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威胁论”及其国家形象悖论(2)

发布时间:2016-08-16 13:24
  当前,人民币升值风波尚未平息,某些西方舆论又在渲染共产主义中国的股市崩盘导致全球股市暴跌。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持续增强与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整合并加强了开放性,中国资本市场乃至货币市场与全球联动必然随之加强,而后者是否会导致下一阶段的中国金融威胁论?目前答案虽不确定,却也初露端倪。   从经济总量威胁论到贸易、资本威胁论,中国经济威胁论愈演愈烈,呈阶段性递进式扩大发展,其发展过程正吻合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逐步提升,即从中国经济总量大幅增长,到国际贸易力量增强,再到国际资本力量的强大的过程。由此,是否可以得出一个阶段性结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家形象存在负相关的关系?      二、国家国际地位相对变化带来的形象悖论      当前,关于广义上中国威胁论的叙述往往在因果关系上造成一种错觉:即首先有中国强大,其次才有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中国强大是原因,而中国威胁论是结果,因此国际地位的变化是国家形象改变的因变量。诚然,国家形象,包括经济形象、军事形象、社会形象等,都随着国家国际地位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但是,影响国家形象的要素包括认知者,认知对象和认知情境。中国作为认知对象仅仅是国家形象的

影响因素之一,而西方国家作为认知者具有自我认知意义的信息选择过程在此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从此强则彼弱、此得为彼失的传统国际政治逻辑来看,一国的国际地位升高,他国则倾向于选取威胁性信息,该国的形象则趋负面。然而,认知不仅仅是简单的实力判断,决定认知方向的还有意图判断,两个国际地位相当的国家可能由于假设其意图的不同而导致截然不同的认知结果。在此,潜意识层次的文化选择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在特定历史时期,国家对威胁的理解取决于历史背景,而国际地位的变化则是历史背景中的关键性因素,它不仅仅是自身国际地位的变化,更意味着以认知者为坐标的相对国际地位变化。中国国家形象与中国国际地位的相对变化存在复杂的互动模式。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根据对认知对象实力和意图的双重判断,也根据认知者自身实力的变化,历史上中国国际地位变化造成外界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共存在六种模式:  模式一:认知对象国际地位相对较高+认知者国际地位相对较低+两者关系处于中性状态国家形象正面化趋势。古代中国是世界第一的经济强国,丝绸等奢侈品贸易间接建立了古代中国繁荣强盛的形象认知,论及中国的著作以赞美为主,而作为认知者的西方实力尚弱小,两者缺乏交往,处于非敌非友的中性状态,此一时期中国国家形象为正面。   模式二:认知对象国际地位相对较低+认知者国际地位相对较高+认知对象处于被认知者半殖民的状态国家形象负面化趋势。近代在美国的中国国家形象是极其负面化的,中国人被视为爱搞小宗派的危险罪犯,行动诡秘,不老实而邪恶,[4] 甚至被描写成吃狗肉鼠肉,杀害女婴,殴打妻子,没有感情,从不洗澡,不识字的怪人,[5]中国被视为无希望之国,国家形象极其恶劣。   模式三:认知对象国际地位相对较低+认知者国际地位相对被削弱+认知对象处于被认知者半殖民的状态国家形象正面化趋势。一战之后,西方精神整体遭到重创,实力相对削弱,丧失了一部分自信心和优越感,不少人再次把目光转向东方,希望在东方文化中汲取克服西方危机的灵感,孔孟、老庄和墨子等中国传统学说中的和谐仁慈与和平兼爱的观念得到关注。虽然这一时期中国依然相对弱小,国家形象却出现了一定的正面化趋势。   模式四:认知对象国际地位相对较低+认知者国际地位相对较高+两者处于利益同盟状态国家形象正面化趋势。二战时期,美国和中国成为盟国,中国和美国存在极大的共同利益,美国亲华情绪提升,中国在美国的国家

五星文库wxphp.com包含总结汇报、资格考试、办公文档、word文档、文档下载、教学研究、教程攻略、IT计算机、党团工作、专业文献以及“中国经济威胁论”及其国家形象悖论等内容。

本文共2页12


  本文关键词:“中国经济威胁论”及其国家形象悖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54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95400_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6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