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临县黄土非饱和特性及路堑边坡稳定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山西临县黄土非饱和特性及路堑边坡稳定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黄土边坡 非饱和土土水特性 GDS 强度折减法
【摘要】:黄土是一种典型且分布比较广的非饱和土,具有较为复杂的土水特性及工程特性,以其为主体的岩土工程的安全稳定性一直是工程领域研究的重点。近几年来,我国西部建设如火如荼,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在黄土高原地区形成了各种规模的公路边坡、铁路边坡等典型的黄土边坡。本文以山西省临县某铁路黄土路堑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物理力学特征试验和数值模拟技术手段,对临县黄土的土水特性和强度性质进行分析,并对其黄土路堑边坡稳定性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工作与成果如下:(1)分析了临县区域工程地质概况,确定其不良地质发育情况。通过室内土工试验,得到临县黄土基本物理参数(比重:2.64、液限:28.60%、塑限:12.83%、曲率系数:2.1、不均匀系数:10.2),从而确定其土体颗粒成分组成及基本物理特性指标。(2)应用非饱和土-水力学参数联合测试系统(简称联合测试系统)测定非饱和黄土的吸湿与脱湿阶段土水特征曲线和渗透系数曲线,分析土水特征曲线三个阶段(边界效应阶段、过渡阶段与非饱和残余阶段)变化规律,以及滞后效应产生原因。(3)应用GDS非饱和土三轴试验仪对试验土样进行固结排水试验(CD),基质吸力控制50 kPa保持不变,围压分别为100、200和300kPa,研究其强度特性和体积变化特性,测得临县黄土的强度参数为内摩擦角33°,表观粘聚力46.5kPa。(4)应用ABAQUS软件对黄土路堑边坡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其未开挖状态下应力应变状态及开挖支护过程中边坡位移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强度折减法对未开挖边坡及其在不同支护设计方案下和降雨条件下的边坡安全系数进行计算,研究边坡在不同情况下的稳定性。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16.16;TU4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二届全国非饱和土学术研讨会纪要[J];岩土工程学报;2005年05期
2 吴礼舟;黄润秋;;一维非饱和土热-湿耦合的数值解[J];水土保持研究;2011年04期
3 杨代泉;沈珠江;;非饱和土一维广义固结的数值计算[J];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91年04期
4 王钊;;《非饱和土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论会[J];土工基础;1992年01期
5 王永胜 ,谢定义 ,郭庆国;非饱和土中气体的运动特性与渗气系数的测定[J];西北水电;1993年01期
6 毛尚之;非饱和土吸力控制的渗析技术[J];工程勘察;2000年06期
7 陈正汉,卢再华,朱元青;非饱和土的理论与实践[J];力学与实践;2001年05期
8 张引科,昝会萍,黄义;非饱和土的渗透函数方程[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9 李兆平,张弥,赵慧丽;含水量的变化对非饱和土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1年04期
10 武文华,李锡夔;非饱和土的热-水力-力学本构模型及数值模拟[J];岩土工程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泽佳;李锡夔;;非饱和土化学-水力-力学耦合行为数值模拟[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2 卞祚庥;白云;叶为民;陈宝;朱合华;;非饱和土的土水特征曲线[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韦昌富;李幻;王吉利;;考虑弹塑性变形和毛细循环滞回的非饱和土本构模型[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孙德安;;非饱和土的水力和力学性状耦合的弹塑性模拟[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正汉;;非饱和土的理论与实践[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张丙印;王昆泰;;非饱和土污染物抽气清除法及有限元模型[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7 王成华;李广信;王真;;确定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间接方法简评[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8 李向东;罗晓辉;吴瑞麟;;非饱和土损伤模型与应用[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9 赵成刚;蔡国庆;;非饱和土广义有效应力原理[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涂平晖;赵慧丽;张弥;;饱和度的变化对非饱和土抗剪强度参数影响的试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晓冬 阳雄 郑明朗;陈正汉:厚木板钻二十年[N];科技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育青;非饱和黏土动态力学特性及其本构关系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李纪伟;非饱和土水力耦合模型理论分析与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刘艳;非饱和土的广义有效应力原理及其本构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凌华;非饱和土强度变形实用计算方法[D];河海大学;2006年
5 徐炎兵;非饱和土两相流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6 蔡国庆;基于多孔介质理论的土体多场耦合模型及其在非饱和土本构建模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徐明江;非饱和土地基与基础的动力响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幻;考虑任意干湿循环变化历史的非饱和土本构理论[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9 韩晓雷;非饱和沙漠地基土的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10 汪东林;非饱和土体变试验研究及其在地面沉降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必雄;降雨入渗下非饱和土填方路基的渗流特性与稳定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高帅;非饱和原状黄土三轴增湿剪切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黄辉;川西山区崩坡积混合土循环荷载作用下非饱和动本构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孙海泉;地温能提取诱发土体非饱和特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5 黄明峰;基于非饱和土理论的残积土边坡信息管理与风险评估系统构建[D];福州大学;2013年
6 陈志福;考虑吸力变化的非饱和高液限黏土—土工织物界面剪切特性研究[D];福州大学;2012年
7 姜小雷;非饱和土双重有效应力的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年
8 张婉;非饱和重塑黄土三轴剪切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9 刘旭;非饱和土中的柱形孔扩张问题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10 朱香会;非饱和地基固结变形规律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1520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152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