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及治理机制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发布时间:2021-01-04 02:39
国内关于创新生态系统以及应急管理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很少有将二者结合起来的研究文献。在分析界定应急创新生态系统内涵的基础上,从创新生态的视角明晰系统的六大应急创新主体、三大应急创新种群和内外部创新环境,构建应急创新生态系统模型,并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分析应急创新生态系统的治理机制,包括政策机制、应急物资保障机制、疫情防治应急机制、技术创新机制、需求反馈机制和协同机制,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系统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考。
【文章来源】: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20年04期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应急创新生态系统创新主体关系
在知识-服务创新种群中,医院作为核心创新主体,与高校/科研机构在人才、技术和资金等资源上产生了紧密的联系与能量运输。医院为高校/科研机构提供资金支持,而高校/科研机构在技术及人力方面具备优势,可以为医院的知识技术升级、人才输入提供支持。制度-技术创新种群是由政府、企业组成,政府通过制度约束、政策引导、宏观调控等方式把控大局和方向,通过国家财政补贴帮助医院硬件设备更新升级。医疗卫生企业包括医药企业及其他可在疫情期间转型生产医疗用品的企业,其通过将相关知识、技术进行创新性转化,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生产,保障物资供应,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需求-组织创新种群在整个创新系统中起着辅助与协调作用。公众作为系统的直接受益者,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系统的创新不足之处,驱动政府进行制度创新,刺激企业、医院、科研机构在产品、技术、模式上进行创新。社会组织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信息传递共享服务,是其他创新主体的重要链结纽带,其他创新主体的信息获取与交互活动刺激着社会组织不断进行着组织创新。三、应急创新生态系统治理机制构建
多中心治理理论是多中心和治理理论两者的结合,主张在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组成的复合主体构建网络型的治理结构,通过“合作-竞争-合作”的方式实现公众利益最大化[21]。应急创新生态系统多中心治理结构模型如图3所示,模型的六个面分别由政府、医疗卫生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公众、医院和社会组织六个多中心主体构成,各中心主体在立体结构边界范围内享有治理权利,通过互动、合作和博弈协调系统内部关系,实现应急创新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1.政府——政策主导机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节能环保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及多中心治理机制研究[J]. 傅春,王宫水,李雅蓉. 科技管理研究. 2019(03)
[2]建设新型国家创新生态系统加速国企创新发展[J]. 陈劲,尹西明.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8(11)
[3]突发旅游公共卫生事故合作治理的网络特征研究——以10·8海螺沟食物中毒为例[J]. 邹永广,朱尧.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4]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生态位适宜度及演化[J]. 雷雨嫣,陈关聚,刘启雷. 系统工程. 2018(02)
[5]基层政府公共卫生治理能力研究[J]. 许才明. 浙江学刊. 2016(06)
[6]基于MLP框架的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研究[J]. 孙冰,徐晓菲,姚洪涛. 科学学研究. 2016(08)
[7]自组织视阈下应急管理的社会参与[J]. 李琦. 理论月刊. 2016(08)
[8]应急产业科技管理体系的构建[J]. 周林生. 科技管理研究. 2016(13)
[9]突发性动物疫情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链节点研究[J]. 李燕凌,吴楠君. 中国行政管理. 2015(07)
[10]区域创意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演进研究:动因、模型与功能划分[J]. 曹如中,史健勇,郭华,邱羚. 经济地理. 2015(02)
本文编号:2955980
【文章来源】: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20年04期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应急创新生态系统创新主体关系
在知识-服务创新种群中,医院作为核心创新主体,与高校/科研机构在人才、技术和资金等资源上产生了紧密的联系与能量运输。医院为高校/科研机构提供资金支持,而高校/科研机构在技术及人力方面具备优势,可以为医院的知识技术升级、人才输入提供支持。制度-技术创新种群是由政府、企业组成,政府通过制度约束、政策引导、宏观调控等方式把控大局和方向,通过国家财政补贴帮助医院硬件设备更新升级。医疗卫生企业包括医药企业及其他可在疫情期间转型生产医疗用品的企业,其通过将相关知识、技术进行创新性转化,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生产,保障物资供应,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需求-组织创新种群在整个创新系统中起着辅助与协调作用。公众作为系统的直接受益者,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系统的创新不足之处,驱动政府进行制度创新,刺激企业、医院、科研机构在产品、技术、模式上进行创新。社会组织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信息传递共享服务,是其他创新主体的重要链结纽带,其他创新主体的信息获取与交互活动刺激着社会组织不断进行着组织创新。三、应急创新生态系统治理机制构建
多中心治理理论是多中心和治理理论两者的结合,主张在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组成的复合主体构建网络型的治理结构,通过“合作-竞争-合作”的方式实现公众利益最大化[21]。应急创新生态系统多中心治理结构模型如图3所示,模型的六个面分别由政府、医疗卫生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公众、医院和社会组织六个多中心主体构成,各中心主体在立体结构边界范围内享有治理权利,通过互动、合作和博弈协调系统内部关系,实现应急创新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1.政府——政策主导机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节能环保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及多中心治理机制研究[J]. 傅春,王宫水,李雅蓉. 科技管理研究. 2019(03)
[2]建设新型国家创新生态系统加速国企创新发展[J]. 陈劲,尹西明.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8(11)
[3]突发旅游公共卫生事故合作治理的网络特征研究——以10·8海螺沟食物中毒为例[J]. 邹永广,朱尧.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4]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生态位适宜度及演化[J]. 雷雨嫣,陈关聚,刘启雷. 系统工程. 2018(02)
[5]基层政府公共卫生治理能力研究[J]. 许才明. 浙江学刊. 2016(06)
[6]基于MLP框架的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研究[J]. 孙冰,徐晓菲,姚洪涛. 科学学研究. 2016(08)
[7]自组织视阈下应急管理的社会参与[J]. 李琦. 理论月刊. 2016(08)
[8]应急产业科技管理体系的构建[J]. 周林生. 科技管理研究. 2016(13)
[9]突发性动物疫情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链节点研究[J]. 李燕凌,吴楠君. 中国行政管理. 2015(07)
[10]区域创意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演进研究:动因、模型与功能划分[J]. 曹如中,史健勇,郭华,邱羚. 经济地理. 2015(02)
本文编号:29559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955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