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温度场长期模拟中的地表热边界条件研究
本文关键词:路基温度场长期模拟中的地表热边界条件研究
【摘要】:在路基温度场模拟中,地表热边界常基于"附面层原理"确定,即假设一定深度(附面层厚度)的土体温度函数等于大气日平均温度函数加上一个温度增量。目前,附面层厚度和温度增量一般通过实际观测值回归分析得到,尚未建立起相应的理论和参数确定方法,无法定量分析路面材质、路面结构、太阳辐射、路面辐射对附面层厚度和温度增量的影响。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附面层厚度的确定方法;然后建立了一维路面路基结构温度场模拟模型,并通过路基温度场反演分析,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正确性;进而通过数值分析,研究了太阳辐射、路面辐射、对流换热和路面结构等因素对附面层底部温度增量的影响,给出了温度增量的确定方法和相应的设计图表和计算公式。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关键词】: 温度场 附面层 路基 等效热扩散率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2CB0261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79001,41271072)
【分类号】:U416.1
【正文快照】: 0引言路基温度场模拟是研究路基热稳定性的基础。尤其是冻土路基,其温度场和冻胀融沉等病害密切相关,深刻影响着冻土路基的稳定性。在进行路基温度场长期模拟(几年到几十年)中,难以精确模拟太阳辐射和大气气温的日波动。为此,朱林楠[1]经过长期连续观测提出了路基温度场计算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林楠;高原冻土区不同下垫面的附面层研究[J];冰川冻土;1988年01期
2 汪海年,窦明健,吴敏慧;青藏高原冻土区路面类型对路基温度场影响的非线性分析[J];冰川冻土;2005年02期
3 查良松;我国地面太阳辐射量的时空变化研究[J];地理科学;1996年03期
4 张慧_g;邹玲;纪小平;;沥青混合料导热系数的试验研究[J];公路;2011年10期
5 冯德成;胡伟超;于飞;曹鹏;张鑫;;沥青路面材料热物性参数对温度场的影响及敏感性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11期
6 雷向前;;青藏高原路基材料(沥青、混凝土)比热容的测定[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年03期
7 朱志武;宋顺成;;冻土地区路基温度场数值分析[J];路基工程;2008年02期
8 马有哲,刘小宁,许松;中国太阳辐射数据集及其质量检验分析[J];气象科技;1998年02期
9 严作人;层状路面体系的温度场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1984年03期
10 李源渊;李艳春;孙建勇;;沥青路面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分析[J];天津建设科技;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从锋;刘德富;;高透水性混凝土路面温度场计算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4期
2 马学东;宋兆峰;李玲玲;;高炉热风阀阀板的长寿研究[J];鞍钢技术;2008年01期
3 彭功生,许强;饱水冻土水热力耦合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4 马茂艳;程桦;;深厚冲积层冻结压力研究进展及展望[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5 邹艳丽;陈晓飞;王铁良;杨国范;;雪面温度与地面温度的预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6 王建源;赵玉金;陈艳春;冯建设;;山东省太阳辐射及其光热生产潜力评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7 林苗青;杜勤博;梁宏升;;广东南澳县近53年来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5期
8 刘忠礼;方雯;陈萍;;博州地区日照时数时空变化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3期
9 徐江;杨更社;刘慧;;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法的冻土边坡可靠度评价[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S2期
10 梁波;刘德仁;张贵生;;基于温度场的冻土路基变形数值分析及对比[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宣守丽;石春林;金之庆;;近49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地面太阳辐射的长期变化特征[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商翔宇;周国庆;梁恒昌;;一种易于产生冻胀的冻结模式[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宋立新;王勇;韩涛;黎超文;;管线钢在役焊接多道焊的数值模拟[A];第五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蒋立康;许国义;;春卷皮机的电热原理与设计[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5 梁昌杰;陈方元;秦大同;;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流场和温度场CFD分析[A];2010年重庆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唐益群;沈锋;周念清;王建秀;胡向东;;上海地区冻融暗绿色粉质粘土力学特性的试验与理论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邴慧;何平;;土体冻结过程中的盐分迁移研究现状与进展[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沈爱强;;无环控冷却条件下的机载雷达发射机的热设计[A];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7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付强;王晓巍;;季节性冻土区流域水文模型研究初探[A];寒区水资源研究[C];2008年
10 汪海年;窦明健;;基于真实边界条件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路基温度场非线性分析[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浜葭;冻融和渗流耦合作用下风积土路基结构性演变规律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兰常玉;冻融循环与列车动载耦合作用下高速铁路地基沉降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穆振侠;高寒山区降水垂直分布规律及融雪径流模拟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文华;吉林省西部地区盐渍土水分迁移及冻胀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许兰民;青藏铁路五道梁冻土区工程结构热扰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施烨辉;列车荷载和冻融循环作用下冻土路基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王天亮;冻融条件下水泥及石灰路基改良土的动静力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冷毅飞;中俄石油管道多年冻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研究及温度场数值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9 翟莲;季冻区湖岸构筑物冻害机理及防治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韩春鹏;石灰处治土路基冻融作用特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磊;弱胶结地层冻结壁变形研究与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磊;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车辙问题的模拟与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建俊;冻融循环作用下季冻区高铁路基沉降预测的试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黄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热物特性及测试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屈鹏;外热式坩埚TD盐浴炉的研究与改进[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肖e,
本文编号:11190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119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