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异型拱桥抗震体系及抗震措施分析
本文关键词:高速铁路异型拱桥抗震体系及抗震措施分析
【摘要】:研究目的:针对长昆客运专线"红太阳"中承式异型拱桥的抗震设计问题,对异型拱桥的合理抗震体系及应采取的抗震措施进行研究。同时为进一步保证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纵向设置限位挡块,采用非线性弹簧单元模拟挡块,计算纵向限位挡块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对其安全性能进行评价。研究结论:(1)桥梁结构采用半漂浮体系,大大减小了桥墩地震响应,避免了设计较粗大的制动墩;采用吊杆斜置的方法,通过自身平衡受力,有效减小了半漂浮体系的纵向位移,计算结果表明了该抗震体系的合理可靠;(2)纵向限位挡块很好地限制了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纵向位移,设计地震下挡块的最大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屈服应力,具备足够的强度,能够保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使用安全;(3)该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异型拱桥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分类号】:U442.55;U448.13
【正文快照】: 研究结论:(1)桥梁结构采用半漂浮体系,大大减小了桥墩地震响应,避免了设计较粗大的制动墩;采用吊杆斜置的方法,通过自身平衡受力,有效减小了半漂浮体系的纵向位移,计算结果表明了该抗震体系的合理可靠;(2)纵向限位挡块很好地限制了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纵向位移,设计地震下挡块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雷纲;李亮;;村镇房屋抗震措施浅析[J];山西建筑;2007年01期
2 王建德;;非结构墙体部件的抗震措施[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仲圯;日本通信设备抗震措施考察概况[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1991年02期
4 钱培风;砌体建筑的抗震试验与抗震措施等问题[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4年01期
5 戴国莹;建筑结构基于性能要求的抗震措施初探[J];建筑结构;2000年10期
6 邢承强;;建筑结构的抗震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年06期
7 李波;;农居工程必须把好四道关[J];防灾博览;2006年02期
8 黄皑冰;;浅述高层建筑逆作法的设计思路与抗震措施[J];四川建材;2006年06期
9 刘立国;;简述建筑结构的抗震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14期
10 凌德明;;现代钢筋混凝土高屋结构设计问题与抗震措施[J];今日科苑;2007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来建;;汶川地震启示:结构设计中若干抗震措施的建议[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铭嵩;粟东青;;农村牧区抗震安居工程现状及措施探讨[A];第二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齐武;安新华;孙光辉;;论建筑工程设计中保证结构延性能力的抗震措施[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齐书勤;李宣湖;除心同;;农村新居建设亟需重视抗震安全[A];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服务"三农"经验交流会纪要[C];2004年
5 于建;缪升;叶燎原;;城市供水工程震害与抗震措施探讨[A];防震减灾工程研究与进展——全国首届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孟萍;缪升;潘文;;村镇木结构建筑的震害特点及应加强的抗震措施[A];防震减灾工程研究与进展——全国首届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欧洲大学文化遗产中心意大利拉菲罗中心地方地震文化图集——怎样通过地方地震文化的再发现和再评价来减轻建筑环境的易损性[A];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论文精选本论文集[C];2004年
8 刘永添;朱昌宏;张俊辉;刘少武;;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琶洲展馆综合楼结构设计[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敏;苗平洲;;苏州轨道交通控制中心结构设计[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10 胡群英;张敏;闫海华;卢晓军;;苏州市立医院本部门急诊综合楼结构设计[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吕禹;评价防灾能力 提出抗震措施[N];绍兴日报;2012年
2 记者 田格斯;全力落实好各项抗震措施[N];柴达木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雪萍;考虑R-μ规律及其它综合影响的二级抗震措施改进方案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2 张斌;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抗震措施模型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刘小映;我国混凝土结构抗震措施合理性分析[D];湖南大学;2006年
4 陈忠辉;盈江地震中民居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震害分析及简易抗震措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5 李云凤;对我国7度0.10g区框架结构抗震措施有效性的再评价[D];重庆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796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179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