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2 02:53
   集聚是世界范围内由来已久的普遍经济活动现象。金融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产业,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以纽约、伦敦和东京为代表的三大国际金融集聚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国内金融机构集聚现象同样也是风起云涌,如北京的金融街已经成为国内金融机构的集聚地,上海浦东金融机构聚集的势头也十分明显。金融集聚发展已成为全球越发普遍且不可逆转的趋势。 本文对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通过构建金融集聚程度及集聚差异程度的测算指标,对我国区域金融集聚状况进行度量分析;通过引入空间计量技术,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的作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1)我国各省市金融产业发展确实存在着空间集聚现象,但整体集聚程度不高,且区域间差异较大;(2)我国经济金融活动在相邻省域间存在空间依赖作用和正的空间溢出效应;(3)金融集聚效益随时间的增加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作用强度因空间差异性而被削弱;(4)资本积累仍然是我国目前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5)金融集聚通过加速资本积累、推动技术创新促进金融功能深化,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稳定。且在我国,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资本积累这条途径来实现的;(6)人力资本的提高、投资的增加和政府对宏观经济的有效调控均对我国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各省域应有效促进金融集聚发展,加强省域间的经济金融合作、促进金融资源在区域间的自由流动,注重金融人才的培养,促进技术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效率,进而提高经济增长率。
【学位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F224;F832;F127
【部分图文】:

离差,省市,集聚程度,均值


金融业发展规模受到抑制,因而集聚程度下降。3.金融集聚程度最高的地区是上海,是我国的金融中心。从附表 1 中可以看出,除 1998、2004、2006 年上海的区位熵系数略低于北京外,其他年份上海的金融集聚程度都是最高的,区位熵系数远远高于其它地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自 1992 年启动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经发展成为国内金融市场体系较为齐全、金融机构较为集中、具有较强国内影响力的以国内金融市场为核心的国内金融中心,并正在向国际金融中心迈进。

区域金融


系数的平均值为 0.2546,最大值为 0.3023,最小值为 0.1476,对数离差均值(CE0)的平均值为 0.1074,最大值为 0.1481,最小值为 0.0754,Theil 指标(CE1)的平均值为 0.1131,最大值为 0.1636,最小值为 0.0734。对数离差均值(CE0)和 Thei指标(CE1)的结果十分接近,三个差异指标都显示出相似的变动趋势(图 3.2),且除 2006 年外,各年的 GINI 系数均在 0.2 以上。因此,可以说,在 1998-2009年,省际间金融集聚程度的差异是非常大的,且有继续增大的趋势。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各省域的历史条件、经济状况、金融业发展、政府政策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金融机构选址往往易于集中在发达地区,这就造成了各省市区之间金融机构分布失衡,金融集聚差距拉大。尤其在 1992 年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加上中国光大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和中国民生银行等又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市场机制在金融领域的作用越发显著,省市之间的金融集聚差距也进一步拉大。因而在 1998-2009 年,金融集聚差异 GINI 系数、对数离差均值(CE0)、Theil 指标(CE1)均有不断增大趋势,到2007 年达到最高点,之后略有下降。

基尼系数,空间,上升速度


空间基尼系数与区位熵大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速度较慢。1998-2005 年一直平中略有上升,在 2006 年迅速上升达到最高点后 2007 年又急速回落,但回落点略高于 2005 年之前,显示出回升的态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伟军;;经济增长极视角下的金融集聚问题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王力;周波;;金融中心建设与 地区经济增长的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04年06期

3 付双双;;关于国外金融产业集聚的研究述评[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4 黄解宇;;金融集聚研究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1期

5 白钦先;再论以金融资源论为基础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范式转换、理论创新和方法变革[J];国际金融研究;2000年02期

6 刘军;黄解宇;曹利军;;金融集聚影响实体经济机制研究[J];管理世界;2007年04期

7 张世晓;;区域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胡宗义,宁光荣;资本市场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李文秀;;美国服务业集聚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10 张志元;季伟杰;;中国省域金融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本文编号:28801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801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7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