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大学生网瘾倾向及其防范研究

发布时间:2016-03-17 10:49

1  大学生网瘾倾向的一般概述


1.1  大学生网瘾倾向的内涵

大学生网瘾问题越来越受重视,对于日益严重的网瘾倾向问题,各学者对其有不同程度的研究。2005 年,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一次全面、深入的青少年网瘾情况调查行动,制定了《不同职业网瘾群体分布图》,该图显示,大学生群体是具有网瘾倾向的高发人群。 

1.1.1  网瘾倾向与大学生网瘾倾向

1994 年美国纽约市的精神病学家 Ivan Goldberg 在国际上最早提出“网络成瘾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1997 年他又将网络成瘾一词改为“病理性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PIU),并将其定义为因为网络过度使用而造成沮丧,或是身体、心理、人际、婚姻、经济或社会功能的损坏。北京军医总医院网络成瘾治疗中心主任陶然从医学角度将网瘾定义为:“由于反复使用网络不断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神经内分泌紊乱,以精神症状、躯体症状、心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从而导致社会功能受损的一组症候群,并产生耐受性和戒断反应”。目前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定义,所谓网络成瘾症即网瘾“是指由于过度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耐受性提高、出现戒断反应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存在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网瘾倾向,从字义来看,是网瘾形成过程的一个阶段,它具有网瘾的某些特征,但这些特征并不明显或者不完全具备。从以上国内外不同学者对网瘾概念的概括,可以总结出,网瘾倾向是指在网络使用过程中,逐渐对网络形成依赖,并对自身的日常生活、身心发展、社会功能等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这种依赖程度和影响程度未达到病症标准,是网瘾症的一种临界状态。

大学生是当代文化的代名词,网络是现代科技与文明的标志,两者的结合可以创造出辉煌的成就,也可能把天之骄子拉入地狱。互联网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门槛低,其开放性和虚拟性对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群体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各种网络使用中最为活跃的一个,由此,大学生网瘾倾向问题也应运而生。

我认为,所谓大学生网瘾倾向是指大学生群体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强烈的上网渴求促使他们长期反复使用网络进行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他们对网络产生依赖心理,造成正常的学习与生活明显受损,并逐渐呈现出形成网瘾症的趋势。

........................


1.2  网瘾倾向对大学生的危害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达的现代社会,网络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尤其在大学生群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是把利器,能助人成事也能刮伤自己。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环境,培养和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和网络学习能力。但是,对网络的过分依赖或者有成瘾倾向会给大学生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有人说网瘾是“电子海洛因”,,从网瘾倾向对大学生造成的危害来看,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

1.2.1  引起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障碍

沉溺于网络导致没有时间、精力与周围的人进行交往与沟通,长期的网络生活,使得网络依赖者心理封闭,现实人际交往淡漠,造成“人机热,人际冷”的局面,正常的人际交往受到影响。他们躲在虚拟的空间里,与数字、符号、机器交谈互动,渐渐淡忘与漠视现实交往需要的感情,最终导致社会化适应困难重重。

第一,他们以虚拟的人际关系取代了现实生活中的亲朋好友关系,网络朋友变得比现实生活中的家庭成员或朋友更重要、更亲密。网络制造了一个充满孤独者的世界,无论什么人,电脑使用的越多,孤独感和压抑感就会越强,他们越想逃脱这种感受却越无法逃脱,大学生只好继续向网络寻求人际支持,最终交际心理障碍逐渐形成。

第二,由于网络上负面信息过多,人们逐渐产生了信任危机,这同样会影响人际交往。在互联网上,有相当多的学生是抱着游戏的心态参与网上交往的,他们会认为网上聊天谁也看不见,相互欺骗是很正常的。长此以往,这种不负责任的交际态度很容易形成肆意妄为、撒谎、不守规矩等恶习。而且,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引发的实际后果会体现在对现实生活中周围的人撒谎,表现出种种的不真诚。

1.2.2  导致大学生学业的荒废

大学生整日与网为友,花费大量时间在网上聊天、玩游戏等,并以此减少个人的学习和睡眠时间,即使在学习或者睡觉时,脑子里也会浮现跟上网内容相关的情境。久而久之,会使得他们对学习逐渐丧失兴趣,成绩明显下滑,把旷课、逃学,学习成绩下降甚至辍学不当回事,而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无视后果,沉溺在网络世界中,寻求自身虚拟的成就感和自尊。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在全国 13 所高校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学业中断(包括退学、休学),80%以上与网瘾或网瘾倾向密切相关。

........................


2  大学生网瘾倾向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2.1  大学生网瘾倾向的问卷调查分析

网瘾倾向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大学生是网瘾倾向的高发人群。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 2010 年公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09)》显示:18-23 岁的青少年网民网瘾比例最高,占 15.6%。具有网瘾倾向的 18-23 岁的青少年网民达到30.2%。2011 年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汪玲及其研究生谢静波,在对上海市某综合性大学 485 名上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网瘾大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 9.9%,24.7%的大学生具有网瘾倾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更准确地掌握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的原因,笔者对辽宁省五所高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访问。

2.1.1  调查对象

本人在 2014 年 3 月到 9 月期间,对大学生的网瘾倾向现状进行了调查,由于时间和能力所限,仅以辽宁省 5 所高校大学本科生为主体调查样本,包括的高校有辽宁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东北大学。此次调查投放问卷数 550 份,有效问卷 478 份,有效率达 86.9%,其中男生为 68%,女生为32%。

2.1.2  调查结果

辽宁省大学生的网瘾倾向比例是 23.6%,比 2011 年的调查数据增长了 5 个百分点。这一惊人的数字比例,给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网瘾倾向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辽宁省具有网瘾倾向的大学生比例偏高。有关调查报告显示,每日连续上网的时长是确定网瘾程度的最佳隐性指标。通过问卷统计分析,辽宁省大学生平均每日连续上网时间在 4-6 小时的有 75 人,占调查总数的 15.7%。每日连续上网时间在 6 小时以上的有 38 人,占调查总数的 7.9%。根据网瘾倾向的判断标准,每日连续上网在四个小时以上的均划入网瘾倾向范围。

第二,网瘾倾向大学生性别差与年级差明显。在调查的所有大学生中,男生具有网瘾倾向的人数明显高于女生。具有网瘾倾向的女生有 22 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4.4%,男生有 91 人,占总人数的 28.0%。在调查的四个年级中,大一具有网瘾倾向的有 7 人,占总网瘾倾向人数的 6%,大二有 18 人,占总数的 16%,大三有 49 人,占总数的 43%,大四有 39 人,占总数的 35%。我们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网瘾倾向比例明显高于大一、大二,大一网瘾倾向比例最小,大三网瘾倾向比例最大。

第三,上网地点集中在宿舍和网吧、上网设备以手机为主。宿舍和网吧都是比较自由的地点,大多数学生把上网地点都集中在这两类地方。在调查的大学生中,通常在宿舍上网的有 253 人,占总调查人数的 52.9%。通常在网吧上网的有 153 人,占总人数的 32.0%。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上网的设备越来越便捷。用手机上网成为大学生的首选。在调查的 478 名大学生中,手机有上网功能的有 475 人,占总人数的 99.4%。其中 82.3%的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过手机上网。

..........................


2.2  大学生网瘾倾向的具体表现形式

问卷调查显示:上网游戏、社交、网购、查阅信息、浏览色情网站等比例凸显。上网只为玩游戏的人仍占多数,在调查的网瘾倾向学生中,有 58 人痴迷于网络游戏,占总网瘾倾向人数的 51.3%。同时,利用网络社交和购物的人数越来越多。在调查的所有学生中,有 465 人在使用微博、微信、人人网、QQ 等网络社交平台,占总人数的 97.3%,其中有 389 人每天都会登陆这些平台,其余人表示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会登陆。同样,网购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在调查的学生中,有 415 人表示进行过网络购物,占总人数的 86.8%,其中有 51 人表示对各类购物网站有上瘾倾向,占总数的 10.7%,他们会花费大量时间浏览或者购买一些不实用的商品。查阅信息更是数字时代的大学生的重点活动,在所有调查人数中,有 470 人都会选择利用网络查阅信息,占总人数的 98.7%,但痴迷于搜集、查阅网络信息的网瘾倾向大学生占网瘾倾向总人数的 23.3%。还有 57.2%的大学生查阅过性知识,23.3%浏览过色情网站,在网瘾倾向大学生中,有网络色情成瘾倾向的占 10.1%。

从问卷调查我们可以看出,虽然网络成瘾倾向者具有一些共性,但由于不同的个体参与的网络活动不尽相同,所以他们也表现出对某一种网络活动独特的沉迷。要深入分析大学生的网瘾倾向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大学生网瘾倾向的具体表现形式。

2.2.1  沉迷于网络游戏

不可抑制地长时间玩网络游戏是大学生网瘾倾向问题普遍存在的现象,以男生为主,经常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地泡在网吧玩游戏。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32.3%的网络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网上游戏娱乐”。他们在网络游戏中追求目标,进行虚拟的竞争,并寻求他人认可,在网络上形成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共同体,从中获取愉悦感和归属感,并乐此不疲。网络游戏是游戏的一种,它具备游戏的特征,但它又具有特殊性:它提供一种虚拟的环境;它不需要游戏者身体“在场”;网络的匿名性和多种人格扮演满足了大学生自我尊重与实现的心理需求。网络游戏的互动结构可以有效地调动、影响玩家的情绪,它能以“自动反应”的心理机制让玩家产生沉迷。每一个玩家,对于游戏,开始是简单陌生,后来是复杂的挑战,然后是熟练的掌握,最后是自动的反应,这种自动反应是一种神经的暂时联系,这种联系导致了它们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


3  大学生网瘾倾向的防范对策 ................ 30

3.1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 30

3.1.1   树立科学的理想目标 .................. 30

3.1.2   明确人生价值取向 ..................... 31

3.1.3   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 32

3.2   重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并解决其心理问题 ................. 32

3.2.1   定期举办心理咨询活动 ................ 32

3.2.2   开设大学生网络心理课程 ................... 33


3  大学生网瘾倾向的防范对策


我们认识到了网瘾倾向的危害,分析了网瘾倾向的表现及其产生的根源,对未然的大学生进行积极的预防迫在眉睫。从引发网瘾倾向的原因可以看出,网瘾倾向不仅仅是个体现象,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形成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学校、社会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要对它的防范采取全方位、多主体、系统、科学的措施。


3.1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1.1  树立科学的理想目标

从纵向看,理想可分为长远理想、中期理想和短期理想。首先,要鼓励大学生设想美好的未来,树立长远的理想。例如,在大一新生的第一次班会上,可以让每个学生将自己向往的未来放在一个小的许愿瓶里,辅导员每一个季度或每一学期都让学生重温自己的理想,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奋进的状态。其次,引导学生树立中期理想。例如,可以将中期理想期限设定为一年,让每个学生将一年内想要实现的理想写在纸上,然后订成册子,挂在教室前面,让同学间互相监督,互相鼓励。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就是设定短期理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一个短期理想的实现是中期理想和长远理想实现的前提。短期理想需要每个学生把目标和任务具体化。辅导员可以将班内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组长每月轮流,并实行奖惩制,每个学生都要向组长报告一个月内的目标,实现目标的同学用班费给予奖励,未实现者给予处罚。

对于已经具有网瘾倾向的学生,我们既不能孤立也不能排斥。老师和同学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用“三步理想”活动去唤醒他们的现实存在感,用自己拼搏奋斗的实际行动去感染他们,帮助他们找到生活的目标,将他们从网络世界拉回到现实生活。

.........................


结束语

21 世纪互联网给人类带来了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却也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的网瘾问题。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之才,我们已经认识到网瘾问题的严重性,如果网瘾倾向得不到有效干预,会发展为更严重、更棘手的网瘾症。因此大学生的网瘾倾向问题不可小觑,亟待解决。无论是对于医生还是心理学家,教师还是社会工作者,大学生的网瘾倾向问题就像是战场上的敌人,对“敌人”仁慈,就等同于对大学生的残忍。我们应该致力于与大学生网瘾倾向问题的搏斗中,以保障大学生积极健康地发展。

由于国内外对大学生网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瘾症或网瘾问题上,对大学生网瘾倾向的研究尚处在探索阶段,当前可供借鉴的文献资料有限,加上本人才疏学浅,理论水平及社会实践有限,使得对该领域的研究较为肤浅,还需进一步挖掘和考证。如:对大学生的网瘾倾向认识不够深入;对大学生网瘾倾向形成的条件、特点、表现等概括得不够全面;对大学生网瘾倾向形成的原因分析得不够透彻;对大学生网瘾倾向的防范策略也不够全面,针对性不强。

大学生网瘾倾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局限表现如下:缺乏对网瘾倾向的统一界定和综合诊断;缺乏对研究取向的多元化、样本搜集的多样化、测量工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缺乏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研究模式。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对于大学生网瘾倾向的探索才刚刚起步,其理论和实证研究还比较薄弱,这项任务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51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51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e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