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方法分析
本文关键词: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方法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大断面黄土隧道 三台阶法 CRD法 双侧壁导坑法 适用条件
【摘要】:研究目的:大断面黄土隧道开挖可采用双侧壁导坑法、CRD法、台阶法等,本文依托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大断面黄土隧道工程实例,通过对三种常用工法的理论分析,并结合现场初期支护下沉收敛、地表沉降的监测,对比分析各种工法的优缺点,提出适用于高速铁路大断面黄土隧道安全快速的开挖方法。研究结论:(1)在三台阶七步法、CRD法及双侧壁导坑法中,初期支护在施作二次衬砌前的安全系数分别为1.3、1.4、2.6,CRD法及双侧壁导坑法临时支护安全系数最小值为1.2、1.9,均能保证施工阶段的安全;(2)地表沉降值和黄土性质关联性更强,采用三台阶七步法和CRD法开挖,地表沉降值均在10 cm以上,双侧壁导坑法可将地表沉降值控制在5 cm以内;(3)高速铁路大断面黄土隧道无特殊情况下宜采用三台阶七步法开挖;(4)本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断面工程的施工提供借鉴。
【作者单位】: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2005K001-D(G)-2)
【分类号】:U455.4
【正文快照】: 研究结论:(1)在三台阶七步法、CRD法及双侧壁导坑法中,初期支护在施作二次衬砌前的安全系数分别为1.3、1.4、2.6,CRD法及双侧壁导坑法临时支护安全系数最小值为1.2、1.9,均能保证施工阶段的安全;(2)地表沉降值和黄土性质关联性更强,采用三台阶七步法和CRD法开挖,地表沉降值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冶;王新东;王刚;李波;;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监控技术[J];铁道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海锋;杨重存;朱合华;王华牢;杨彦民;;公路隧道围岩压力研究与发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2 扈世民;张顶立;王梦恕;;铁路大断面黄土隧道初期支护作用效果[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3 秦胜伍;陈剑平;;隧道围岩压力的神经网络时间序列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6期
4 张生荣;;深埋黄土隧道受力变形特性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1年07期
5 韩日美;;西安地铁黄土隧道工程特性分析及对策[J];都市快轨交通;2010年06期
6 池春生;;天恒山大断面浅埋土质隧道“两台阶五步”施工技术[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7 丁兆民;杨晓华;;某黄土隧道病害原因分析及处治措施[J];工程地质学报;2009年01期
8 郑甲佳;来弘鹏;;系统锚杆在黄土地铁隧道支衬体系中的作用分析[J];工程勘察;2011年04期
9 姜正凯;孙士成;;湿喷碳素纤维混凝土在大断面黄土隧道中的应用[J];中国港湾建设;2009年06期
10 来弘鹏;杨晓华;林永贵;;黄土公路隧道病害分析与处治措施建议[J];公路;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磊;陈光荣;杨燕伟;;黄土隧道浅埋偏压段初期支护原型观测和受力特性分析[A];2012年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大坝安全监测专委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日美;浅埋土质隧道特性分析及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严宗雪;大断面隧道施工的应力路径与空间效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骆亚生;非饱和黄土在动、静复杂应力条件下的结构变化特性及结构性本构关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4 康军;黄土公路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5 曲海锋;扁平特大断面公路隧道荷载模式及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贾嘉陵;湿陷性黄土地层盾构施工引发地层变形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7 王树栋;复杂地应力区隧道软弱围岩大变形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李健;大断面黄土隧道初支作用机理及变形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9 扈世民;大断面黄土隧道围岩变形特征及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10 叶朝良;黄土隧道施工地表裂缝形成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晓伟;米脂1号黄土公路隧道变形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2 梁伟;密实性黄土隧道施工开挖稳定性的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王国强;甘肃黄土公路隧道防排水适用技术与结构型式研究[D];长安大学;2002年
4 来弘鹏;黄土公路隧道合理衬砌断面型式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5 林永贵;不同应力场软弱围岩隧道力学性状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6 陈新建;黄土隧道工程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及分析评价[D];长安大学;2004年
7 徐筠;开挖应力状态下隧道围岩损伤演化及渐进破坏规律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8 唐培连;大断面深埋黄土隧道锚杆支护作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9 周博;通透肋式拱梁隧道变形规律分析与结构荷载简化模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10 王唢;隧道围岩渐进性破坏及围岩压力预测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生国,黄伦海,蒋树屏,刘新荣;黄土连拱隧道施工方法模型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2期
2 陈广峰,米海珍;黄土地层中锚杆受力性能试验分析[J];甘肃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3 盛仁声;行车线下修建黄土浅埋双线隧道[J];隧道建设;2001年04期
4 李雷;黄土隧道衬砌断面优化设计与研究[J];山西建筑;2003年04期
5 贺胜义,牛宏亮;浅谈利用新奥法原理进行黄土隧道施工体会[J];山西交通科技;2004年04期
6 谢家杰;浅埋隧道的地层压力[J];土木工程学报;196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虹;李德武;;特大断面黄土隧道静力稳定性分析[J];工程质量;2006年09期
2 周尚国;;黄土隧道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J];地质与勘探;2007年02期
3 马学宁;邢立军;韩峰;;兰青二线高庙黄土隧道开挖支护变形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07年06期
4 邢东泉;;大跨度黄土隧道的施工塌方防治技术[J];甘肃科技;2007年07期
5 张金柱;郝文广;;黄土隧道塌方情况及病害原因分析[J];隧道建设;2007年S2期
6 李强;;浅埋、富水黄土隧道塌方成因及预防对策[J];山西交通科技;2008年06期
7 罗禄森;王明年;郭军;;浅埋黄土隧道破坏模式的探讨[J];现代隧道技术;2008年04期
8 聂双成;;对黄土隧道关键环节控制的认识[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年09期
9 刘旭全;;沉降观测技术在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中的应用[J];铁道标准设计;2009年S1期
10 彭文波;刘继国;;老龙山黄土隧道支护结构设计浅析[J];交通科技;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满仓;;单线铁路老黄土隧道的分类[A];甘肃岩石力学与工程进展——第四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C];1996年
2 苏新民;;特大断面黄土隧道有限元分析[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6年
3 张金柱;郝文广;;黄土隧道塌方情况及病害原因分析[A];第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赵辉雄;喻渝;杨建民;;高速铁路黄土隧道合理支护参数试验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5 豆世康;赵秋林;李凌志;;客运专线黄土隧道勘测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探讨[A];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杨建民;;谈郑西客运专线黄土隧道沉降控制及基础处理[A];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董涛;齐吉龙;万甸甸;张建;;大断面黄土隧道初衬结构参数反演分析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五十周年系列文集2012年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专刊(下)[C];2012年
8 林东;;大断面黄土隧道台阶六部开挖法[A];第四届中国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陈党辉;刘旭全;马海民;雷向锋;晁平安;;大断面黄土隧道与辅助坑道交叉口施工技术[A];客运专线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10 刘旭全;王永玺;雷向锋;石新桥;窦忠孝;;监控量测技术在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中的应用[A];客运专线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通讯员 李佳笑;我国最大断面黄土隧道报捷[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3年
2 江耀明 王桂元 马宝喜;面对黄土:破解世界级难题[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6年
3 白秀喜邋通讯员 张纪平 刘健彪 银平;世界最大断面黄土隧道秦东隧道贯通[N];中国建设报;2008年
4 记者 郑凤岐邋通讯员 江耀明 杨广臣;世界首座大断面富水黄土长隧道提前贯通[N];山西日报;2008年
5 记者 温格林;我国最大断面黄土隧道——唐家塬隧道在陕顺利贯通[N];现代物流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军;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力学及支护设计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2 薛富春;富水黄土隧道隧底动力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李健;大断面黄土隧道初支作用机理及变形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扈世民;大断面黄土隧道围岩变形特征及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轩俊杰;黄土隧道变形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2 张国辉;南山口黄土隧道施工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周小宾;大跨富水黄土隧道的工程特性与施工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4 樊浩博;软弱黄土隧道隧底受力变形特征与沉降控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5 孙长海;公路黄土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6 陈新建;黄土隧道工程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及分析评价[D];长安大学;2004年
7 张伟;大断面黄土隧道稳定性参数指标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7年
8 毛峰;黄土隧道深浅埋分界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9 李虎军;黄土隧道变形控制基准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2年
10 苏佳轩;爆炸作用下曲墙式黄土隧道的动力响应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459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145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