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环渤海地区重点产业发展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3 19:08
在国家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推动下,环渤海地区正在发展成为国家宏观经济战略的重要指向区域和新的经济增长极。作为我国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主要分布区之一,环渤海地区在全国区域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渤海是我国唯一内海,生态条件优越、生物多样性丰富,其沿海地区是维持渤海生态功能的重要缓冲区,在国家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区域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与水生态退化并存,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对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的规模、结构及布局进行科学调整,已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研究在数据收集、模型计算与系统集成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辽宁环渤海沿海地区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重点产业识别;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价,系统识别了辽宁环渤海沿海地区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关键水资源问题;结合区域供水、区域及重点产业的需水预测,构建了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辽宁环渤海沿海地区重点产业发展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评价,并用其它沿海省份相关数据进行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可靠性测试;结合未来区域水资源发展的新形势,基于产业生态位原理,依据水资源承...
【文章来源】:东北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污染海域分布示意图
图2.M海洋生态监控区生态健康状态Fig. 2.14 Marine ecological monitoring and ecological health status海地区产业发展现状总结现状评价
图3.1多年平均降水量地区分布图Fig. 3.1 The average annual precipitation region distribution map(3 )地表水资源量表水资源量是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辽宁环潮海五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J]. 左其亭,马军霞,高传昌. 水科学进展. 2005(01)
[2]生态环境需水量评估方法与例证[J]. 杨志峰,崔保山,刘静玲.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11)
[3]面向生态城市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J]. 杨志峰,赵彦伟,崔保山,胡廷兰. 中国环境科学. 2004(05)
[4]生态环境需水研究综述[J]. 宋兰兰,陆桂华.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4(03)
[5]水资源承载力内涵的新认识[J]. 龙腾锐,姜文超,何强. 水利学报. 2004(01)
[6]天津水资源承载力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 王媛,徐利淼.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1)
[7]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生态经济研究[J]. 苏志勇,徐中民,张志强,陈东景,龙爱华,张勃. 冰川冻土. 2002(04)
[8]水资源安全的度量: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与挑战[J]. 夏军,朱一中. 自然资源学报. 2002(03)
[9]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进展及其理论探析[J]. 姚治君,王建华,江东,陈传友. 水科学进展. 2002(01)
[10]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惠泱河,蒋晓辉,黄强,薛小杰. 水土保持通报. 2001(01)
博士论文
[1]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 王友贞.河海大学 2005
[2]基于生态的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D]. 张丽.河海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基于生态位的航天产业集群研究[D]. 王兆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17014
【文章来源】:东北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污染海域分布示意图
图2.M海洋生态监控区生态健康状态Fig. 2.14 Marine ecological monitoring and ecological health status海地区产业发展现状总结现状评价
图3.1多年平均降水量地区分布图Fig. 3.1 The average annual precipitation region distribution map(3 )地表水资源量表水资源量是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辽宁环潮海五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J]. 左其亭,马军霞,高传昌. 水科学进展. 2005(01)
[2]生态环境需水量评估方法与例证[J]. 杨志峰,崔保山,刘静玲.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11)
[3]面向生态城市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J]. 杨志峰,赵彦伟,崔保山,胡廷兰. 中国环境科学. 2004(05)
[4]生态环境需水研究综述[J]. 宋兰兰,陆桂华.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4(03)
[5]水资源承载力内涵的新认识[J]. 龙腾锐,姜文超,何强. 水利学报. 2004(01)
[6]天津水资源承载力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 王媛,徐利淼.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1)
[7]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生态经济研究[J]. 苏志勇,徐中民,张志强,陈东景,龙爱华,张勃. 冰川冻土. 2002(04)
[8]水资源安全的度量: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与挑战[J]. 夏军,朱一中. 自然资源学报. 2002(03)
[9]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进展及其理论探析[J]. 姚治君,王建华,江东,陈传友. 水科学进展. 2002(01)
[10]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惠泱河,蒋晓辉,黄强,薛小杰. 水土保持通报. 2001(01)
博士论文
[1]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 王友贞.河海大学 2005
[2]基于生态的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D]. 张丽.河海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基于生态位的航天产业集群研究[D]. 王兆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170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017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