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异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9 21:15
二元经济结构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针对目前正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异质性研究主要是对从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经济演进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特殊问题的研究,是中国在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传统的农业部门和现代城市部门是二元经济国家普遍存在的两个部门,中国也不例外。中国传统农业部门中的剩余劳动力被城市部门所吸收,工业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是通过利润积累与资本化的形式来实现。与传统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不但具有一定意义上的同质性,而且它更突出地体现和独具中国特色的异质性上。处于后危机时代的中国,一方面处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巨大浪潮中,另一方面在传统经济的整改问题上举步维艰,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粘性之大可见一斑,加之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表现出的二元结构的刚性,改革困难重重。在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与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正在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这客观要求充分了解和系统分析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异质性,以及它对中国当今和未来的经济所带来的现实冲击与潜在影响。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工农差别、城乡分割一直都是现代化建设前进道路上的巨大阻力。由于体制上的缺陷,出现了资金利润率低等现象并存的局面,使本就稀缺的资本愈加低效的使用和浪费,转变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已经被日新月异的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来看,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城乡差距、产业差距及其一系列的失衡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包容性发展的目标不符。在宏观经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中,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异质性的形成及表现出的一些特征逐渐清晰,迫切需要对其异质性的转化机制方面深入剖析,继续寻求异质性的转化路径。 文章研究前提是基于两个层面,一是涉及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内容的发展经济学研究并不完善,本文通过总结我国独具特色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和完善这一理论;二是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异质性已经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协调持续发展理念,文章力求向探索出一条合情可行的转化路径。
【学位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F12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1.5 论文的框架结构
第二章 文献述评
2.1 国外文献述评
2.2 国内文献述评
第三章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异质性分析的理论框架
3.1 同质性与异质性的理论界定
3.2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异质性的分析思路
3.3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异质性的分析
3.3.1 形成条件的异质性
3.3.2 转化机制的异质性
3.3.3 转化路径的异质性
第四章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条件与机制的异质性分析
4.1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条件分析
4.1.1 外部原因
4.1.2 体制原因
4.1.3 政策原因
4.2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机制分析
4.2.1 农业支持工业是基本前提
4.2.2 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是工具
4.2.3 快速实现工业化是目的
4.2.4 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
第五章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异质性分析
5.1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异质性的特征
5.1.1 外部植入性
5.1.2 刚性
5.1.3 粘性
5.1.4 封闭型转向开放型
5.2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异质性的表现形式
5.2.1 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结构
5.2.2 工业化的二元结构
5.2.3 城市化的二元结构
5.2.4 社会结构的二元结构
5.2.5 区域经济的二元结构
5.3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异质性演化的统计测度
第六章 基于异质性的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机制
6.1 二元经济结构的一般转化机制
6.2 基于异质性的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机制
6.2.1 转移剩余劳动力和创新土地制度
6.2.2 协调城乡经济发展和推进城市化进程
6.2.3 培育农村组织创新主体和加强宏观政策指导
6.2.4 多项措施齐头并进式转化
第七章 基于异质性的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路径
7.1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减小二元经济结构的刚性
7.1.1 统筹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与就业制度
7.1.2 统筹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与财政税收体制
7.1.3 完善城乡商贸流通的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
7.1.4 加快城乡金融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合理配置
7.2 加快城乡经济体制和制度创新,削弱二元经济结构的粘性
7.2.1 改革土地征用制度
7.2.2 加速传统农业的改造升级
7.2.3 深化小城镇投资建设力度
7.3 加强自主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发展开放型经济
7.4 城乡互助,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
第八章 结论及待研究的问题
8.1 结论
8.2 有待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90454
【学位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F12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1.5 论文的框架结构
第二章 文献述评
2.1 国外文献述评
2.2 国内文献述评
第三章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异质性分析的理论框架
3.1 同质性与异质性的理论界定
3.2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异质性的分析思路
3.3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异质性的分析
3.3.1 形成条件的异质性
3.3.2 转化机制的异质性
3.3.3 转化路径的异质性
第四章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条件与机制的异质性分析
4.1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条件分析
4.1.1 外部原因
4.1.2 体制原因
4.1.3 政策原因
4.2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机制分析
4.2.1 农业支持工业是基本前提
4.2.2 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是工具
4.2.3 快速实现工业化是目的
4.2.4 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
第五章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异质性分析
5.1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异质性的特征
5.1.1 外部植入性
5.1.2 刚性
5.1.3 粘性
5.1.4 封闭型转向开放型
5.2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异质性的表现形式
5.2.1 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结构
5.2.2 工业化的二元结构
5.2.3 城市化的二元结构
5.2.4 社会结构的二元结构
5.2.5 区域经济的二元结构
5.3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异质性演化的统计测度
第六章 基于异质性的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机制
6.1 二元经济结构的一般转化机制
6.2 基于异质性的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机制
6.2.1 转移剩余劳动力和创新土地制度
6.2.2 协调城乡经济发展和推进城市化进程
6.2.3 培育农村组织创新主体和加强宏观政策指导
6.2.4 多项措施齐头并进式转化
第七章 基于异质性的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路径
7.1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减小二元经济结构的刚性
7.1.1 统筹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与就业制度
7.1.2 统筹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与财政税收体制
7.1.3 完善城乡商贸流通的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
7.1.4 加快城乡金融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合理配置
7.2 加快城乡经济体制和制度创新,削弱二元经济结构的粘性
7.2.1 改革土地征用制度
7.2.2 加速传统农业的改造升级
7.2.3 深化小城镇投资建设力度
7.3 加强自主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发展开放型经济
7.4 城乡互助,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
第八章 结论及待研究的问题
8.1 结论
8.2 有待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丽,任保平;中国二元经济结构演进进程的实证分析及其转化对策[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1期
2 陈丹丹;任保平;;中国经济转型绩效分析:1992—2006[J];财经科学;2009年05期
3 王国华;温来成;;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政府统筹城乡发展的一种可行性选择[J];财贸经济;2008年03期
4 夏春玉;张闯;梁守砚;;城乡互动的双向流通系统:互动机制与建立路径[J];财贸经济;2009年10期
5 文峰;;财政农业支出对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效果研究[J];财贸研究;2009年03期
6 周佰成;朱斯索;秦江波;;包容性增长: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范式[J];当代经济研究;2011年04期
7 周健;;英、美工业化道路对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作用——对我国的启示[J];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01期
8 邓永亮;;流动性过剩:基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解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09期
9 刘文超;白永秀;;分工、交易效率与城乡二元经济转化[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2期
10 任保平;钞小静;;以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推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10期
本文编号:28904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90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