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国有经济理论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0-12-28 04:40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在正确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前提下,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以市场为取向的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改革道路。走过了34年的历程,这条改革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在一系列的重大问题中,国有企业改革以其重要性和复杂性而一直居于中心地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走的是一条渐进式的改革道路。与此相适应,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也是由易到难、逐步推进的。大致说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扩权改革阶段、利税改革阶段、两权改革阶段、机制改革阶段等。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制度创新的关键时期,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攻坚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马克思主义认为,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和基础,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着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性质。生产资料所有制实现形式可以分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出现,是人类所有制实现形式发展史上的一个巨大飞跃。所有制实现形式决定于和适应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所有制实现形式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列宁、斯大林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两代主...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序言
一、 选题依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主要内容
四、 研究方法、手段和思路
第一章 国有经济基本涵义
一、 国有经济概念的界定
(一) 国有经济
(二) 国有企业
(三) 全民所有制
(四) 国有资本
(五) 国有资产
(六) 公有经济
二、 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一) 推动生产力更快更好的向前发展
(二)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生产关系基础
(三) 引导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
(四) 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
三、 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主要特征
(一) 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了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
(二) 国家所有制的建立,标志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变化
(三) 生产资料国有制的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和经营方式
(四)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决定了劳动成果的分配
(五) 国有经济有多种实现形式
(六) 国有经济的性质决定了其经营行为有可能超越单纯的商业利益目标
四、 我国国有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
(一) 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的建立
(二) 我国国有经济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三) 我国国有经济作为经济基础并保持控制力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第二章 党的国有经济理论渊源
一、 马克思恩格斯所有制实现形式理论
(一) 所有制涵义
(二) 所有制实现形式
(三) 所有制形式的五种基本类型
(四) 所有制实现形式的两种不同性质
(五) 所有制实现形式和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关系
二、 马克思恩格斯国有制理论
(一) 马克思主义国有制思想的先声
(二) 国有制的起源
(三) 国有制的两种形态
(四) 国有制历史进步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判断标准
三、 列宁、斯大林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理论
(一) 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
(二) 斯大林模式
第三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党的国有经济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一、 党的国有经济理论的提出
(一) 党的早期领导人对国有经济理论的设想
(二) 革命战争时期的国有经济理论探索
二、 党的国有经济理论的形成
(一) 确立“四面八方”方针,肯定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
(二) 区别对待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建设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基础
三、 党的国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一)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的国有经济理论的完善
(二)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中国共产党国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国有经济理论与政策的挫折
第四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国有经济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一、 扩权改革阶段(1978-1983 年)
(一) 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
(二) 实行经济责任制
二、 利税改革阶段(1983-1986 年)
(一) 国营企业“利改税”的提出与试点
(二) 国营企业“利改税”第一步改革方案
(三) 国营企业“利改税”第二步改革方案
三、 两权改革阶段(1987-1991 年)
四、 机制改革阶段(1992 年以来)
(一)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 股份制改造
第五章 国外国有经济的发展及其借鉴
一、 西欧各国国有经济战略的调整
(一) 西欧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背景
(二) 西欧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分析
(三) 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改革
二、 西欧各国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基本特征
(一) 都在原有经济体制框架内进行变革
(二) 都具有一定的历史延续性
(三) 都把国有经济私有化当成创建新型企业的主要办法
(四) 都从实际出发,形式多种多样
(五) 都措施配套政策,进展平稳有序
三、 西欧各国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基本经验的借鉴
(一) 国有企业规模和数量并不能决定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二) 对中小企业的非国有化改造并不是国有资本的流失
(三) 国有经济总量必须与布局结构相协调
四、俄罗斯与东欧各国国有经济私有化概况
(一) 俄罗斯与东欧各国国有经济私有化的原因
(二) 俄罗斯与东欧各国国有经济私有化的方法
五、俄罗斯与东欧各国国有经济私有化的后果与原因
(一) 激进的私有化政策
(二) 过于看重私有化速度
(三) 推行了阻碍生产发展的财产退赔法
(四) 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六、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不是私有化
(一) 实施国有经济私有化政策往往包含有一定的政治意图
(二) 产权私有化不是决定私有化政策成败的关键因素
(三) 私有化政策存在的效率与福利问题
第六章 我国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
一、 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的必要性
(一) 国有经济的战线太长,资源配置重点不突出
(二) 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协作水平低
(三) 地区分布不合理,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严重
(四) 国有资产利用率低
(五) 企业经济效益差
二、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的目标和基本内容
(一) 在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的领域,国有工业垄断或以垄断为主的行业要保持垄断地位
(二) 对于国有工业无须垄断经营的行业,国有经济应保持一定控制力,支配其发展
(三) 对于一般竞争性行业,国有经济应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既要有所进也要有所退
三、 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的原则
(一) 有进有退和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 有生有死
(三) 有合有分
(四) 有先有后
四、 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的标准
第七章 关于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几点思考
一、 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与整个国民经济调整的关系
二、 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三、 区域或行业内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与全国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关系
四、 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与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
五、 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系
六、 运用行政手段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和著作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国有经济控制力与国有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思考[J]. 王荣红. 改革与战略. 2009(01)
[2]劣势国有企业退出应注意的问题[J]. 熊大新. 北京支部生活. 2007(06)
[3]对新发展观下国有经济功能定位的思考[J]. 尚启君. 产权导刊. 2007(01)
[4]国有经济布局的现状及调整方向[J]. 赵晶. 科技经济市场. 2006(04)
[5]中国将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调整[J]. 李荣融. 领导决策信息. 2005(37)
[6]论地方国有企业的市场化退出[J]. 孙加祺.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5(07)
[7]国有经济的功能与产业定位标准[J]. 张增臣. 统计与决策. 2005(13)
[8]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的三大战略性调整[J]. 王忠明. 上海国资. 2005(03)
[9]扩权让利: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访袁宝华同志[J]. 贺耀敏. 百年潮. 2003(08)
[10]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核心地位[J]. 杨云飞,白庆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博士论文
[1]准公共产品领域国有经济功能研究[D]. 高鹤文.吉林大学 2009
[2]国有经济主导地位与控制力问题研究[D]. 喻新强.湖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43142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序言
一、 选题依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主要内容
四、 研究方法、手段和思路
第一章 国有经济基本涵义
一、 国有经济概念的界定
(一) 国有经济
(二) 国有企业
(三) 全民所有制
(四) 国有资本
(五) 国有资产
(六) 公有经济
二、 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一) 推动生产力更快更好的向前发展
(二)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生产关系基础
(三) 引导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
(四) 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
三、 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主要特征
(一) 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了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
(二) 国家所有制的建立,标志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变化
(三) 生产资料国有制的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和经营方式
(四)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决定了劳动成果的分配
(五) 国有经济有多种实现形式
(六) 国有经济的性质决定了其经营行为有可能超越单纯的商业利益目标
四、 我国国有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
(一) 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的建立
(二) 我国国有经济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三) 我国国有经济作为经济基础并保持控制力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第二章 党的国有经济理论渊源
一、 马克思恩格斯所有制实现形式理论
(一) 所有制涵义
(二) 所有制实现形式
(三) 所有制形式的五种基本类型
(四) 所有制实现形式的两种不同性质
(五) 所有制实现形式和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关系
二、 马克思恩格斯国有制理论
(一) 马克思主义国有制思想的先声
(二) 国有制的起源
(三) 国有制的两种形态
(四) 国有制历史进步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判断标准
三、 列宁、斯大林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理论
(一) 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
(二) 斯大林模式
第三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党的国有经济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一、 党的国有经济理论的提出
(一) 党的早期领导人对国有经济理论的设想
(二) 革命战争时期的国有经济理论探索
二、 党的国有经济理论的形成
(一) 确立“四面八方”方针,肯定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
(二) 区别对待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建设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基础
三、 党的国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一)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的国有经济理论的完善
(二)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中国共产党国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国有经济理论与政策的挫折
第四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国有经济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一、 扩权改革阶段(1978-1983 年)
(一) 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
(二) 实行经济责任制
二、 利税改革阶段(1983-1986 年)
(一) 国营企业“利改税”的提出与试点
(二) 国营企业“利改税”第一步改革方案
(三) 国营企业“利改税”第二步改革方案
三、 两权改革阶段(1987-1991 年)
四、 机制改革阶段(1992 年以来)
(一)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 股份制改造
第五章 国外国有经济的发展及其借鉴
一、 西欧各国国有经济战略的调整
(一) 西欧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背景
(二) 西欧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分析
(三) 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改革
二、 西欧各国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基本特征
(一) 都在原有经济体制框架内进行变革
(二) 都具有一定的历史延续性
(三) 都把国有经济私有化当成创建新型企业的主要办法
(四) 都从实际出发,形式多种多样
(五) 都措施配套政策,进展平稳有序
三、 西欧各国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基本经验的借鉴
(一) 国有企业规模和数量并不能决定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二) 对中小企业的非国有化改造并不是国有资本的流失
(三) 国有经济总量必须与布局结构相协调
四、俄罗斯与东欧各国国有经济私有化概况
(一) 俄罗斯与东欧各国国有经济私有化的原因
(二) 俄罗斯与东欧各国国有经济私有化的方法
五、俄罗斯与东欧各国国有经济私有化的后果与原因
(一) 激进的私有化政策
(二) 过于看重私有化速度
(三) 推行了阻碍生产发展的财产退赔法
(四) 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六、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不是私有化
(一) 实施国有经济私有化政策往往包含有一定的政治意图
(二) 产权私有化不是决定私有化政策成败的关键因素
(三) 私有化政策存在的效率与福利问题
第六章 我国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
一、 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的必要性
(一) 国有经济的战线太长,资源配置重点不突出
(二) 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协作水平低
(三) 地区分布不合理,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严重
(四) 国有资产利用率低
(五) 企业经济效益差
二、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的目标和基本内容
(一) 在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的领域,国有工业垄断或以垄断为主的行业要保持垄断地位
(二) 对于国有工业无须垄断经营的行业,国有经济应保持一定控制力,支配其发展
(三) 对于一般竞争性行业,国有经济应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既要有所进也要有所退
三、 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的原则
(一) 有进有退和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 有生有死
(三) 有合有分
(四) 有先有后
四、 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的标准
第七章 关于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几点思考
一、 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与整个国民经济调整的关系
二、 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三、 区域或行业内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与全国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关系
四、 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与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
五、 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系
六、 运用行政手段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和著作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国有经济控制力与国有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思考[J]. 王荣红. 改革与战略. 2009(01)
[2]劣势国有企业退出应注意的问题[J]. 熊大新. 北京支部生活. 2007(06)
[3]对新发展观下国有经济功能定位的思考[J]. 尚启君. 产权导刊. 2007(01)
[4]国有经济布局的现状及调整方向[J]. 赵晶. 科技经济市场. 2006(04)
[5]中国将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调整[J]. 李荣融. 领导决策信息. 2005(37)
[6]论地方国有企业的市场化退出[J]. 孙加祺.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5(07)
[7]国有经济的功能与产业定位标准[J]. 张增臣. 统计与决策. 2005(13)
[8]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的三大战略性调整[J]. 王忠明. 上海国资. 2005(03)
[9]扩权让利: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访袁宝华同志[J]. 贺耀敏. 百年潮. 2003(08)
[10]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核心地位[J]. 杨云飞,白庆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博士论文
[1]准公共产品领域国有经济功能研究[D]. 高鹤文.吉林大学 2009
[2]国有经济主导地位与控制力问题研究[D]. 喻新强.湖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431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943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