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生态经济的角度
发布时间:2021-02-16 03:17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旨。人类在谋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地对自然界造成一定破坏,进而影响生态平衡。上个世纪以来,森林面积减少、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把目光转移到生态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上,因而出现了大量关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理论研究成果。要想实现可持续性地发展需要协调经济发展同生态发展的关系,因此基于生态经济的视角来研究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显得十分必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十二五”规划时期,“绿色发展”作为一项议题已经备受瞩目。重庆市长寿区设区十年以来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顺利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然而,只注重经济增长而忽略可持续性的发展是不持久的,甚至会带来不良的后果,导致发展倒退。在此背景下,本文将通过生态经济的视角进行长寿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借鉴了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先进思想,分析长寿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运用数学分析方法对长寿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供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为长寿区生态经济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作出贡献...
【文章来源】: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外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综述
1.3.2 国内外生态经济研究综述
1.4 理论基础
1.4.1 经济发展的内涵
1.4.2 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
1.4.3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4.4 生态经济
1.5 创新点
第二章 长寿区发展现状
2.1 长寿区简介
2.2 长寿区发展概况
2.2.1 农业发展概况
2.2.2 工业和建筑业发展概况
2.2.3 固定资产投资发展概况
2.2.4 国内贸易和旅游业发展概况
2.2.5 税收和金融发展概况
2.2.6 城市建设和交通发展概况
2.2.7 文化卫生事业发展概况
2.3 长寿区经济发展现状
2.3.1 长寿区经济发展概况
2.3.2 长寿区经济结构及特点
2.3.3 长寿区面临的发展机遇
2.4 长寿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现状
2.4.1 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
2.4.2 排污治理现状
2.4.3 环境质量现状
2.4.4 环境安全现状
2.4.5 环境民生现状
第三章 长寿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
3.1 指标体系构建
3.1.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3.1.2 构建评价指标的体系框架
3.1.3 具体指标的设计
3.2 研究方法
3.3 长寿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
3.4 长寿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3.4.1 人口问题
3.4.2 第三产业发展问题
3.4.3 资源利用问题
3.4.4 科技创新问题
第四章 长寿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4.1 政府层面
4.1.1 创新生态制度
4.1.2 合理利用人口资源
4.1.3 调整产业结构
4.1.4 开发优势资源
4.2 企业层面
4.2.1 兼顾内部经济性和外部经济性
4.2.2 提高科研投入,应用生态技术
4.3 市场层面
4.3.1 引入市场机制
4.3.2 坚持制度创新
4.3.3 发展循环经济
4.3.4 保障生态产业的运行机制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南省五指山市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动态的研究[J]. 张伟,佘济云,郭霞,沈金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2(05)
[2]昌化江流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J]. 关进平,佘济云,郭霞,沈金明,李俊,胡焕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2(03)
[3]基于熵值法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以平顶山市为例[J]. 董晓峰,刘申,刘理臣,付文娟.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6)
[4]基于熵值法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模型[J]. 李杰兰,焦慧元,刘晓乾,吴士锋.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6)
[5]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J]. 段澈.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5(03)
[6]科学发展观与生态产业建设[J]. 刘远彬,史苑芗,闵光地,左玉辉. 生态经济. 2005(02)
[7]国内外生态省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综述[J]. 李英禹,毕波,于振伟. 中国林业企业. 2003(06)
[8]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与生态建设指标体系实证[J]. 罗上华,马蔚纯,王祥荣,雍怡,余琦. 生态学报. 2003(01)
[9]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分析[J]. 吕锋华. 北方经贸. 2002(12)
[10]21世纪新形势下江西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 杨桃萍,黄国勤.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2)
博士论文
[1]河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估与战略研究[D]. 那书晨.河北工业大学 2008
[2]县域生态经济发展研究[D]. 刘朝瑞.武汉理工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湖南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研究[D]. 文杏梓.中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36053
【文章来源】: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外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综述
1.3.2 国内外生态经济研究综述
1.4 理论基础
1.4.1 经济发展的内涵
1.4.2 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
1.4.3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4.4 生态经济
1.5 创新点
第二章 长寿区发展现状
2.1 长寿区简介
2.2 长寿区发展概况
2.2.1 农业发展概况
2.2.2 工业和建筑业发展概况
2.2.3 固定资产投资发展概况
2.2.4 国内贸易和旅游业发展概况
2.2.5 税收和金融发展概况
2.2.6 城市建设和交通发展概况
2.2.7 文化卫生事业发展概况
2.3 长寿区经济发展现状
2.3.1 长寿区经济发展概况
2.3.2 长寿区经济结构及特点
2.3.3 长寿区面临的发展机遇
2.4 长寿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现状
2.4.1 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
2.4.2 排污治理现状
2.4.3 环境质量现状
2.4.4 环境安全现状
2.4.5 环境民生现状
第三章 长寿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
3.1 指标体系构建
3.1.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3.1.2 构建评价指标的体系框架
3.1.3 具体指标的设计
3.2 研究方法
3.3 长寿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
3.4 长寿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3.4.1 人口问题
3.4.2 第三产业发展问题
3.4.3 资源利用问题
3.4.4 科技创新问题
第四章 长寿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4.1 政府层面
4.1.1 创新生态制度
4.1.2 合理利用人口资源
4.1.3 调整产业结构
4.1.4 开发优势资源
4.2 企业层面
4.2.1 兼顾内部经济性和外部经济性
4.2.2 提高科研投入,应用生态技术
4.3 市场层面
4.3.1 引入市场机制
4.3.2 坚持制度创新
4.3.3 发展循环经济
4.3.4 保障生态产业的运行机制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南省五指山市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动态的研究[J]. 张伟,佘济云,郭霞,沈金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2(05)
[2]昌化江流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J]. 关进平,佘济云,郭霞,沈金明,李俊,胡焕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2(03)
[3]基于熵值法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以平顶山市为例[J]. 董晓峰,刘申,刘理臣,付文娟.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6)
[4]基于熵值法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模型[J]. 李杰兰,焦慧元,刘晓乾,吴士锋.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6)
[5]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J]. 段澈.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5(03)
[6]科学发展观与生态产业建设[J]. 刘远彬,史苑芗,闵光地,左玉辉. 生态经济. 2005(02)
[7]国内外生态省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综述[J]. 李英禹,毕波,于振伟. 中国林业企业. 2003(06)
[8]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与生态建设指标体系实证[J]. 罗上华,马蔚纯,王祥荣,雍怡,余琦. 生态学报. 2003(01)
[9]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分析[J]. 吕锋华. 北方经贸. 2002(12)
[10]21世纪新形势下江西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 杨桃萍,黄国勤.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2)
博士论文
[1]河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估与战略研究[D]. 那书晨.河北工业大学 2008
[2]县域生态经济发展研究[D]. 刘朝瑞.武汉理工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湖南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研究[D]. 文杏梓.中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360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036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