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桥梁-桥墩-桩基础-地基耦合系统的地震反应
本文关键词:高速铁路桥梁-桥墩-桩基础-地基耦合系统的地震反应
更多相关文章: 高速铁路桥梁 桩基础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参数敏感性分析
【摘要】:高速铁路中的桥梁常采用灌注桩基础以控制沉降,地震作用是桩基础的设计工况之一。建立桥梁-桥墩-桩基础-地基为一体的耦合系统非线性三维数值分析模型,以典型地震波为输入,考虑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共同工作、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材料非线性和土层对桩的侧阻及端阻作用,开展三向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有限元计算,并对地基主要土层压缩模量、桩体材料弹性模量、桩径和桩长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现行的桩基础设计方案能有效控制地震荷载作用下桥梁的变形;地震过程中的不同时刻,桩侧阻发挥程度不同且不可忽略,以单纯的梁单元模拟桩的动力学行为的适用性值得商榷;桩长和地基主要土层压缩模量对桥梁地震反应影响最大,桩体材料弹性模量的影响次之,桩径的影响最小。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
【基金】: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重点课题(2012G013-F)
【分类号】:U441;U211
【正文快照】: 0引言桩基础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基础形式,能适应复杂地质条件和荷载工况,具有承载力高、稳定性好、沉降小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工程、公路工程、铁路工程、港口工程和海洋工程等领域。正常使用情况下桩基础承受的是静力荷载,在特殊情况下还将承受地震作用,桩基础的设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凌贤长,王东升;液化场地桩-土-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研究进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4期
2 李永波;张鸿儒;郜新军;;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多年冻土区多跨简支梁桥地震响应分析[J];工程力学;2012年11期
3 张德明;叶爱君;;桥梁桩基础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综述[J];结构工程师;2010年05期
4 韩振峰;叶爱君;;桥梁群桩基础抗震能力值灵敏性分析[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芳文;薛成凤;;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对超大跨度斜拉桥随机地震动响应影响研究(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2 武芳文;薛成凤;;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对超大跨度斜拉桥随机地震动响应影响研究(Ⅱ)[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3 李雨润;袁晓铭;曹振中;;液化土中桩基础动力反应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3期
4 凌贤长;徐鹏举;于恩庆;唐亮;高霞;鹿庆蕊;;液化场地桩-土-桥梁结构地震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年03期
5 唐亮;凌贤长;徐鹏举;王东升;高霞;;承台型式对可液化场地桥梁桩-柱墩地震响应影响振动台试验[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年01期
6 凌贤长;唐亮;苏雷;徐鹏举;;中日规范中关于液化和侧向扩流场地桥梁桩基抗震设计考虑之比较[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7 郑新亮;王东升;唐亮;凌贤长;;液化场地桥梁桩基础震害及其抗震研究概述[J];中外公路;2008年04期
8 柳春光;孙国帅;韩亮;冯娇;鄂永成;;桥梁桩墩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及其进展[J];中外公路;2012年01期
9 胡建新;张力;唐光武;魏春莉;;液化场地桩基抗震设计现状[J];世界桥梁;2008年01期
10 魏春莉;胡建新;张力;唐光武;;地震作用下挡土墙动土压力分布研究[J];工业建筑;2008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宰金珉;庄海洋;陈国兴;;对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A];防震减灾工程研究与进展——全国首届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马建军;刘丰军;高笑娟;贾振华;;桩基主共振响应的动力学参数效应研究[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郜新军;地震及列车竖向荷载作用下大跨桥梁动力响应分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唐亮;液化场地桩—土动力相互作用p-y曲线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汪强;基于振动台的实时耦联动力试验系统构建及应用[D];清华大学;2010年
4 刘立平;水平地震作用下桩—土—上部结构弹塑性动力相互作用分析[D];重庆大学;2004年
5 尹华伟;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计算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6 李雨润;液化土层中桩基横向动力响应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6年
7 朱志铎;粉土路基稳定理论与工程应用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8 庄海洋;土—地下结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及其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9 武芳文;大跨度斜拉桥随机地震响应分析及其动力可靠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10 岳茂光;场地—结构体系基于性能抗震设计分析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思佚;某公路桥非隔震和隔震方案的抗震性能对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张雪枫;可液化场地及桥梁桩基地震反应的数值模拟[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罗宏川;5.12汶川地震灾区典型路堑边坡重力式挡墙破坏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张勇强;液化场地桩-土动力相互作用试验p-y曲线影响因素[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罗伟兵;土-结构相互作用混合试验方法的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辛全明;液化场地桩-土动力相互作用p-y曲线法参数敏感性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苏雷;可液化场地群桩—土动力相互作用p-y曲线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邹琼;基于PUSHOVER分析的群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D];湖南大学;2011年
9 李立云;粉土液化试验分析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3年
10 邱松;复杂土—结构相互作用的若干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鸿绪,孙彦福,陈亚明,徐学燕,印艳华;季节冻土层对房屋地震破坏的影响[J];冰川冻土;1998年01期
2 凌贤长,张克绪;在二维应力状态下地震触发砂土液化动应力条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年02期
3 吕西林,陈跃庆,陈波,黄炜,赵凌;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体系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年04期
4 楼梦麟,王文剑,朱彤,马恒春;土-结构体系振动台模型试验中土层边界影响问题[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年04期
5 凌贤长,王丽霞,周宏;地震触发砂土液化总应力判别法──以北京密云水库白河主坝震害为例[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1期
6 吕西林,陈跃庆;结构─地基相互作用体系的动力相似关系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3期
7 林皋,朱彤,林蓓;结构动力模型试验的相似技巧[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8 陈兴冲;高峰;吴少海;;冻土层对桥梁地震反应的影响[J];工程力学;2007年03期
9 章连洋;陈竹昌;;粘性土中P—y曲线的计算新方法[J];港口工程;1991年02期
10 王惠初;武冬青;田平;;粘土中横向静载桩P-Y曲线的一种新的统一法[J];河海大学学报;199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岩,盛黎明,柯在田,张煅;我国高速铁路桥梁活载图式的研究[J];中国铁路;2000年12期
2 王重实,王凤勤,高淑英;高速铁路桥梁噪声预测方法的探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龚家逵;浅谈高速铁路桥梁设计特点[J];西部探矿工程;2005年S1期
4 曾敬东,李贞新,李小珍;我国高速铁路桥梁的结构型式及特点[J];四川建筑;2005年04期
5 王召祜;;京沪高速铁路桥梁设计[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5期
6 郑健;;中国高速铁路桥梁建设关键技术[J];中国工程科学;2008年07期
7 ;中国工程科学高层论坛 京沪高速铁路桥梁建设技术及工艺设备材料研讨会[J];铁道建筑技术;2008年06期
8 孙树礼;;京沪高速铁路桥梁工程[J];铁道标准设计;2008年06期
9 ;我国高速铁路桥梁建造技术进入世界前列[J];岩土力学;2008年08期
10 文望青;;高速铁路桥梁实现跨越功能的桥式方案设计[J];山西建筑;2008年2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戴公连;胡楠;刘文硕;;中国高速铁路桥梁建设新进展[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牛斌;;中国高速铁路桥梁综述[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刘家锋;刘春彦;;秦沈客运专线桥梁综述及高速铁路桥梁建设的思考[A];第十六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4 辜小安;李耀增;刘兰华;步青松;;高速铁路桥梁线路环境噪声预测模型探讨[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民;我国高速铁路桥梁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N];经济日报;2008年
2 矫阳;我高速铁路桥梁建造技术进入世界前列[N];科技日报;2008年
3 王小润;高速铁路桥梁建设取得重大成就[N];光明日报;2008年
4 李晓华邋高李鹏;我国高速铁路桥梁建设取得重大成就[N];人民铁道;2008年
5 高李鹏;高速时代的铁路桥梁新生[N];人民铁道;2008年
6 李夏;高速铁路桥梁技术交流会在津召开[N];天津日报;2008年
7 记者 张春莉;中国高速铁路桥梁建设进入世界先进行列[N];人民政协报;2008年
8 记者 罗忠河;我国高速铁路桥梁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形成[N];中国冶金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于祥明;我国高速铁路桥梁建设迎来快速发展[N];上海证券报;2008年
10 高宣 整理;话说高铁桥梁[N];人民铁道;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志军;高速铁路桥梁动力学问题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魏召兰;高速铁路大型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与状态评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3 杨奇;高速铁路桥梁桩基础变形性状试验与工后沉降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冯胜洋;深厚软土区段高速铁路桥梁桩基工后沉降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雪梅;高速铁路桥梁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动力响应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2 黄尚;高速铁路桥梁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吕佳;基于车桥耦合动力作用的高速铁路桥梁状态评估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4 赵虎;基于动力参数的高速铁路桥梁多层次损伤识别与性能评定[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刘旭东;京沪高速铁路桥梁混凝土聚脲防护技术的应用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6 罗波夫;高速铁路桥梁弹塑性地震响应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7 张效奎;高速铁路桥梁检测车结构设计与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8 宁育才;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高速铁路桥梁变形预测与控制[D];中南大学;2013年
9 张秀芳;高铁简支梁检测项目与桥上轨道病害分析[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3年
10 田卿;基于梁轨共同作用的高速铁路桥梁地震动力响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593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159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