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腐蚀环境下桥梁拉索疲劳可靠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4 02:17

  本文关键词:腐蚀环境下桥梁拉索疲劳可靠性研究 出处:《东南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拉索钢丝 蚀坑 力学性能 疲劳性能 疲劳寿命 可靠度指标


【摘要】:拉索是斜拉桥重要的受力和传力构件,在桥梁设计基准期内,拉索钢丝易受到环境和荷载等因素的影响发生腐蚀损伤,在钢丝表面形成蚀坑,导致力学性能和疲劳性能发生退化。本文通过对不同蚀坑分布的钢丝进行有限元分析、力学拉伸试验、疲劳性能试验、疲劳寿命理论计算和可靠度指标估算研究了拉索钢丝表面蚀坑分布对钢丝力学和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主要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如下:1)首先,通过有限元计算研究了拉索钢丝单蚀坑存在时的蚀坑深度、长度,两蚀坑同侧分布时蚀坑净距、深度与异侧分布情况下蚀坑中心线间距离、深度等因素对蚀坑底部最大等效应力和名义屈服强度的影响,建立了最大等效应力与各因素的函数关系式。并将双蚀坑存在时的最大等效应力值与单蚀坑钢丝进行对比,进一步研究了双蚀坑存在对钢丝应力分布的影响。2)其次,通过力学拉伸试验,研究了单蚀坑存在时的蚀坑深度、长度,两蚀坑同侧分布时蚀坑净距、深度与异侧分布情况下蚀坑中心线间距离等因素对钢丝名义抗拉强度的影响,分析了以上因素和钢丝名义抗拉强度的关系,对比了名义屈服强度与名义抗拉强度的变化趋势,并从应力分布的角度对所得结论进行了解释。3)第三,分别通过疲劳试验和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了单蚀坑存在时的蚀坑深度、长度、应力幅,两蚀坑同侧分布时蚀坑净距等因素对拉索钢丝疲劳寿命的影响,并通过将二者对比,证明了理论计算方法的准确性。进一步通过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了两蚀坑同侧分布时的深度与异侧分布情况下蚀坑中心线间距离、深度、应力幅等因素对拉索钢丝疲劳寿命的影响。并与单蚀坑钢丝的结果相对比,分析了二者的关系。4)第四,基于上文对拉索钢丝疲劳寿命理论计算结果,建立特定蚀坑分布类型下钢丝疲劳寿命和应力幅的关系式,结合前人对钢丝疲劳抗力变异性的研究成果,计算了拉索钢丝在不同应力幅和不同循环次数下的疲劳可靠度指标,分析了可靠度指标与应力幅和循环次数的关系,为评价拉索钢丝的疲劳性能提供了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仲,吕国志,葛森;一种预测蚀坑腐蚀疲劳寿命的概率模型[J];机械强度;2004年S1期

2 王燕舞;吴晓源;张雨华;黄小平;崔维成;;船舶结构钢海洋环境点蚀模型研究之二:实船蚀坑形态与径深比时变模型[J];船舶力学;2007年05期

3 王慧;宋笔锋;王乐;吕国志;崔卫民;;蚀坑几何形貌的三维模拟[J];航空学报;2009年11期

4 严文;王雪艳;陈建;李巍;范新会;;工业铜单晶线材浸蚀蚀坑的研究[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5 李富民;袁迎曙;;氯盐腐蚀钢绞线蚀坑几何尺寸的分布特征[J];煤炭学报;2011年11期

6 白立新;许唯临;张法星;李乃稳;张毅弛;黄德法;;超声场中硬壁凹坑空化空蚀特性研究[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9年06期

7 王旭光;李翠;;混凝土内钢绞线的蚀坑形状及分布特征[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8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姚超;赵北君;朱世富;唐世红;何知宇;陈宝军;周义博;肖怀安;;垂直布里奇曼法生长铜单晶的蚀坑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3分册)[C];2010年

2 李仲;吕国志;葛森;;一种预测蚀坑腐蚀疲劳寿命的概率模型[A];第十二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马杰华;朱世富;赵北君;赵国栋;杨帆;陈宝军;何知宇;;AgGa_(1-x)In_xSe_2晶体的蚀坑研究[A];第四届西部十二省(区)市物理学会联合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全荣;低镍、无钒高强弹簧用钢的研发[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先亮;桥梁索体钢丝腐蚀特征和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2 于杰;腐蚀环境下桥梁拉索疲劳可靠性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3 孙辽;铝合金腐蚀形貌与剩余疲劳寿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4 戴敏洁;铝刻蚀工艺中金属再结晶与蚀坑的形成改善[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264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3264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7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