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北地区经济区域形成过程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8 02:45
地理学意义上的西北地区,因其特有的地貌特征、区位特征而富有特色。本文要探讨的是经济学和地理学意义上的西北地区。区域经济是区域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近年来,区域经济的发展引人注目。纯地理学意义上的西北地区与区域经济学意义上的西北地区,显然是有区别的,所包括的范围不本文试图通过探究西北地区经济区域的形成过程,勾勒出西北地区经济区域的形成轨迹。从本研究中,总结经济区域形成和发展的经验教训,为今日的经济区发展提供借鉴。本文的论述更侧重于近现代经济区域的发展。对今日的经济区发展进行研究,以提供历史的借鉴。全文分绪论、正文(五章)和结语七部分组成,现分述如下:首先是绪论部分,这一部分简要说明本文的选题原由和选题意义,并对学术史进行回顾,简要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路径。第二部分,即正文的第一章,本章主要探讨西北地区在近代之前,经济区域的形成和分布情况。近代之前,西北地区的经济区域主要表现农牧业区域,因此,一定程度上,农牧业区域可以指代经济区域。借鉴田澍对西北地区的七分法,对各个时代各经济区的形成和分布进行简要的分析。第三部分,即正文的第二章,近现代西北地区经济规划。进入近代以来,经济区域的发展...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古代农牧业区域的形成和分布
1.1 西北地区的八分法
1.2 农牧业区域的形成和发展
1.3 小结
第二章 近现代西北地区经济规划
2.1 近代国人重视西北问题的三次高潮
2.2 孙中山《实业计划》关于西北经济开发的规划
2.3 国民政府时期对西北的调查与开发
2.4 建国后西北建设的几次高潮
2.5 小结
第三章 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
3.1 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出台的背景
3.2 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规划范围的确定
3.3 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实施过程
3.4 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实施的效果
3.5 小结
第四章 关中—天水经济区
4.1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提出
4.2 关中—天水经济区形成的历史背景
4.3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实施过程
4.4 对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展望
4.5 小结
第五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提和前景
5.1 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
5.2 西北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特殊性
5.3 西北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施
5.4 西北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
5.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唐时期关中农业与京都长安[J]. 王锋钧. 农业考古. 2011(04)
[2]近10年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经济对比与发展方向研究[J]. 王亚龙,白永平,张艳萍. 甘肃科技纵横. 2010(01)
[3]20世纪新中国经济重心西移与西北工业的发展[J]. 曹敏,杨明东.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2009(06)
[4]古代中亚及我国西北农牧经济文化区的划分——兼论历史上西北游牧民族经济文化类型的演变[J]. 尹伟强.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5)
[5]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西北开发[J]. 申晓云.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5)
[6]对“环渤海经济圈”概念的再认识[J]. 赵群毅. 北京社会科学. 2006(02)
[7]国民政府时期西北开发中的经济思潮评述[J]. 刘瑛. 宁夏社会科学. 2005(06)
[8]国民政府时期的西北考察活动与西北开发[J]. 王荣华.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5)
[9]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与陕西工业[J]. 孙燕京,岳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
[10]国民政府时期西北开发的历史反思[J]. 王荣华. 宁夏社会科学. 2004(04)
本文编号:2942987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古代农牧业区域的形成和分布
1.1 西北地区的八分法
1.2 农牧业区域的形成和发展
1.3 小结
第二章 近现代西北地区经济规划
2.1 近代国人重视西北问题的三次高潮
2.2 孙中山《实业计划》关于西北经济开发的规划
2.3 国民政府时期对西北的调查与开发
2.4 建国后西北建设的几次高潮
2.5 小结
第三章 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
3.1 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出台的背景
3.2 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规划范围的确定
3.3 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实施过程
3.4 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实施的效果
3.5 小结
第四章 关中—天水经济区
4.1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提出
4.2 关中—天水经济区形成的历史背景
4.3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实施过程
4.4 对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展望
4.5 小结
第五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提和前景
5.1 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
5.2 西北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特殊性
5.3 西北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施
5.4 西北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
5.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唐时期关中农业与京都长安[J]. 王锋钧. 农业考古. 2011(04)
[2]近10年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经济对比与发展方向研究[J]. 王亚龙,白永平,张艳萍. 甘肃科技纵横. 2010(01)
[3]20世纪新中国经济重心西移与西北工业的发展[J]. 曹敏,杨明东.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2009(06)
[4]古代中亚及我国西北农牧经济文化区的划分——兼论历史上西北游牧民族经济文化类型的演变[J]. 尹伟强.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5)
[5]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西北开发[J]. 申晓云.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5)
[6]对“环渤海经济圈”概念的再认识[J]. 赵群毅. 北京社会科学. 2006(02)
[7]国民政府时期西北开发中的经济思潮评述[J]. 刘瑛. 宁夏社会科学. 2005(06)
[8]国民政府时期的西北考察活动与西北开发[J]. 王荣华.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5)
[9]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与陕西工业[J]. 孙燕京,岳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
[10]国民政府时期西北开发的历史反思[J]. 王荣华. 宁夏社会科学. 2004(04)
本文编号:29429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942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