005年20期

3 崔燕;于风亮;;地下青岛 别有洞天[J];青岛画报;2011年08期

4 林华;;地下商业建设渐入佳境?[J];华人时刊;2011年06期

5 余彩文;;对我国税收管理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1年21期

6 胡悦;;我国反洗钱的形势及对策研究[J];金融经济;2011年16期

7 杨丽君;;数字光环下的GDP[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16期

8 吴练达;;GDP缺陷、经济理论的缺陷与洛克政治哲学的关联[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9 周颖冰;;纳税人税收违法行为分析[J];财政监督;2011年16期

10 彭玲;王铁山;郭得力;;影子经济及其对经济安全的影响研究——以俄罗斯为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熊鹭;中国逃避税规模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2 辛浩;我国地方税种收入能力测算方法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王永兴;转型期中国地下经济的评估与治理[D];南开大学;2009年

4 杨昌军;黑色经济及其治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时映梅;俄罗斯“影子经济”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6 董旸;个人所得税收入能力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徐蔼婷;未被观测经济估算方法与应用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8 解梁秋;我国地下经济规模估计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彭玲;俄罗斯转型时期的“影子经济”研究(1992年-1999年)[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象取;我国地下经济规模估测及周期性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2 王峥;中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地下经济规模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刘可;地下经济规模测算方法初探[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4 张燕卿;江苏地下经济测算[D];江苏大学;2006年

5 李志刚;中国主要地下经济实证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6 葛亮;中国地下经济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7 范世宇;地下经济规模测度方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8 张迎春;地下经济规模估测方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9 王周成;广东未观测经济规模的估测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0年

10 时波;地下经济规模的统计测算方法研究——中国地下经济规模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8799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799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d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