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就业影响的研究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我国的对外贸易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1978 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仅为206.4 亿美元。到 2013 年,我国进出口总值达 4.16 万亿美元,首次突破 4 万亿美元大关,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对外贸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其中,2000 年以来西部 12 省份(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明显加快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显著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同时,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也在飞速发展。2000 年,西部 12 省份进出口总额为 165.84 亿美元,出口额为 99.82 亿美元,进口额为 66.02 亿美元;2013 年,西部 12 省份进出口总额为 2781.57 亿美元,出口为 1782.28 亿美元,进口额为 999.30 亿美元,分别是2000 年的近 16 倍、17 倍、15 倍。西部地区对外贸易迅猛发展,国民经济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也日益加深。2000 年,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为 8.04%,2013 年达到了 13.66%。近十年来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不仅在快速增长,其商品进出口结构也已以工业制成品为主。2000-2013 年,西部地区工业制成品进出口比重逐渐上升,初级产品逐渐下降,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有效引导了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随着我国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西部的就业人数总量也在逐渐增加。从 2000 年的18754.38 万人增长为 2013年的20980.40 万人,净增 2226.02 万人,除 2005 年比 2004 年减少外,就业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但是,由于西部地区城乡的劳动力非有效配置与其素质存在悬殊差距,导致西部地区仍有较突出的就业问题,西部地区城乡劳动力转移进程严重受阻,化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难度增加,这是西部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重大难题。与之对应的则是不同产业就业人口数量在贸易结构(初级产品贸易和加工产品贸易)之间的巨大不同。截至 2013 年底,西部 12 个省份共有 3.66 亿人口,就业人口约 2.1 亿人。第一产业就业近 1 亿人,第二产业 0.41 亿人,第三产业 0.6 亿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181.3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3.1%。2000 年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地区能否借助产业转移、西部大开发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契机,使得对外贸易得到长足发展,不断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合理有效地配置劳动力资源值得研究。
.......................
1.2 研究思路及框架
1.2.1 研究思路
首先,本文从我国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及就业在全国所处的地位、增速及结构等方面分别描述了我国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和就业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和就业所存在的问题。
其次,针对上述问题中我国西部地区对外贸易是如何影响就业的,采用实证分析法,研究我国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和就业的关系。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分别从对外贸易发展对就业总体影响和对就业结构影响来研究我国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对就业的影响,并给出相应的解释。
最后,总结概括出文章的主要结论,并针对结论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2.2 研究框架
.........................
第 2 章 相关理论回顾及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回顾
在国际贸易理论中,针对对外贸易与就业关系的论述,并没有统一定论,但是,可以从中发现有关对外贸易对国内就业产生影响的观点。
2.1.1 比较优势理论
除大卫·李嘉图外,比较优势理论的代表人物基本都认为对外贸易对就业有积极影响。利用比较优势,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在全球市场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同时在国内对本国生产要素充分利用,专业化分工得以深化,从而使得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商品供给增加,国内经济发展,促进就业。英国著名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的“剩余产品出口”学说中进行了论述。他认为对外贸易为一个国家提供了利用过去未能充分利用的土地和劳动力的机会。与贸易以前相比,闲置劳动力、资源的投入会使国家经济得到发展,从而再可以推动更大的劳动量,并能给更多人民提供收入、生计和就业。从“经济人”逐利本性和专业化分工的角度,斯密又解释了对外贸易使就业增加的原因。通常情况下,出口某种产品,会使国内该产品价格上升,价格的上升会驱使部门扩大生产以追逐利益,扩大生产就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投入,从而使得就业增加;相反地,,进口则会使国内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下降,价格的下降使利润降低,于是生产部门就会减少此类产品的生产,削减就业岗位,使得失业增加。技术由于专业化的分工而进步,技术的进步则使得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对劳动力需求降低,产生失业。但是技术进步导致的生产效率的提高会使生产总量增加,产生新的分工和技术,又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
同时,贸易自由化对就业产生的冲击问题斯密也考虑到了。斯密认为,贸易从保护走向自由的过程中,某些还不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品会受到巨大冲击,产品减产,从事该产品生产行业的现有劳动力会大量流失,产生失业问题。但斯密对贸易自由化对就业会冲击问题始终抱着乐观积极的态度,主张实行过渡安排。他认为,大部分的制造业都有关联制造业与其相似,受冲击时,资本会转移,劳动力也很容易在其之间转移。“国家资本前后基本不变,劳动需求前后也大致相同,只不过劳动从事职业和地方不同了” 。
斯密也注意到了贸易结构和贸易方式的不同对利益分配影响的不同。在贸易结构中,他认为若一国产品生产效率越高,贸易对该国越有利。在贸易方式上,他认为贸易方式的直接程度越高,对贸易双方越有利。不同的贸易利得又会影响到行业的发展,从而影响就业。
........................
2.2 相关文献综述
2.2.1 国外研究
从整体上研究对外贸易对就业影响
从跨地区视角研究如 Anne Krueger(1983)对 15 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外贸政策与就业关系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发展中国家平衡扩张的对外贸易会使劳动力的净输出增加,所以为了促进劳动力就业,发展中国家可以推行出口导向战略。Dieter Schumacher(1984)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二战后欧共体六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英国)和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影响就业的效应,得出结论:造成欧共体六国劳动力失业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进口;最明智的解决欧共体六国就业问题的办法也不是对进口发展中国家商品进行限制。也许短时间内对外贸易壁垒能帮助解决欧共体的就业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弊远大于利。Ludo Cuyvers(2003)研究了欧盟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对欧盟就业量与就业结构的影响。本文研究认为贸易自由化可以促进欧盟熟练劳动力的就业。
从单一国家视角研究如 Messerlin(1995)分析了 1977-1992 年法国劳动市场受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这 15 年间法国的就业量与对外贸易呈正相关,年均就业量净增长约百分之八。Hine(1998)研究了英国 1979-1992 年对外贸易和劳动力的关系,研究发现,对外贸易可以使生产效率提高,从而使得对劳动力的需求降低,并且由于进口竞争的存在,在短时间内各行业可能会出现失业增加的现象。R.Faini et. al(2001)以意大利的劳动力市场为例,认为国际贸易不会对劳动力产生就业压力。恰恰相反的是,对劳动力的需求还会因为商品进口价格的低廉而繁荣起来。R.Jenkins(2003)分析了 20 世纪 90 年代越南的对外贸易与国内就业关系,发现越南出口贸易在此期间的迅速扩大明显促进了越南劳动力就业的增加。
分行业分部门研究对外贸易对就业影响
外国学者在分行业分部门研究中,选择的对象基本都是制造业。
Rama(1994)分析了 1978-1986 年墨西哥、摩洛哥及乌拉圭三个国家制造业就业在不同贸易保护程度下所受对外贸易的影响。他利用按四位工业分类整理的各自国家的数据,通过计算发现:这三个国家的制造业每降低 1%的有效保护率,同期的就业率就会增加 4%-5%。Gaston(1998)研究了澳大利亚制造业就业受国际贸易保护政策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澳大利亚的就业减少与其国内的贸易保护政策是有相关性的,但所受影响并不明显。 Greenaway、Hine 和 Wright(1999)利用英国 167 个制造业行业在 1979-1991 年期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英国对外贸易在这段时间内对其国内劳动就业的影响。文章结果显示,生产效率随着外贸的扩张而提高,但是制造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却下降了。L.G. Kletze(r2001)运用 1979-1994 年美国制造业行业的数据,分析此期间美国对外贸易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美国进口竞争与进口竞争行业的就业替代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与进口竞争关联性较弱的某些其他行业劳动力失业增加,但进口竞争只是产生就业替代的小部分原因。Roger White(2007)运用 1972- 2001 年美国制造业的 3826 个样本,研究对外贸易对就业影响,文章表明增加进口渗透会提高出口导向型产业的就业量。
........................
第 3 章 我国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现状与就业现状分析 .......................... 13
3.1 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13
3.1.1 西部地区对外贸易总体状况 ......................... 13
3.1.2 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结构状况 ........................... 21
3.1.3 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存在问题 .............................. 24
第 4 章 我国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 31
4.1 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对就业总体影响的实证分析 ...................... 31
4.1.1 对就业总体影响分析 ............................. 31
4.1.2 模型设定及数据来源 .............................. 32
4.1.3 实证结果及分析 ................................... 33
第 5 章 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 42
5.1 主要结论 ................ 42
5.1 主要结论 ........ 42
第 4 章 我国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对就业总体影响的实证分析
4.1.1 对就业总体影响分析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各国利用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在全球市场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同时在国内充分利用本国生产要素,分工专业化深化,从而使得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商品供给增加,国内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剩余产品出口”学说认为对外贸易为一个国家提供了利用过去未能充分利用的土地和劳动力的机会。与贸易以前相比,闲置劳动力、资源的投入会使国家经济得到发展,从而再可以推动更大的劳动量。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各国会选择密集使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行集中生产并出口,会选择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进行进口。通常情况下,某产品出口会导致国内该产品的价格提高,促进生产,提高就业;进口则相反,竞争会造成本国市场同类产品降低价格,而价格下降使利益下降甚至无利可图,于是减少投产,对劳动力需求降低,出现失业问题。按照贸易保护理论,对农业国家来说,对外贸易能够促进就业;对正从农业阶段转向工业阶段的国家来说,贸易自由会冲击国内就业,适当的贸易保护则是有利的。根据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对外贸易和投资一样具有乘数作用。出口贸易能从国外获得货币收入,提高劳动力在相应出口部门的收入,拉动消费,使得相关部门增加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扩大产业规模,拉动就业数量,增加劳动力收入,照此循环反复,劳动力所获得的收入增加将为出口增加值的若干倍,进口则恰恰相反。所以只有贸易存在顺差时,一国就业量才能增加,国民收入提高。
......................
第 5 章 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通过对我国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对就业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结合相关理论及文献,对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对就业的影响,总结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西部地区出口贸易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对拉动就业具有积极影响。
研究显示,出口贸易可以提高就业水平,通过出口创汇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拉动就业增长。长期坚持发展对外贸易,提高外贸开放度,对拉动就业增长具有积极作用。
第二,西部地区初级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对其产业就业具有消极影响。
研究显示,西部地区初级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和就业是具有负相关性的。由于工业化发展在西部地区尚不成熟,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占有很大比重,而且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由于技术含量低,在国外市场缺乏竞争力,严重缺失国际定价权,如此必然会导致其价格被强势的发达国家压低,利润减少,又会对国内生产和就业产生冲击。进口则会使区域内产品和行业遭受国外高竞争力产品的竞争,导致利润降低,从而减少生产,产生失业问题。
第三,西部地区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对其产业就业具有积极影响。
研究显示,西部地区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和就业具有正相关性。第一,工业制成品的出口贸易能够增加西部地区相关产业或部门的生产规模,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第二,工业制成品出口相较于初级产品带动的收入的增加要高得多,更多的劳动力会受高收入的吸引而从事出口贸易相关产业。第三,从就业弹性来看,在其上中下游经营的相关行业生产等可以被充分利用并带动,从而拉动更多的劳动力去就业。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52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5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