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与技术创新协同演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3 20:59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健康的的发展是经济政策关注的目标之一。我国通过改革开放,打开国门承接国外产业转移,业已实现了经济多年的高速增长,被世界称为“中国模式”。但这个模式是建立在高能耗、高资源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率、低技术含量的基础上的,可以说是高速的但是是不健康的,这种模式发展到今天,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增大,资源稀缺表现愈发突出,加上劳动力成本提高,越来越难以为继。我国经济正面临产业转型和升级的内在要求和外在压力,产业和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得到技术层面的支撑。但我国技术发展长期以来处于“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即所谓的“技术发展陷阱”,如果不跳出陷阱,最终可能形成制造大国、创新弱国局面。通常认为,二次创新低是造成我国“技术发展陷阱”的根本原因。本文系统梳理了产业转移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有关理论,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产业转移和技术创新的实践与绩效进行了评判,然后以重庆市为例对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和技术创新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研究发现“技术发展陷阱”是由多重原因造成的,并不能简单归结为二次创新不足,核心问题是产业转移和技术创新存在严重脱节、没有实...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产业转移研究现状综述
1.2.2 技术创新研究综述
1.2.3 产业转移和技术创新研究现状综评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4.2 主要研究方法
1.5 主要观点、主要创新之处和研究难点
1.5.1 主要观点
1.5.2 主要创新之处
1.5.3 研究难点
2 产业转移与引进型技术创新理论
2.1 主要理论
2.1.1 产业转移主要理论
2.1.2 引进型技术创新主要理论
2.2 基本概念的界定
2.2.1 产业转移概念的界定
2.2.2 引进型技术创新概念的界定
2.3 产业转移理论和引进型技术创新理论的思考
2.4 本研究的理论架构
2.4.1 关于演化的理解
2.4.2 关于协同的理解
2.4.3 产业转移与技术创新协同演化理论架构
3 我国在产业转移和引进型技术创新中的实践与绩效评判
3.1 全球产业转移和技术进步的历史背景
3.2 我国产业转移的实践和绩效评判
3.2.1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业转移与绩效评判(1949年至1978年)
3.2.2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业转移(1978年至今)和绩效评判
3.3 我国技术转移的实践和绩效评判
3.3.1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技术引进(1949—1978年以前)和绩效评判
3.3.2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技术引进(1978年至今)和绩效评判
3.4 我国技术消化吸收创新的实践与绩效评价
3.5 本章小结
4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和技术创新协同演化现实考察
4.1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和技术转移的条件分析
4.1.1 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分析
4.1.2 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4.1.3 西部地区的优势产业分析
4.1.4 西部地区技术发展水平分析
4.2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演化的主要问题
4.2.1 共性的问题
4.2.2 特有的问题
4.2.3 问题的延伸
5 重庆承接产业转移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实证研究
5.1 重庆承接产业转移和技术转移的历史轨迹
5.1.1 抗日战争时期的产业转移与技术发展
5.1.2 三线建设时期的产业转移和技术发展
5.2 重庆市承接产业转移和技术转移的现状
5.2.1 重庆市利用外资现状
5.2.2 重庆市利用内资现状
5.3. 重庆技术消化吸收创新案例分析
5.3.1 案例之一:长安汽车有限公司
5.3.2 案例之二:重庆川仪有限公司
5.3.3 案例的启示
5.4 重庆承接产业转移与技术创新协同演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5.4.1 产业转移与技术引进协同演化方面的问题
5.4.2 技术引进与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协同演化方面的问题
6 国际经验借鉴
6.1 日本模式及启示
6.1.1 日本模式简介
6.1.2 日本模式的启示
6.2 韩国模式及启示
6.2.1 韩国模式简介
6.2.2 韩国模式的启示
7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2915172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产业转移研究现状综述
1.2.2 技术创新研究综述
1.2.3 产业转移和技术创新研究现状综评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4.2 主要研究方法
1.5 主要观点、主要创新之处和研究难点
1.5.1 主要观点
1.5.2 主要创新之处
1.5.3 研究难点
2 产业转移与引进型技术创新理论
2.1 主要理论
2.1.1 产业转移主要理论
2.1.2 引进型技术创新主要理论
2.2 基本概念的界定
2.2.1 产业转移概念的界定
2.2.2 引进型技术创新概念的界定
2.3 产业转移理论和引进型技术创新理论的思考
2.4 本研究的理论架构
2.4.1 关于演化的理解
2.4.2 关于协同的理解
2.4.3 产业转移与技术创新协同演化理论架构
3 我国在产业转移和引进型技术创新中的实践与绩效评判
3.1 全球产业转移和技术进步的历史背景
3.2 我国产业转移的实践和绩效评判
3.2.1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业转移与绩效评判(1949年至1978年)
3.2.2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业转移(1978年至今)和绩效评判
3.3 我国技术转移的实践和绩效评判
3.3.1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技术引进(1949—1978年以前)和绩效评判
3.3.2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技术引进(1978年至今)和绩效评判
3.4 我国技术消化吸收创新的实践与绩效评价
3.5 本章小结
4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和技术创新协同演化现实考察
4.1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和技术转移的条件分析
4.1.1 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分析
4.1.2 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4.1.3 西部地区的优势产业分析
4.1.4 西部地区技术发展水平分析
4.2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演化的主要问题
4.2.1 共性的问题
4.2.2 特有的问题
4.2.3 问题的延伸
5 重庆承接产业转移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实证研究
5.1 重庆承接产业转移和技术转移的历史轨迹
5.1.1 抗日战争时期的产业转移与技术发展
5.1.2 三线建设时期的产业转移和技术发展
5.2 重庆市承接产业转移和技术转移的现状
5.2.1 重庆市利用外资现状
5.2.2 重庆市利用内资现状
5.3. 重庆技术消化吸收创新案例分析
5.3.1 案例之一:长安汽车有限公司
5.3.2 案例之二:重庆川仪有限公司
5.3.3 案例的启示
5.4 重庆承接产业转移与技术创新协同演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5.4.1 产业转移与技术引进协同演化方面的问题
5.4.2 技术引进与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协同演化方面的问题
6 国际经验借鉴
6.1 日本模式及启示
6.1.1 日本模式简介
6.1.2 日本模式的启示
6.2 韩国模式及启示
6.2.1 韩国模式简介
6.2.2 韩国模式的启示
7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29151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915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